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docx
- 文档编号:139529
- 上传时间:2022-10-0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9.84KB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docx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新《纲要》、《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早晨睡懒觉
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
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
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
半岁前婴儿睡眠约需15-20小时;1岁约需15-16小时;2-3岁约需12-14小时;4-6岁约需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
培养训练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就是不要抱着睡或拍打、摇床睡,不要口含乳头或吸吮手指睡。
所谓定时而有规律,则是指幼儿睡眠时间不超
过晚上10点,因为10-12点是人的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保证这段时间的睡眠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极为有利。
2.不爱洗脸刷牙
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
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
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
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
3.不愿上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以身以身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
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服从老师,也不能独占玩具、睡觉、吃饭、排便等生活方式都变化了。
家长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变化,来开导、激发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能使其在心理上、行动上提高一步。
相反,如果家长忽视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家里骄纵任性、依赖性强的孩子到幼儿园后会遇到许多困难。
4.偏食厌食
偏食:
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
偏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的发育。
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的食物,会造成体重
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偏食的原因很复杂,研究发现:
孩子偏食、厌食常出现在以下家庭:
独生子女家庭;过分关注孩子饮食和体重的家庭,家长与孩子关系过于依赖和亲密的家庭;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家庭;家庭气氛,特别是进食时的气氛也会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愉快轻松的气氛可促进家庭的食欲,反之则会造成食欲不佳。
影响破坏进食气氛的方式有:
(1)命令型——“吃呀,吃呀”;
(2)恳求型——“女孩子,再吃点吧”;(3)说教型——“你吃饭要有点规矩”;(4)催逼型——
“快吃,快吃”;(5)威胁型——“不吃就不让你玩”。
有的家庭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边玩,这样会使孩子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吃饭。
有的家庭孩子吃饭时,家长盯着他恐怕他吃不饱,吃不好,慢慢地孩子会把进食当做威胁大人的一种手段,用吃饭慢来换取大人对他的注意和关怀,久而久之形成的习惯,家长越着急让他吃,他越是不好好吃。
5.喜欢说谎
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也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
由于年龄小,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有时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来像是在说谎。
儿童在4岁以前是把父母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与错的标准。
比如:
孩子把碗打碎了,认为妈妈一定会生气。
这时他就会说:
是猫把碗打碎的。
这个年龄阶级的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说谎行为的性质的。
然而,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是因怕家长生气而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对于6——7岁的儿童也没从道理上使其明白行为的性质和界限,也不做必要的、耐心地纠正,就会慢慢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用说谎的行为来逃避责任。
所以,首先家长不应当因孩子办错了事,说错了话而生气。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环境,不要使孩子养成一做错事就害怕的恐惧心理,培养他敢说真话的心理品质。
家长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
例如:
家长不喜欢的来访者或电话,就随便说:
“告诉他我不在家。
”或遇到什么事情不愿意让其他人知道,就说:
“别让**知道”。
这实际上是家长在教孩子说谎。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
6.好发脾气
婴儿一出生,就经常大声哭闹,手脚乱动,这种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
但是大多数孩子脾气暴躁是后开形成的。
其原因很多,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
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会产生怀恨心理。
因此家长应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地做说服工作,不要在孩子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断然拒绝,特别是当孩子一提出要求,没等讲完家长就马上给予否定,这样会使孩子分不清自己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从而影响他认识水平的提高,以致形成“反正家长也不同意”的想法。
7.乱扔东西
有的孩子总是爱乱扔东西,把东西弄得满屋都是,大人总是要跟在后面收拾。
也有的孩子会将自己的东西放的整整齐齐的,不用家长操心。
无论哪种行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培养的,孩子在2岁左右是总喜欢把玩具和东西捡起来交给家长,这是想证明自己能干,以博得家长的夸奖。
一般讲,孩子从小没有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如家长不注意对孩子从小培养,而是包办代替,日后就会影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8.偷拿东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这样那样的过失行为,这些过失行为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试探性和好奇性。
偷拿东西也是一种过失行为,但是在学龄前的儿童不具有“偷”的概念。
例如有时孩子玩饿了,找不到东西吃,或者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一种玩具”,自己没有,就会拿抽屉的钱去买食品或玩具。
家长应理智地去分析,找出其原因,不可粗暴地都把这种行为叫做“偷”,不要用成人的是非标准来衡量未成年人。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
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等等。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
因此,教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我
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现在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来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看法:
(一)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寓于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
讲道理时我们要把握两点:
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
其次,要具体,讲明白。
如:
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
幼儿对“礼貌”的意思还不是很明白,我们就要告诉幼儿见到大人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
打招呼时不要直接叫大人的名字,那样也是不礼貌;早上来幼儿园、晚上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如果不问好、不再见也是不礼貌……必要时,老师还可以进行示范。
通过反复地讲解和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促成习惯。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
如早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时要向对方说“对不起”;离园时要与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晚上入睡时要求幼儿与父母道声
“晚安”……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时,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玩具、自己洗脸、刷牙等。
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经常手把手地、不厌其烦地教。
同
时,通过借助教具练习、口头表扬、奖励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其掌握,形成良好习惯为止。
3.榜样教育,巩固形成
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等现象。
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
这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如:
幼儿喜爱的故事《小红花找朋友》、《孔融让梨》、《三只蝴蝶》、
《谢谢小猴子》等,让故事里爱护桌椅的姑娘,关心爱护别人的孔融,团结友爱的三只蝴蝶,活泼可爱的小猴子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景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上,并在大脑中留下我也要像小姑娘、蝴蝶、小猴子、孔融那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友爱谦让的印记,从而使其在自觉不自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受到教育。
并让幼儿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
再如进餐时,针对个别幼儿不爱惜粮食,不吃疏菜和挑食等现象,可选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儿歌《下巴上的洞洞》、古诗
《锄禾》等培养幼儿不讲享受,热爱劳动,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这样使幼儿在各种榜样的影响下慢慢地接受和掌握正确的做法,并形成一定的规律。
4.讲究方法,因势利导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需要教师、家长正确地指导,慢
慢地引导,使其明辨是非。
但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一味的责怪,只会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不容忽视的环节,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
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地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
我们采用耐心讲道理、情绪安慰、注意力转移等方法来安抚孩子。
我们发现小班孩子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到了中大班时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仅依靠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要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幼儿园产生了。
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
园内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饭不拖拉、不挑食。
获得“最佳餐桌”荣誉的,每位小朋友可以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
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选出两个“最佳餐桌”。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吃饭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了,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实践证明,只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方法,小朋友们就会很容易接受,也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5.活动熏陶,综合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
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如诚信、礼貌、爱心、乐观、自信、坚强、谦虚、宽容、责任心等。
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育需要设计各种游戏活动。
如果要培养收整玩具的好习惯,可以设计情境表演“娃娃家”,让幼儿感受玩具凌乱的场面,然后让幼儿将玩具收拾好,体验环境整洁的好处,从而使幼儿懂得整理玩具的重要性。
还可以用值日生的形式,指导幼儿每天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培养 幼儿 养成 良好 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