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036803
- 上传时间:2022-10-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44KB
最新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原理学习:
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映原理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
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10.迁移:
学习的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
(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研究的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研究者和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实施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
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成员由专家、研究成员、教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
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整体化智囊团。
(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
在研究过程中,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
同时,在结果分析时注意实际的教育意义。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P37-38
答: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
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
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
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
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
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
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
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
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1)知识的学习:
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
(2)技能的学习:
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
动作技能主要是指学习运动的技能和熟练等。
智力的技能学习是指学生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多进行的认知活动的心智操作。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
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映生成器和反映器组成。
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来看,知识的学习过程经历着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加工—贮存—提取—输出的过程,根据这样的信息流程和执行控制与预期系统的作用,加涅进一步把学习过程划分程八个相互关系的阶段:
动机阶段;
领会阶段;
获得阶段;
保持阶段;
回忆阶段;
概括阶段;
动作阶段;
反馈阶段。
加涅指出,在各个阶段相应的心理状态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教学影响下出现的。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P102
(1)区别:
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
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
存在密切联系。
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
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
因材施教"
的必要性。
P29
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
的前提。
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
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
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
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
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
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
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
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
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A.气质差异。
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
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
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
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
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
B.性格差异。
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
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P62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P105--106
为了将"
为迁移而教"
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
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P94--95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5--8章
一、
名词解释
1、创造性:
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
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
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
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基本作法是:
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
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
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原型。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
6.品德:
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
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
(9---1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
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
与复述策略相比,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
10.元认知策略:
是学习者用来评估自己的理解、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等方面的策略,它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等。
二、简答题:
1、
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P111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
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一下四个阶段。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2)寻求解答的方案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
(4)对结果进行检验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
P119
(1)有关的知识背景:
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能促进对问题的表征和解答。
(2)智力水平和认知特点:
智力水平对问题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认知特点如对问题的敏感性和灵活性,认知方式如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性和反省性等,对问题解决都有一定的影响。
(3)个性倾向性及气质、性格特征:
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们都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
(4)另外,还有酝酿效应。
当人们反复探索问题而仍没有结果时,暂时将问题放一放,转而从事其他的工作,这样做有时不仅不妨碍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在放松之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电大 小学 儿童教育 心理学 形成 考核 作业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