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生化(刘建华)PPT推荐.ppt
- 文档编号:13950285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PPT
- 页数:78
- 大小:13.18MB
第14章生化(刘建华)PPT推荐.ppt
《第14章生化(刘建华)PPT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章生化(刘建华)PPT推荐.ppt(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启动相应的生物过程,使机体产生重要的生理应答。
图14.2信号传导原则。
一个细胞组分首先与环境信号结合。
这个细胞组分常常是细胞表面受体。
然后将信号已经到达的信息转化成其他化学形式,或转导。
转导过程常常有很多步骤构成。
在发生最后应答前,这些步骤常常依次扩增、反馈调节整个信号途径。
信号传导途径是一种分子通路(图14.2)。
所有这些分子通路都含有一些关键步骤是共同的:
1.第一信使的释放。
损伤或进食的刺激启动信号分子释放。
这些信号分子叫第一信使。
2.第一信使的接收。
大多数第一信使分子不进入细胞,只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受体能够将已经与信号分子结合的“信息”传递到胞内。
受体是膜蛋白质,除跨膜结构外,还有胞内结构域和胞外结构域。
胞外结构域形成配体结合位点。
配体结合位点与酶的底物活性位点相似,但不发生催化作用。
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改变受体蛋白的三级或四级结构,包括受体胞内结构域的空间结构。
3.在细胞内用第二信使传递信息。
第二信使是胞内分子,能继续将受体-配体结合的信息向下传递。
环境信号刺激导致第二信使浓度变化,这种变化构成分子通路的下一环节。
特别重要的第二信使有环核苷酸,Ca2+,肌醇-1,3,5-三磷酸(IP3),和二酰基甘油(DAG)。
采用二级信使产生了几种结果。
(1)在产生第二级信使之前信号可能已被放大。
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可能只活化了少量受体分子,但是每个活化的受体分子能产生很多第二级信使。
因此,低浓度的环境信号分子,即使少到只有一个信号分子,也能产生大量的胞内信号和应答。
(2)第二信使分子能自由扩散到细胞其他区域,因此能够影响整个细胞。
(3)在多个信号途径采用相同的第二信使既造就了一些机会,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从几个信号途径输入信号(常常称为Cross-talk),会改变共同第二信使的浓度。
与单独途径作用相比,Crosstalk可以精细调节细胞活性。
但是,不当的crosstalk导致的第二信使浓度改变可能被细胞误读。
4直接改变生理应答的效应器活化。
信号途径的基本效应是活化(或抑制)泵、酶、和直接控制代谢途径的基因转录因子,基因活化,以及神经信号传递。
5信号终止。
在细胞已经完成了对信号的应答之后,必须终止信号途径或者不再对新的信号实施应答。
不能适当终止信号应答的细胞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我们将看到,很多肿瘤细胞与它们不能适当地终止信号途径有关,尤其是控制细胞生长的生物过程。
本章介绍图14.1提到的三种信号途径的各个组分。
我们会看到信号转导蛋白的几类接头(adaptor)结构域。
这些结构域通常能识别特定分子,有助于将信息从一种蛋白质传递到另一种蛋白质。
这三种信号传递途径的组分也出现于其他信号传导途径。
这三个信号传导途径也是很多其他信号传导途径的代表。
14.1异源三聚体G蛋白传递信号、重置自身b-肾上腺素受体(b-AR)与肾上腺素结合,起始肾上腺素信号途径。
b-AR属于7TM受体家族(seventransmembrane-helixreceptors),该家族成员负责传递不同信号启动的信息。
这些信号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气味(odorants)、味觉物质、甚至质子(表14.1)。
已经知道的7TM受体家族成员有几千种。
约有50%的治疗药物靶向这类受体。
该家族蛋白有7个a-螺旋跨过膜脂质双层。
由于是单一多肽链如同蛇形跨膜7次,也有人称这类受体为“蛇形卷曲受体”(serpentinereceptors)(图14.4A)。
图14.4(A)跨膜7次的7TM受体蛋白示意图。
最先被确定三维结构的7TM受体是视紫质,在视觉系统其关键作用。
其他很多7TM受体家族成员的结构与视紫质蛋白结构很相似,有些7TM受体家族成员胞外结构域较大。
图14.4B视紫质的三维结构。
该蛋白参与视觉信号传导。
配体与接近于细胞外表面配体结合位点结合。
该蛋白三维结构的阐明为认识其它7TM受体的结构提供了结构框架。
配体与7TM受体结合,导致异源三聚体G蛋白的活化配体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的细胞质他部分发生构象变化,这种变化活化了G蛋白。
G蛋白是能够结合鸟嘌呤核苷酸的蛋白质,这就是这个蛋白名称的来源。
活化的G蛋白能够促进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腺苷酸环化酶促进ATP转化成cAMP,从而提升胞内cAMP浓度。
G蛋白和腺苷酸环化酶结合于膜上,而cAMP能够穿过整个细胞。
图14.5提供了这些步骤地总况。
a,b,和g亚基构成的G蛋白没有活性,其中a-亚基与GDP结合,a和g亚基与脂肪酸共价连接(将蛋白质锚定在膜上)。
a亚基有P-loop,属于P-loopNTPase家族。
P-loop参与核苷酸结合。
激素-受体复合物与异源三聚体G蛋白相互作用,使G蛋白的核苷酸结合位点开放,导致结合的GDP离开、溶液的GTP结合上去。
同时,a亚基与bg二聚体分开。
一个激素分子与受体蛋白的结合,导致数百个Ga变成GTP结合型,这就是信号放大。
由于它们用G蛋白传递信号,7TM受体常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s,GPCRs)。
图14.6异源三聚体G蛋白。
(上)三聚体各个亚基相互关系的缎带图。
a-亚基(灰色和紫色)与GDP结合。
GDP结合口袋接近于a亚基与bg二聚体相互作用的表面。
(下)异源三聚体G蛋白的结构示意图。
活化G蛋白与其他蛋白质结合传递信号与GTP结合后,a亚基与bg亚基相互作用的表面发生变化,a亚基对bg二聚体的亲和性大大降低。
但是Ga所采用的新结构与其他蛋白质有亲和性。
在b-AR途径,与Ga发生结合的新蛋白是膜蛋白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cyclase)。
腺苷酸环化酶有12个跨膜螺旋,能够将ATP转化成cAMP。
环化酶两个大的细胞质结构域形成酶的催化区。
Gas与腺苷酸环化酶相互作用有利于环化酶的催化活性,促进cAMP的产出(图14.7)。
肾上腺素与细胞表面接合的净结果是增加了胞内cAMP合成速率。
腺苷酸环化酶催化合成的cAMP第二次放大信号。
图14.7腺苷酸环化酶活化。
(A)腺苷酸环化酶是膜蛋白,胞内结构域大,有催化活性。
(B)结合GTP的Ga能够与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结构域结合。
此时Ga不结合bg二聚体,而是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
cAMP活化蛋白激酶A,后者催化很多目标蛋白磷酸化cAMP浓度的增加能影响很多细胞过程。
肌肉组织肾上腺素途径产生的cAMP刺激肌肉细胞合成ATP以利于肌肉收缩。
在其他细胞,cAMP促进储存燃料的降解、增加胃粘膜分泌酸,导致黑素颗粒的分散,消除血小板凝聚,诱导氯离子通道的开放。
cAMP的大多数效应是活化蛋白激酶A的结果。
PKA有两个调节亚基(R)和两个催化亚基(C)。
没有cAMP,R2C2复合物没有活性。
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释放R2。
后者催化自身磷酸化。
活化的PKA能够磷酸化很多目标蛋白的丝氨酸和酸酸。
例如,PKA磷酸化两种酶,从而促经糖原降解、抑制糖原合成;
磷酸化一些转录因子(即CREB,cAMP-responseelementbindingprotein),从而刺激特定基因的表达。
PKA的这种活性显示信号转导途径能够将胞外信息传递到细胞核,改变基因的转录。
图14.8肾上腺素信号传递途径。
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启动信号传导途径。
每步反应的特性在箭头左侧的黑色文字标出。
箭头右侧绿色文字标出能进行信号放大的步骤。
GTP水解后,G蛋白自动恢复从前的结构信号途径关闭Ga亚基自身有GTPase,能GTP水解(产生GDP和Pi)。
但是Ga酶促水解GTP的速度慢(从几秒几分),故Ga结合的GTP能维持一段时间以活化下游组分。
GTP水解导致Ga蛋白亚基失去信号传递活性。
该亚基结合的GTP实际上充当嵌入的钟表,在Ga发挥作用一段时间后自动重置蛋白的结构。
GTP水解,释放Pi。
GDP与Ga亚基结合,后者重新与Gbg结合形成没有活性的异源三聚体。
图14.9Ga重置。
Ga内在的GTPase水解GTP后,Ga重新与bg二聚体结合形成异源三聚体G蛋白,从而终止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
激素结合的活化受体必须重置,以阻止G蛋白的持续活化。
(1)激素解离,恢复到起始的、非活化状态。
这点与激素浓度有关。
(2)复合物的受体蛋白C-端尾巴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导致激素-受体复合物失活。
b-肾上腺素受体激酶(也称为G蛋白受体激酶-2,GRK2)能够磷酸化这种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的C-端,而没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C-段不能被磷酸化。
(3)b-arrestin与已经磷酸化的受体蛋白结合,消除受体蛋白对G-蛋白的活化。
图14.10信号终止。
7TM受体的信号传导采用下列方式终止:
(1)信号分子与受体解离,和
(2)受体蛋白处于细胞质的C-端尾巴发生磷酸化,随后与b-arrestin结合。
有些7TM受体能够活化磷酸肌醇级联反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与血管紧张素结合,启动的信号途径产生的第二信使是肌酸1,4,5-三磷酸(IP3)和二酯酰甘油(DAG;
图14.11)。
激素受体也是7TM受体。
各种7TM受体所结合的G蛋白不同。
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的G蛋白被活化成Gas,血管紧张素II受体结合的G蛋白被活化成Gaq。
与GTP结合的Gaq能结合并活化b类磷脂酶C。
后者催化PIP2(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断裂成两种第二信使,即肌酸1,4,5-三磷酸(IP3)和二酯酰甘油。
磷酸肌醇与cAMP一样,将胞外信息转化成胞内信号分子。
PIP2是细胞膜组分,被信号转导途径裂解产生第二信使。
图14.11磷脂酶C酶促反应。
磷脂酶C断裂膜磷脂成分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产生二酯酰甘油(仍在膜上)和肌醇-1,4,5-三磷酸(水溶分子,在细胞质扩散)。
IP3是可溶性分子,从生物膜离开进入进入细胞质溶液扩散。
IP3与内质网Ca2+通道结合导致通道开放,Ca2+从内质网流入细胞质。
Ca2+本身也是第二信使:
它能结合很多蛋白质,包括普遍存在的信号传递蛋白即钙调蛋白和酶(如蛋白激酶C)。
采用这些方式,Ca2+浓度的提升能启动很多生理过程,如平滑肌收缩、糖原分解、和囊泡释放。
DAG仍停留在细胞膜上,但是DAG能活化蛋白激酶C。
活化的蛋白激酶C能够磷酸化很多目标蛋白的丝氨酸和苏氨酸。
蛋白激酶C的DAG结合域与DAG结合需要Ca2+。
DAG和IP3协同作用:
IP3增加Ca2+浓度,Ca2+浓度提高有助于蛋白激酶C活化。
图14.12总结了磷酸肌醇级联反应。
图14.12磷脂酰肌醇级联反应。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断裂形成二脂酰甘油(DAG)和肌醇1,4,5-三磷酸(IP3),导致Ca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4 生化 刘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