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934197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58KB
第四讲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四讲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中国革命的新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并巩固了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中国革命陷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对革命新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一〕国民党政权性质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叛变而失败了。
蒋介石集团用无数革命人民的鲜血换取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支持,建立了XX政权。
1928年12月29日,X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XX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经历了北洋军阀时期十数年的分裂之后,中国重新获得名义上的统一,国民党就在全国X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国民党政权性质:
这时的中国国民党完全改变了过去的革命性质,成为一个由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比起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权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二〕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军事独裁统治1、国民党的军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支柱。
2、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使全国人民处于法西斯特务的监视之下。
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控制广大人民。
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厉行文化专制主义,查禁进步书刊,监视、拘捕乃至枪杀进步作家。
〔派遣特务、侦探,组织流氓、暴徒袭击和捣毁进步的文化机构、报馆、书店和电影院,投寄匿名恐吓信,绑架和暗杀共产党员作家和进步人士。
1931年1月,著名的优秀青年作家共产党员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即“左联五烈士〞等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XXXX国民党警备司令部。
以各种方法迫害左翼文化的旗手鲁迅。
〕
可以说,到这时候国民党已经完全背离了国父孙XX当初的设想,它已经不能保护人民,反而只能给人民带来灾难。
由于国民党建立的政权代表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与帝国主义妥协,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因而,中国人民要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就必须同它作坚决的斗争,所以,国民党政权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直接目标。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1、革命低潮表现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
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1927年国民党反动集团背叛革命后,对革命人民进行残暴的屠杀,使共产党数量从中共五大时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l万多人;
在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的组织只能全部地转入秘密状态,党的地方组织被打散,一批党的重要活动家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不坚定分子纷纷脱党。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1、八七会议: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在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形势的基础上,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确定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同时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地方发动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过程中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三大武装起义
XX起义意义:
XX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秋收起义、XX起义与XX起义一起,构成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著名起义。
此外,各地重要的武装起义还有:
东江起义、琼崖起义,赣东北起义、湘南起义、湘鄂西起义,潘忠汝的黄麻起义、闽西起义、渭华起义、平江起义,、X云逸的XX起义等。
3.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927年9月9日,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是将革命的退却和进攻结合起来的典X,也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的开始。
这是一种新的进攻,进攻方向由城市转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以土地革命为开端的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探索。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它提供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方法,并不直接提供各国共产党人解决其面临的具体任务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的应用,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情况下,是不一样的。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懂得这一点。
李大钊就说过,“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不过,懂得必须使理论同实际相结合,并不等于就学会了正确地实行这种结合。
这个问题只能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在调查中国的实际情况、总结斗争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加以解决的。
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曲折过程,说明了这一点。
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提出了“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指向农村?
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问题。
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经验来看,“要党不去用主要的力量与城市无产阶级联系,而把主要力量放在农村,这是史无前例的,共产国际的一切文献,一讲到无产阶级的领导,就是同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当时,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都认为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是普遍真理。
正如周恩来说的那样,“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理论水平,要求‘六大’产生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乡村作为中心思想是不可能的〞,原因就在于“在历史上无论古今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
他还结合自己的认识程度,更深刻地说明了这种观点,“我也根据历史经验与当时的情况研究了一下,太平天国是从乡村发动的,去了XX才有以后的局面。
还有一种流寇式的农民游击战争,没有占领城市,终归失败,这些使我感到要以城市作中心方能长期存在。
〞所以,无论XX起义、秋收起义还是XX起义,也都是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的。
但这些起义很快就失败了。
为什么?
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占据着中心城市,其反动力量也聚集在中心城市,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
因此探索革命的新道路的征途上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革命者从来都是在斗争实践中学习并积累经验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
1928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指出:
在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
中国可以划分许多小国,它们的经济力量都可以独立,所以中国革命要胜利,必须要有红军,必须要有广大的苏维埃区域的帮助。
1929年9月,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指出:
“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周子敬写于4月15日的信,明确提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工作;
认为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即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这样,革命必然可以得到胜利。
〔二〕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所做的贡献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随着农村斗争的开展和农村根据地的建立与扩大,党开始懂得了在农村区域实行武装割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但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凝结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
而是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主要代表。
第一、在实践上,率先自觉地把武装斗争的攻击方向首先指向了农村。
八七会议后,受命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回XX发动和组织秋收起义。
在秋收起义部队进攻XX的计划受挫之后,在文家市召开的前敌会议上,正确分析了形势,指出,鉴于敌人的力量主要在大城市,攻占XX这样的大城市已不可能。
他力排师长余洒渡等人“坚持取浏阳,去攻XX〞的错误主X,毅然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
这一伟大的战略决定的制定,是对秋收暴动的科学总结,它表明党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开始突破了“城市中心论〞的框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在中国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的典X。
一方面,这是一次有组织有秩序的退却,也就是由敌人统治力量较强的城市退却到敌人力量薄弱的乡村,这就极大地保存了革命的力量。
另一方面,这又是一次新的进攻,即向反革命力量薄弱的乡村进攻。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自己胜利表明,在白色恐怖的中国,首先夺取中心城市,发展革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是正确的。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XX起义军余部转战到达井冈山,两军胜利会师。
这样,工农革命军的力量由2000人增加到1万多人,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力。
第二、在理论上,阐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取政权的理论与其意义。
为了回答和消除对于农村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种种疑问和忧虑,他又进行了艰苦的理论工作。
1928年,他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以与《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论述了红军和根据地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1930年,他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论述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还是城市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这几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形成。
红军到达陕北后,有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和比较充裕的时间,又从理论上更深入地探究了中国革命到了问题。
1936年,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根据敌人强大和红军弱小的对比,提出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的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这一理论的内容。
1938年,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把这一理论,概括成为一个公式,即中国革命不是首先占领城市,然后占领乡村,而是走同资本主义国家相反的道路,先占领农村而后占领城市。
这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开宗明义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
他说: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这里所说的“红色政权区域〞,是和“工农武装割据〞同一含义的概念。
其内容包括:
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与其三者的紧密结合。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就不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广大农民的要求,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
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没有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保持。
三者紧密结合,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就是红色政权的概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思想的初步形成。
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它是在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第二,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到1930年初,共产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中国革命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