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932674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36KB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内容点析
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图21和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对这两幅图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理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关键。
图21加注了海拔高度的网格线和经度线,可以从图中方便地读出各个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并与分层设色地形图进行比照。
图22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示意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它的颜色不代表准确的高度。
这幅图主要是便于学生分清阶梯的界线,而阶梯的内部特征和平均海拔等则要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来分析。
3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
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结合图24中的景观图可以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
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
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
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4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图27给出了四种山脉走向,在实际读图过程中,有些山脉的走向并不是标准的正方向,可以采取近似的方法。
例如:
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可以看作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
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
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
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方,黄土的特点是土质疏松,再加上这里多暴雨、缺乏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图中所描绘的就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有宽广而平坦地面的黄土高平原被称为塬;
有长条脊线的是梁;
各自独立的丘状土山是峁。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型的杰作,这种特殊的“建筑”,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在一定的高程内向纵深掘进,挖成拱形窑洞,施工技术和工具简单,也不需要贵重的建筑材料,就获得防风避雨、冬暖夏凉的功能。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7“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举世闻名的《敕勒歌》创作于一千四五百年前的北齐时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内蒙古大草原兴旺发达的景象。
据考证,敕勒川指的就是阴山之南的草原地区。
内蒙古草原宽广辽阔,一望无际。
除镶嵌在东部边缘和内部几条不高的山脉外,其余大多为“远看似岗阜,近看成平地”的波状起伏高原。
这里的蒙古族同胞正是充分利用了内蒙古高原丰富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
8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1/4。
它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青藏高原的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山脉之间,高原起伏平缓。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因此,高原内部的山脉一般相对高度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9教材提供了一段有关“地形与民俗”的阅读材料,教师在分析这一段材料时应注意,地形可以对当地风俗习惯起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很多风俗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例如新建的南昆铁路对云贵高原的对外交通就起到了很大作用。
0山区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2/3。
1山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上,山区具有我国70%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山区也存在着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等自然方面的劣势。
再加上山地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近年来开发强度偏高,研究程度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地环境不断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
发达国家的实际证明,只要重视山区开发和山地研究,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山区经济能够迅速发展,达到甚至超过平原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教学建议
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注意,不要过分注重学生对具体地形名称的记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会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
另一重点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时。
【引入新】
过渡引入:
复习上一章所学习的有关中国的人口、民族等知识,进行过渡:
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之中呢?
这样的新引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把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交代。
2设问引入:
根据这节所要学习的有关地势和地形的知识,向学生提问: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形区吗?
还可以进一步引导:
你知道哪些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的名称?
这样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景,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联系实际引入:
从学生所在的地形区讲起,如果学生不知道名称,可以先从地形的特征引入,从学生可以看到的地形景观说起。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入新使学生有亲切感,也培养了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观察能力。
4图片、视频引入:
前准备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资料,或者我国各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带领学生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2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的分布,推测中国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
复习有关地形剖面图知识的基础上,读我国沿北纬32°
地形剖面图,证实刚才的推测。
3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同时提出问题:
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
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
建议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第22页图22时,准备一些景观图片,让学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这里不必过早地出现大量的地形名称,掌握地形种类就可以了。
4对我国的地势特点进行评价。
这一教学过程可带领学生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2题到第4题。
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办法,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专题,然后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
最后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要点归纳如下。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
可以自制一个透明小水槽,用实验来说明阶梯交界处的水能资源。
同时可以自制复合投影片,将长江、黄河、珠江上的主要水电站的位置和三级阶梯示意图复合在一起,来说明我们对这些水能资源的利用。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地形复杂多样】
复习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
高原、平原、山脉、丘陵和盆地。
读第24页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找一找这五种地形在我国是不是都有分布,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
教学中也可以和已经学过的一些国家进行对比,突出我国地形的这一特点。
2讲解关于山脉走向的概念,完成第26页的活动1。
讲解山脉的走向,板图的效果也很好。
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如下。
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巨大的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
3对照第24页中国地形图,完成第26页活动2和3。
鼓励学生将这个练习深入下去,尝试多分析练习中所没有的山脉界线,教师也可补充一些人文地理的界线。
4不同种类的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节的学习重点之一,教师可以分三步进行教学。
首先通过第2页的四幅景观图,配合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贵高原的梯田,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条的。
第二步针对教科书第24页的4幅景观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地形种类的特点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带领学生阅读第26页的阅读材料,并提出问题: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还是越来越小了?
对于教学条较好的地区,也可以布置学生围绕“地形对人们的影响”这个专题,下去搜集材料,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和交流,针对人类和地表形态的关系进行讨论。
总之,在这段教学中,过程和结论同样重要,应该让学生体会探求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记住零散的知识。
【山区面积广大】
过渡: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多种多样的,你们知道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
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2完成第29页活动的第一项,在绘制饼状图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先计算出所对应的圆心角,再将相应的份额标注在图上,最后涂上颜色并添加图例和注记。
3向学生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节 地势 地形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