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3959363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3.39KB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ATP驱动泵与主动运输
第三节胞吞作用胞吐作用
第6章线粒体和叶绿素
第一节体与氧化磷酸化
第二节绿体与光合作用
第三节粒体与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及其起源
第7章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第一节细胞质基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各种细胞内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8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第一节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第二节细胞内膜泡运输
第9章细胞信号转到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第二节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
第四节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五节其它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10章细胞骨架
第一节微丝与细胞运动
第二节微管及其功能
第三节中间丝
第11章细胞核与染色质
第一节核被膜
第二节染色质
第三节染色质的复制与表达
第四节染色体
第五节核仁与核体
第13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第一节细胞周期
第二节细胞分裂
第14章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
第一节细胞增殖调控
第二节癌细胞
第15章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
第一节细胞分化
第二节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
第16章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
第一节细胞死亡
第二节细胞衰老
第17章细胞的社会联系
第一节细胞连接
第二节细胞黏着及分子基础
一、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
★考核知识点: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何重要意义。
附1.1.1:
(考核知识点解释)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
细胞学说的创立参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其意义在于:
明确了整个自然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即动、植物的各种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
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
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进步。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附1.1.2: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细胞质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细胞生物学时期。
细胞学发展的经典时期
附1.1.3:
因为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主要完成了如下的工作:
1生质理论的提出;
⑵细胞分裂的研究;
⑶重要细胞器的发现。
这些工作大大地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病毒的基本特征
附1.1.4:
⑴病毒是“不完全”的生命体。
病毒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但却具备生命的基本特征(复制与遗传),其主要的生命活动必需在细胞内才能表现。
⑵病毒是彻底的寄生物。
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必需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进行病毒蛋白质和病毒核酸的合成。
⑶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⑷病毒的繁殖方式特殊称为复制。
支原体的基本特征
附1.1.5:
支原体的的结构和机能极为简单:
细胞膜、遗传信息载体DNA与RNA、进行蛋白质合成的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要的酶。
这些结构及其功能活动所需空间不可能小于100nm。
因此作为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细胞,又要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似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样品制片的步骤
附1.1.6:
(考核知识点解释)固定,包埋,切片,染色。
荧光显微镜的应用
附1.1.7:
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为光源,照射被检物体发出荧光,在显微镜下观察形状及所在位置,图像清晰,色彩逼真。
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内天然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发荧光的物质(如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发出血红色荧光);
也可观察诱发荧光物质(如用丫啶橙染色后,细胞中RNA发红色荧光,DNA发绿色荧光),根据发光部位,可以定位研究某些物质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
差速离心与密度梯度离心的异同
附1.1.8:
二者都是依靠离心力对细胞匀浆悬浮扔中的颗粒进行分离的技术。
差速离心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分离法,常用于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分离。
因为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颗粒越大沉降越快,反之则沉降较慢。
这种离心方法只能将那些大小有显著差异的组分分开,而且所获得的分离组分往往不很纯;
而密度梯度离心则是较为精细的分离手段,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先在离心管中制备出蔗糖或氯化铯等介质的浓度梯度并将细胞匀浆装在最上层,密度梯度的介质可以稳定沉淀成分,防止对流混合,在此条件下离心,细胞不同组分将以不同速率沉降并形成不同沉降带。
电子显微镜的特点
附1.1.9:
(考核知识点解释)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束代替了光束,大大提高了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相对光学显微镜是个飞跃。
但是电子显微镜:
样品制备更加复杂;
镜筒需要真空,成本更高;
只能观察“死”的样品,不能观察活细胞。
光学显微镜技术性能要求不高,使用容易;
可以观察活细胞,观察视野范围广,可在组织内观察细胞间的联系;
而且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光学显微镜能够观察特殊的细胞或细胞结构组分。
因此,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代替光学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的应用
附1.1.10:
相差显微镜通过安装特殊装置(如相差板等)将光波通过样品的光程差或相差位转换为振幅差,由于相差板上部分区域有吸光物质,使两组光线之间增添了新的光程差,从而对样品不同同造成的相位差起“夸大作用”,样品表现出肉眼可见的明暗区别。
相差显微镜的样品不需染色,可以观察活细胞,甚至研究细胞核、线粒体等到细胞器的形态。
放大率与分辨率的含义
附1.1.11:
二者都是衡量显微镜性能的指标。
通常放大率是指显微镜所成像的大小与样本实际大小的比率;
而分辨率是指能分辨或区分出的被检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小间隔,即两个点间的最小距离。
放大率对分辨率有影响,但分辨率不仅仅取决于放大率。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特点
附1.1.12:
①高分辨率:
具有原子尺度的高分辨率本领,侧分辨率为0.1~0.2nm,纵分辨率可达0.001nm;
②直接探测样品的表面结构:
可绘出立体三维结构图像;
③可以在真空、大气、液体(接近于生理环境的离子强度)等多种条件下工作;
④非破坏性测量:
由于没有高能电子束,对表现没有破坏作用(如辐射、热损伤等),能对生理状态下的生物大分子和活细胞膜表面的结构进行研究,样品不会受到损伤而保持完好;
⑤扫描速度快,获取数据的时间短,成像快。
细胞膜的生理作用
附1.1.13:
(1)限定细胞的范围,维持细胞的形状。
(2)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为半透膜)并能进行主动运输使细胞内外形成不同的离子浓度并保持细胞内物质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必要差别。
(3)是接受外界信号的传感器,使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当的反应。
(4)与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分化及癌变等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征及其与生理功能的联系
附1.1.14: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
①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极性的头部和非极性的尾部的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膜系统的性质,以非极性尾部相对,以极性头部朝向水相。
这一结构特点为细胞和细胞器的生理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细胞与外界、细胞器与细胞器之间有了一个界面;
②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其中或结合于表面,蛋白质的类型、数量的多少、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不同的特性与功能;
这些结构特征有利于物质的选择运输,提供细胞识别位点,为多种酶提供了结合位点,同时参与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结构特征。
单位膜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
附1.1.15:
单位膜模型的主要内容:
两暗一明,细胞共有,厚约7.5nm,各种膜都具有相似的分子排列和起源。
单位膜模型的不足点:
⑴膜是静止的、不变的。
但是在生命系统中一般功能的不同常伴随着结构的差异,这样共同的单位膜结构很难与膜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一致起来。
⑵膜的厚度一致:
不同膜的厚度不完全一样,变化范围在5—10nm。
⑶蛋白质在脂双分子层上为伸展构型:
很难理解有活性的球形蛋白怎样保持其活性,通常蛋白质形状的变化会导致其活性发生深刻的变化。
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或镶在表面或部分或全部嵌入其中或横跨整个脂类层。
优点:
⑴强调膜的流动性:
认为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细胞膜是由流动的脂类双分子层中镶嵌着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的,脂类双分子层像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能够迅速地在膜平面进行侧向运动;
⑵强调膜的不对称性:
大部分膜是不对称的,在其内部及其内外表面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脂类双分子层,内外两层脂类分子也是不对称的。
红细胞质膜蛋白及膜骨架的成分
附1.1.16: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血影蛋白成分,红细胞膜蛋白主要包括血影蛋白(或称红膜肽)、锚蛋白、带3蛋白、带4.1蛋白和肌动蛋白,还有一些血型糖蛋白。
膜骨架蛋白主要成分包括:
血影蛋白、肌动蛋白、锚蛋白和带4.1蛋白等。
细胞膜的基本特性
附1.1.17:
细胞膜的最基本的特性是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细胞膜的不对称性是由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所决定的。
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表现在:
①膜脂双分子层内外层所含脂类分子的种类不同;
②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的饱和度不同;
③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所带电荷不同;
④糖脂均分布在外层脂质中。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表现在:
①糖蛋白的糖链主要分布在膜外表面;
②膜受体分子均分布在膜外层脂质中;
③腺苷酸环化本科分布在膜内表面。
膜的流动性是由膜内部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性所决定的。
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使得细胞膜成为一种动态结构;
膜脂分子的运动表现在①侧向扩散;
②旋转运动;
③摆动运动;
④翻转运动;
膜蛋白的分子运动则包括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
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低的原因
附1.1.18:
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通常不到10-7mol/L,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Ca2+是高度不通透的;
②在质膜和内质网膜上有Ca2+泵,能将Ca2+从基质中泵出细胞外或泵进内质网腔中;
③某些细胞的质膜有Na+—Ca2+交换泵,能将Na+输入到细胞内,而将Ca2+从基质中泵出;
④某些细胞的线粒体膜也能将钙离子从基质中转运到线粒体基质。
细胞信号分子的类型及特点
附1.1.19:
细胞信号分子包括:
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的胆固醇衍生物等,其共同特点是:
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
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
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生物学 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