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0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048440
- 上传时间:2022-10-17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66.23KB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0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0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0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02页及相关内容。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袋装1千克洗衣粉、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
2、小组准备:
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
1千克的鸡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
二分的硬币、1克的药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兰根冲剂、100克的肥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
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
有没有买过水果的?
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
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
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探究体验:
1.认识质量单位
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2.认识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
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
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
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
(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
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
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
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
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
②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
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
2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③请每位小组汇报:
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④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
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
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
老师想请盘秤来帮忙。
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用千克作单位的)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
(重1千克)
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
(重2千克)
(4)说一说:
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看,像这样的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这样的3个梨大约重1千克。
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1千克。
3.认识感知1克
(1)刚才我们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
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
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
开始吧。
(3)说一说:
有什么感觉?
(非常轻)
与1千克比呢?
(1克非常轻,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
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4)找一找:
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才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
说说你找到了什么?
(药包、茶包)
(5)感受10克、100克
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克重的肥皂。
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
感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
4.克与千克的关系
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
(500克)
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
(1000克)板书1000克
我们用秤来称称看。
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
(千克作单位)
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
(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
(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
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
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
请大家跟我读:
1
千克
=
1000
克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①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
克和千克;
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
②通过掂2分的硬币和洗衣粉感受了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③知道1千克=1000克
6.认识秤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
(可以用秤来称量)
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
(1千克)
她用的秤你认识吗?
(电子秤)
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
在哪见过它?
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巩固拓展
1.的确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
(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
书105页练习二十第1题
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
看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
(2)圈单位:
书105页练习二十第2题
(3)你知道他们有多重吗?
书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
2.你知道吗?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
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
(两枚2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
100千克相当什么呢?
(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
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
(三袋500克的盐)可真重呀。
3.课后调查: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
就在书105页练习二十第4题。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
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排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的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单元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数学广角──推理》(第1课时)
教材第109页例1及相关内容。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学会简单的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课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一)学生游戏,猜物体验
1.“随意”猜。
老师两手握拳,一上一下放好。
让学生猜一猜上面手中有什么礼物?
下面手中有什么礼物?
2.“犹豫”猜。
教师提示:
礼物是橡皮和转笔刀。
让学生再次猜上面是什么?
下面是什么?
3.“确定”猜。
继续提示:
下面不是橡皮。
(1)学生独自猜测。
(2)同桌交流猜测结果,并说说猜测的理由。
(二)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领悟新知
(一)动态演示,呈现问题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
先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再分别出示小红、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
(二)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1.引导审题: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思考:
他们三人分别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数学 年级 下册 810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