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940458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55KB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安
5、唐朝被称为“诗仙”、“诗圣”和“画圣”的是(
①李白
②阎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⑤吴道子
⑥柳公权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6、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
“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
”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
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
A、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需交纳“岁币”
C、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8、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
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9、宋朝时,我国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主要有(
①南方战乱较少
②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政府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10、对宋代经济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宋朝时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B、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C、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非洲东海岸
D、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1、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农民的需要
12、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政权的建立②定国号为元③定都大都④灭亡南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13、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A、赵高
B、杨国忠
C、秦桧
D、李林甫
14、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D、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
15、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①苏轼
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李清照⑤赵孟兆页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16、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17、“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宋书》
D、《二十四史》
18、元朝时,你如果到松江学习棉纺织业技术,你首先拜访的老师应是
(
)
A、文成公主
B、王昭君
C、黄道婆
D、金城公主
19、下列哪部作品被外国学者喻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徐光启《农政全书》
D、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20、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先进的指南针
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21、下列事件发生在今新疆地区的是(
①唐太宗和武则天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②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③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雅克萨之战
C、①③
D、②④
22、“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3、下列对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
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因文字犯罪被捕入狱
D、为加强文化专制而设立的监狱
24、“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
”这段史料反映了明代苏州(
A、机户的情况B、早起雇佣工人的情况C、手工业者情况D、机房的情况
25、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②君主专制日趋加强③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50分。
)
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胡曾说: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现不回。
”
皮日休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1)这两位诗人说的都是哪条河?
谁在位时修建?
分为哪四段?
(6分)
(2)这两位诗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4分)
(3)你能客观地评价一下这条大运河吗?
2、阅读下列材料:
(本题10分)
材料1
朝代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材料2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1)上述能反映什么问题?
(3分)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
(9分)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 赵嘏
(1)以上诗句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
(2分)
(2)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3)唐玄宗时,新科进士主要考什么内容?
(1分)
(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4、阅读材料:
(8分)
材料一: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
材料四: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材料一、二的话是谁说的?
请分别说明他是怎样做的。
(2)读材料二说出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四分别描绘了谁当政时的怎样局面?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三条唐朝繁盛的原因。
5、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因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这三种发明出现在哪一个国家?
这三种发明指的是什么?
(2)其中有一项发明比西方早四百多年。
你知道是哪一项发明?
请写出该项发明的发明者及其所处的朝代?
(3)最早出现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什么?
写出该仪器的名称及其发明时我国所处的朝代。
何时人们将磁化钢针支撑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盘中来指向?
该发明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分)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CAAAC6-10ACCAB11-15CACBB16-20ABCBA21-25ADABD
二、材料题
1、
(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每要点1分,共6分)
(2)胡曾:
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皮日休: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每句2分,共4分)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当然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共4分)
2、
(1)从材料看,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
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3)答案: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
3、
(1)
科举制度、隋朝
(2)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诗赋
(4)
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1分)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之风盛行。
(1分)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
(1)①唐太宗②重视科举,扩充国学③文成公主入吐蕃。
(2)统治者的重视和恰当的民族政策。
(3)①武则天时期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②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
(4)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③科举制为唐朝选拔了大量人才(或统治者大都重用人才)④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⑤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友好往来。
5、
(1)
中国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
印刷术毕升北宋
(3)
司南战国时期北宋为中国及欧洲航海家的远航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历史 期末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