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402757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0.18KB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要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①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
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②巴金曾经指出:
“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
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
为什么呢?
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
”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
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③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④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对立的:
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肯定性方向,表现为善,表现为美,表现为真,表现为圣洁;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否定性方向,表现为恶,表现为丑,表现为伪,表现为鄙俗。
这种双向性,使一个人的性格表象变得纷纭复杂,使一个人有时像他自己,有时又不像他自己;有时忠于他自己,有时又背叛他自己。
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素,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例如构成阿Q性格的元素是非常复杂的,而这些杂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双向性:
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这些元素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⑤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也包含着肯定。
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确定。
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
例如,当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
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
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非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⑥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从而显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
狄德罗曾说:
“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
(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作品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其性格充满着内在的矛盾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B.多向的性格构成杂多的性格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交叉,使人物性格表象纷纭复杂,不断变化。
C.性格元素模糊性对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要刻画鲜明的人物,离不开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体察。
D.性格元素之间的非同向和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的二重性,是构成性格元素模糊性的两层主要意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有人将人物的“优点”“缺点”机械叠加,以写出“人情味”,但这样还体现不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B.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这要求创作者塑造人物不能从表象入手,以避免人物形象的明确性和概念化。
C.一个人追求真理时的坚定和自以为是的固执,显示了倔强这一性格元素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表现。
D.要解读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质,不能仅仅看他外在的言谈举止,更要努力深入他的内心和灵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郁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
”
这句话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性特征。
B.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三个阶段,这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
C.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这一人物,既伪善霸道,又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D.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性,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一人一校一国家
①1898年7月的一天,山东威海卫的日本太阳旗降下,中国黄龙旗升起。
第二天黄龙旗降下,英国国旗升起。
这就是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国帜三易”。
原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
德、法、俄各有所得,英国强租了九龙半岛和威海卫,强制占据威海卫的日本将威海卫归还中国,再由中国转租给英国。
目睹这一幕国耻的北洋水师见习驾驶官张伯苓,受到强烈刺激。
②张伯苓是天津人,13岁考入设在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
1894年张伯苓在水师学堂毕业,翌年春天到通济舰。
他亲眼见到了“国帜三易”,联想到甲午战争前的中国海军力量明显占优,为什么却战败了?
问题在人。
要想改变中国面貌,必须改
造人,兴办新式教育,培育一代新人。
张伯苓怀着这样的信念离开北洋水师,决计以教育救国。
③1898年张伯苓应严修之聘做家馆老师,教授其子弟。
1904年春天,严、张二人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看到推广新式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是日本明治维新以
后迅速强盛的根本原因。
中国要想富强,也要走这条路。
他们办起一所私立中学堂,张伯苓任监督,当年秋季招收学生73名,年底改名为敬业中学堂。
此后,学生人数日增,校舍不够使用,开明邑绅郑菊如捐出天津旧城西南一块十多亩的荒地,严、张即在这里兴建新校舍。
因为这处新校舍在城南的开洼,称为南开洼,简称南开,学校因此在1907年改名南开中学堂,1912年改称南开学校,张伯苓任校长。
张伯苓在到处化缘筹集办学经费的同时,千方百计聘请饱学之士来校任教,范文澜、何其芳、老舍等先生都先后在南开任课。
④张伯苓从南开中学创办起就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旨在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他定南开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他重视修身教育,每周亲自讲修身课。
一次修身课上张伯苓讲不许学生抽烟,当场有学生发问:
“您不许我们抽烟,为什么自己抽烟?
”张伯苓当即唤校工,将自己所存的吕宋烟全数取来,当众销毁。
校工惜之,他答道:
“不如此,不能表示我的决心,从今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从此终身不再吸烟。
南开在校学生也再无吸烟者。
张伯苓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重视体育课和师生的身体锻炼,辟有体育场,举办天津市运动会,自己也多次担任全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的总裁判。
南开中学看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张伯苓不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迎合教育部门推行的各种会考。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手脑并用、知学合一的能力,学校增设了“社会视察”和“木工金工技能”两门必修课程,组建了校办工厂。
⑤私立南开中学升留级制度严格,淘汰率高。
当时人们常说:
“进南开难,毕业也难。
”学校择优录取,考试认真,评分严格,毕业率约为50%。
在张伯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南开中学培养出了以周恩来、马骏为代表的优秀学生,并逐步实现了兴办南开系列学校的设想:
在南开中学的基础上,1919年9月创建南开大学,1923年增设南开女中,1928年增设南开小学,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
其中南开女中始建于1923年,到了1924年,就已经有四名女子进入南开中学和男生一起听课了。
南开中学的办学成绩引起海内外瞩目,孙中山曾赞誉说,南开是世界有名的好学校。
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⑥在抗日战争时期,张伯苓热心襄赞国事。
很多南开学生、校友,向往延安革命圣地,请张伯苓代为介绍,他都一一给他们写了介绍信,将大批有生力量迁往抗日后方。
张伯苓重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经常用亲身经历的“国帜三易”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1935年11月张伯苓赴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于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学(1938年12月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
平津沦陷,当时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多有不便,惟独南开中学从容应变,弦诵未辍。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对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进行了疯狂的轰炸。
当南开校园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张伯苓大义凛然地宣告:
“敌人所能毁者,南开之物质;敌人所不能毁者,南开之精神。
”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投笔从戎,以身殉国,张伯苓闻讯说:
“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
”
⑦1949年4月,蒋介石两次到张伯苓住所,要求先生离开重庆。
去台湾或去美国,可任其选择。
张伯苓始终不应。
蒋氏又派蒋经国和张群先后三次劝行。
张伯苓以“不愿离开南开学校,更不想离开祖国”为词,拒绝了蒋氏最后的邀请。
⑧1951年2月23日,为南开教育辛劳毕生的张伯苓与世长辞,享年75岁。
逝世的第二天,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专程到天津吊唁,他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
“伯苓师千古!
学生周恩来敬挽”。
他说:
“张校长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
”
(摘编自《爱国教育家张伯苓》)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全文看,张伯苓制定的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中“允公”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献身精神;“允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本领;“日新月异”就是要求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
革新。
B.南开中学以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旨,故意加大考试难度,毕业率只有50%左右。
C.张伯苓对抗日时局有着清醒认识,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于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学。
当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无法正常上课时,惟独南开中学的学生们能正常学习。
D.四子张锡祜以身殉国后,张伯苓的一番话既表露了对儿子杀敌报国的称许,也隐含了痛失爱子的哀伤,还表达了不能亲上战场报国的终身遗憾。
5.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张伯苓的创造性表现在哪里?
请简要概括。
(4分)
6.文章以“一人一校一国家”为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中“一人”与“一国家”的理解。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
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
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
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
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
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
“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
”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
“不会吧!
你可得说准了。
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
我说准了!
”我一口咬定。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汕头市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