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401043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4.78KB
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
《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分析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9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系6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7
1、上游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7
2、下游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8
三、行业发展现状8
四、行业市场规模9
五、行业发展趋势10
1、产品范围扩大化11
2、行业发展规范化11
3、下游行业设备维护社会化11
4、下游产业整合重组12
六、行业竞争程度与行业壁垒12
1、行业竞争程度12
2、行业主要壁垒13
(1)客户资源与行业经验壁垒13
(2)资本规模壁垒13
(3)技术壁垒14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4
1、有利因素14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14
(2)持续旺盛的外在需求15
(3)符合制造业发展趋势15
2、不利因素15
(1)法律法规不健全15
(2)关键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有待加强16
(3)修复再制造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不高16
八、行业竞争格局17
1、安徽威龙再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7
2、沈阳大陆激光集团有限公司17
3、唐山科源激光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17
4、山东能源重装集团大族再制造有限公司18
5、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8
九、行业风险特征18
1、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18
2、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19
3、市场竞争的风险19
4、技术滞后的风险19
当前我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机电产品等大型设备保有量迅速攀升,传统的机电设备修理已不能满足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国在设备修理产业中逐步引入“再制造”概念,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在设备修理业中凸显出来,公司主营业务即为设备修复再制造。
设备修复再制造即让旧机器设备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
它以旧的机器设备为毛坯,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而且重新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亚于原先的新品。
它是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废旧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的一种产业。
一、行业监管体系
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及环保部等部委作为主要的推进监管机构,负责研究拟定再制造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本行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组织制订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等以促进再制造产业链的健全及快速发展。
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的自律组织是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制造分会,其主要职能为组织行业关于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产业政策、技术进步、市场动态、国内外发展趋势、进出口动态等调查研究;组织参与相关法规、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实施以及规划
重大项目和技术经济政策的前期调研论证等工作;承担或参与再制造行业相关科研项目。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上游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上游行业主要为机械设备制造行业、材料行业和金属、非金属生产厂家。
现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和材料业发展成熟,该属于充分竞争市场,市场供给充足,机械加工设备和再制造修复材料不存在较大约束因素,市场价格稳定。
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行业发展更为成熟,竞争激烈,原材料市场价格稳定。
2、下游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行业下游主要是冶金、石油、化工、热电等,为下游提供机电设备修复再制造。
主要分工为上述行业设备出现问题后由再制造厂家进行现场拆卸、运输返厂、进行检测再制造试验、运输回至设备使用地、现场回装调试运行。
下游行业众多,体量较大,同时基于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再制造的整体规划,行业下游需求旺盛,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有利于行业进一步发展。
三、行业发展现状
设备修复再制造产业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汽车维修业,最初目的为了走出当时美国的经济萧条困境。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正式提出“再制造”产业概念,其它工业发达国家随之跟进。
再制造产业最大的优势便是节能减材,可减少钢铁、铜、塑料颗粒等大宗商品的使用量和进口量,缓解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的矛盾,减少报废产品对环境的危害,是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最佳形式和首选途径,也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
再制造是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循环经济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从201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11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到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和5月发布《中国制造2025》,到2016年全国人大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再到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4部委联合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国家重大发展规划都将发展再制造产业作为未来国家重点支持的重大领域,要求加快产业发展速度。
未来5-10年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发展。
四、行业市场规模
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大量企业加入其中,不断催生修复再制造产业发展壮大。
就行业范围来看,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归属于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收入从2012年870亿元增长至2016年9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企业数量从2012年401家缩减至2016年387家,行业规范和整合趋势明显。
总体而言,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发展的情况下,国内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呈现稳中有升的增长态势,行业整体规范性和整合性进一步发展。
在国家政策和产业需求双向支持下长期发展可期。
五、行业发展趋势
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
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其中重点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制造,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推进产品认定,促进再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再制造行业呈现出范围扩大化、执行规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下游行业设备维护社会化、产业整合重组的趋势与再制造行业发展密不可分。
1、产品范围扩大化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与资源可持续的矛盾进一步锐化,各行各业对资源再利用的需求不断扩大,再制造工程将在汽车及其零部件领域、工程机械领域、农业机械领域、矿山机械领域、国防装备领域、化工冶金领域、机床领域、家用电器与电子设备等诸多工业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再制造将有望成为制造业的新的增长点。
2、行业发展规范化
国内再制造企业众多,工艺流程和成品不一,行业整体发展亟需标准化规范化。
为推动设备修复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引导再制造产品消费,建立再制造产品认定制度,工信部制定《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和《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等制度性文件;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启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示范”等工作,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拟通过深化实践进一步完善再制造产品相关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完善流通监管体系、加强逆向物流体系建设。
3、下游行业设备维护社会化
不论是从成本与效益对比来看,还是在整个工业大环境来看,设备维护与保养社会化是必然趋势。
因为企业的设备维护人员对比社会化专业检修队伍不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与对设备了解程度层面都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劣势。
今后在设备维护方面,冶金、热电、石化、制药等行业在企业内部人员配置、人员培养方面都将逐渐的社会化。
4、下游产业整合重组
随着国家去产能的力度逐步加大,国内包括冶金、热电、石化、制药等行业都在进一步的洗牌与重组,将逐步的深入走向资源节约式的管理模式。
单就冶金行业来看,产能过剩已经是不可规避的现实问题,资源整合、重组已经提上日程。
目前河北省计划打造省内六市无重工业的绿色河北行动,重工业企业采取集中化建设的模式,机电再制造服务产业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的典型路径,将成为重工业整合重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六、行业竞争程度与行业壁垒
1、行业竞争程度
在未来的五到十年,绿色发展还是未来国际发展的大趋势,资源和环境问题依然是全球要面临的挑战,目前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战略,重树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很多国家也在推行高效、低碳、循环发展理念。
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目前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虽然直到上世纪末才进入中国,但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从目前市场来看,设备修复再制造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目前整个行业透明度依然不够高,存在行业混乱情况。
虽然产业以其节能环保优势,获得了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但发展的持续驱动力还应来自于相关企业对利益的追逐。
设备修复再制造产业涉及面广,几乎可涵盖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矿山机械、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等大多数制造业的二次生产。
参与企业众多,但仍面临流程工艺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同时技术门槛将部分企业挡在了高端再制造的门外。
不同市场竞争主体将由于自身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服务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企业间盈利水平出现分化。
拥有较为稳定客户资源、业务技术成熟度较高、人才储备力量较强的企业将会获得较多发展机会,拥有较大发展空间,而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企业将会被逐渐淘汰。
2、行业主要壁垒
(1)客户资源与行业经验壁垒
客户对设备修复再制造服务商的选择具有“依赖”特征,由于目前我国再制造行业发展尚不充分,拥有雄厚的客户资源是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根本,依赖早期进入的行业经验可以不断开拓市场,客户的稳定性导致了新进入企业发展难度较大,业务空间较小。
(2)资本规模壁垒
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具有资本规模壁垒,进行再制造再生产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产业规模,在再制造产品生产线和生产承载能力方面要投入较大,固定资产投入具有规模效应,间接导致了行业新进入者发展受限。
(3)技术壁垒
近年来不断推进精细再制造、节能再制造和高端再制造。
对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起步较晚,在技术方面以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和自行研发生产技术并行推进。
修复再制造全流程中设备拆解、失效检测、加工改造以及物资回收均涉及关键技术,技术的改进和升级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和收入水平高低。
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是新进企业所不具备的,同时也是短期不可弥补的,这就造成了修复再制造行业技术壁垒。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从国家层面来看,随着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方向看,国家逐步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注重环保、注重绿色产业、注重循环经济。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从行业规范、政府补贴、企业认定和技术认定等多方面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扶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关产业政策的有效落实必将推动我国设备修复再制造行业的长远发展。
(2)持续旺盛的外在需求
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国务院要求建设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按照树立资源再生战略的要求,围绕钢、铜、铝、铅等重点原材料,抓好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分门别类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为修复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基础。
(3)符合制造业发展趋势
作为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设备修复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打通了“资源-产品-报废-再制造产品”的循环型产业链条,构筑了节能、环保、可持续的工业绿色发展模式,为工业绿色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再制造产业,可缓解大量报废产品带来的环境负荷加重的诸多难题,促进废旧机电产品的反复循环利用,减少制造业的重复制造。
2、不利因素
(1)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缺乏明确的设备修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备 修复 制造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