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961074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62KB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以小小说为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都成为小说阅读考查的内容。
具体来说,小说阅读的考点常有:
梳理故事情节;
认识人物形象;
体会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
概括故事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大意;
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
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品味小说的语言;
对小说的艺术技巧的评价;
谈谈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
三、小说的相关常识
(一)人物描写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补充细节描写:
对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种细微的举止行为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考点解析:
人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人物的身份特征,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示人物的思想品格,有时还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人物形象
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部分。
1.开端是作品所反应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2.发展是作品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3.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是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
4.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性格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体思想得到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情节梳理概括
概括情节,可以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的格式加以概括;
有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一般要保留“何人+做何事+何结果”三个主要要素。
(四)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鱼虫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景物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主要空间,即人物的社会空间、身份、地位,以及社会关系、工作场合、政治背景等。
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性格、处境有极大的关系,决定着人物的命运。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六)小说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的情感
(七)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考察方向一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题型】
1.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中心)
2.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根据文中的情节概括人物的若干条性格特点。
(人物)
4.填表格,根据提示完成小说情节主线。
(情节)
5.解释文中某个情节的前因后果。
【解题思路】
1.确定答题落脚方向(概括人物形象、情节,还是中心)
2.情节方向
(1)通读全文,为文章情节发展划分层次。
(2)根据提示,概括每一个层次的情节内容。
注意答题时要与提示内容格式一致。
3.人物方向
(1)在原文中划出所有关于该人物的正侧面描写。
(2)通过每一条描写提炼该人物性格,能写多少写多少。
注意①有理有据②把不确定的写在后面。
4.中心方向
(1)与【情节方向】的方法同理,概括出故事的主要脉络。
(2)结合人物形象、故事的时代背景或个别物件的象征意义,找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反映出怎样的道理或社会现状。
之后将答案总结归纳即可。
考察方向二能够简单评价小说用词技巧
【题型】“三大词”赏析题
【解题思路】例句比题干更重要!
初中语文阅读题目往往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题干】,如“请赏析……句子的好处”、“第二段中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作者要说……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等;
二是【例句】,即前面例子中省略号指代的部分或所谓“第二段中的划线句”。
学生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于前者,对后者则一笔带过,殊不知考官要考察的是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是什么自然无比重要,所有的信息都集中在【原文的句子】中,至于题干,那就是用来迷惑考生的。
为了不被题干迷惑,找【例句】中的信息就变得格外重要。
比如所谓“赏析题”,考特殊字义的、考修辞的、考环境描写的、考人物描写的,五花八门都被“赏析”二字包含,考生听说【答赏析题要用黄金三段论】,只要看到“赏析”二字就一顿乱套,结果张冠李戴,自然不得分。
故:
这里的“赏析题”,特指【例句】中含有(特殊的)动词、(大量使用的)形容词或修辞这“三大词”的题目。
【语言组织模式:
黄金三段论】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如果是动词或形容词,则需解释本义及引申义);
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的一般表达效果);
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TIP】注意区分“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引用、反语等
表现手法:
对比:
矛盾双方,进行对比;
象征:
借用具体形象暗示特定人物或事理;
欲扬先抑:
从贬抑着手,实为褒扬;
讽刺夸张:
言过其实,讥讽嘲笑;
托物言志:
借客观事物寄托感情抱负;
借景抒情:
借景抒发情感;
衬托:
正衬,反衬;
动静结合、正侧面烘托、虚实结合。
还有:
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照应,借古讽今,点面结合,铺垫白描,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虚实相生等。
三段论一般用于修辞手法,而考查表现手法的题通常混迹在人物题、情节题中,极少单独出现。
考察方向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直接型: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隐藏型:
请赏析划线句子(或段落)的好处/某段的作用是什么
在做题前必须明确的是:
判断是否套用“三段论”的【唯一标志】是【三大词】,如果没有“三大词”,即使题干问的是“赏析”,也不要轻易动笔。
这种情况下,出题人通常在考查人物或环境描写的好处。
在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使故事更加真实生动,三要素必须搭配协调,
从而,当【环境】被作为主要考察对象时,命题人需要从我们的答案中得知的信息便无非是:
此处环境描写对该小说的人物、情节以及环境本身分别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这样说来环境描写作用的答题方向也就成为了非常明确的几方面:
第一,要答出环境描写本身的作用。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社会环境描写作用:
渲染气氛,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揭示人物生存环境等。
自然环境描写可能会映射社会环境氛围,答题时如果发现文章的社会背景特色比较鲜明则尤其需要思考这个方向。
第二,寻找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如:
衬托(正衬/反衬)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关系,引出新人物上场等。
第三,寻找环境描写对情节的影响。
为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承上启下,与前文的某处情节(或标题)相呼应等。
第四,思考该处环境描写是否有突出文章中心主题的作用。
不考中心题不能称之为文学类现代文阅读,但中心题不见得会明显标出,它会狡猾地藏身于各种题型中间。
因此,答文学类阅读题目时要树立一个观念:
一篇文学类阅读中至少存在一道考查中心的题目。
这也就意味着,答每一道题时都要思考本题是否联系中心,除非确定就是没关系(比如纯粹的三大词赏析、人物描写赏析及少量语意模糊)否则都要尽量答上。
最后,将以上思路归纳整理,分点答出即可。
【答题格式】
①交待时间地点(的变化),烘托……的气氛。
②衬托出(某人物)……的心情,反映出……的性格特征。
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诸如此类,结合文章)。
④与标题相呼应(诸如此类,有就写),暗示着小说……的主题。
掌握这种【三要素+中心思考】的答题思路了吗?
对于下面的【人物】和【情节】,我们将举一反三。
考察方向四揣摩人物形象
直白简单型: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抽象简单型:
赏析划线句子(该划线句属于人物描写)。
彻底抽风型:
给出一个人物描写的段落,问好处或作用。
①简单型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特征+形象意义。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②抽风型
简单型人物描写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即使是题目偏隐晦的那种,如《蚕豆》18-1题,例句就是一个人物的语言描写,最后的落脚点也集中在人物性格品质上。
但有的时候,例句中的人物描写并不是主要人物——比如,命题人从文章中找出一段关于路人甲的描写,说是这货看起来跟主题无关,问此段能不能删去。
这种情况当然不能,但切记相对题干,例句才是更大的重点。
命题人的考察点在于考生是否理解小说中的人物需要与其他人物、故事情节以及环境相互协调这个关键,因而这些涉及非主要人物的塑造段落,不论题干怎么问,思考的落脚点都在于:
此处人物描写对该小说的人物(包括人物本身塑造及与其他人物关系)、情节以及环境分别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人物描写题,同样是【三要素+中心思考】的答题思路:
第一,要答出人物描写本身的作用以及对其他人物的影响。
(1)如果发现该段落是人物描写,则必须答出具体是什么描写。
除了人物描写自身的特点外,小说中的人物对其他人物自然存在这样那样的影响。
次要人物尤其如此,当例句是对一个人物(或一群,尤其是次要人物)的描写时,即使题干问的是【赏析】也一样不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向:
这个/些人物的描写对其他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塑造有哪些作用。
次要人物可以侧面衬托主要人物,小说经常会通过其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映射出主人公的特点。
第二,寻找人物描写对情节的影响。
部分人物的行为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即使这段例句只是对此人的性格塑造——比如例句是对一个看似不相干的人物的外貌描写,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看出此人粗犷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专题 复习 小说 阅读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