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年度农村社区调研报告文稿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922677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0.79KB
关于2021年度农村社区调研报告文稿文档格式.docx
《关于2021年度农村社区调研报告文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2021年度农村社区调研报告文稿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是符合发展方向。
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美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
在执行规划时,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各项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四百工程”、城乡社区结对共建、“阳光村务”、创先争优、“平安家园”等活动载体中设置和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标准和要求。
同时,及时完善规划,体现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打破城乡壁垒。
一方面,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
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行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
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1+12”方案,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低保、养老、医疗并轨,就业和社保城乡一体。
目前,全市XX万户籍人口已全部登记为“XX市居民户口”;
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XXX万张。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市场配置、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1+8”方案的具体内容,在明晰所有权、保障收益权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实行常态管理,努力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
农房测绘工作已全部结束,截至目前,累计申请房屋登记XXXXX余户,受理XXXXX余户,发证XXXX余本。
建立了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运作机制,防范小额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三,坚持政策引导,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在政策引导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攻坚。
去年又专门下发了农村社区建设“五五工程”计划,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日常运行规范化、资产效益最大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村务党务公开阳光化、服务团队专业化。
在资金投入方面,几年来,市、县(区)两级结合民生工程,投入资金XXXX多万元,先后建成XXX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去年X月份XX县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
同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促进了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
在持续加大“输血”的同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造血”功能,积极谋划产业项目。
近年来,围绕农村发展需求,谋划项目XXX个,总投资XX亿元,其中产业项目XX个,总投资XX亿元。
第四,坚持民主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扩大公开范围,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指导县区编制《村务公开目录》,除国家政策法规统一规范的内容外,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目录,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创新公开形式,探索实践村务公开“6+4”工作法,统一财务审批和公开程序,做到常规性工作按季公开,固定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真正让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全过程。
同时,建立公开承诺制度,明确办事时限和质量,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决策过程。
坚持民主管理,对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统一部署、适时检查,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认识基本到位,但观念转变不够。
部门、县区、乡村、农民对要不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是较为统一的,但在具体推进中,一些干部对“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理解不深,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推进,有以“物”代“人”的现象;
部分群众对“谁来建新型农村社区”有片面认识,存在“等、靠、要”思想,参与积极性不高;
少数部门和干部对“怎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把握不准,特别是对如何与美好乡村建设相衔接研究不深,忽视乡土文化,以城市规划建设的思维建设农村。
此外,受客观条件和经济条件影响,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自我减压、降低标准。
二是规划比较齐全,但具体落实不够。
主要原因:
一是突出单个农村社区功能而忽视区域及区域间的整合。
比如,就单个农村社区的规划来看,有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甚至是应有尽有,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彼此间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社区间未能形成彼此呼应、相互补位的有效体系。
二是少数规划设计缺证,未能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地方产业承载能力和实际财力,客观上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具体落实中产生抵触情绪。
三是由于农村村庄人口少、分布散,且人口素质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这些也增加了规划落实的难度。
三是措施相对有力,但顶层设计不够。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意义重大。
若干年前,在《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就曾对相关问题有所阐述。
就现实而言,一方面,从市级及市级以下层面,各级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比如在推进城乡保障方面实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等措施,都有力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业化”的特征为主,未能实现更大领域和更高层次的衔接。
许多工作仍停留在“单兵推进”层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探索。
四是合力已经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够。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两大经济要素:
一是资金;
二是土地。
从资金方面来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对不足。
近两年全市投入“农林水”的资金达XX亿元,但投入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农技推广、农资补贴等刚性需求上,投入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份额较小。
二是集体经济较为薄弱。
20XX年全市XXX个行政村,无经营收益的有XX个,经营收益在XX万元以下的有XX个,经营收益在XX万元以上的只有XX个,仅占XX%,难以支撑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维护。
三是社会自愿投入有限。
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高,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
从土地方面来看,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多、指标少;
少数农户小农意识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成片流转难度大,影响人口集聚、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的延伸,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困扰。
三、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突出规划先行,构建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联动。
以县区规划、产业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为依据,做到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
打通城乡之间、农村社区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社区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效组合和多向流动。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又与未来的区域发展方向高度一致。
同时,结合村庄历史沿革、村民居住习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稳妥有效进行合村并点,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益。
三是坚持创新模式、量力而行。
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当前绿化提升、“三线三边两小”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把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布点、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考虑。
同时,针对村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办法。
比如,对具有较好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有一定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相对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亮点;
对规模小、人口少或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必须整体拆迁的村庄,进行拆迁新建;
对配套设施不完善,但需要保留的村庄,进行旧村整治、改造提升;
对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需要保护的村庄,进行特色保护。
第二,突出政策引领,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体系。
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增加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农村用地空间。
另一方面,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相邻滚动、合村并点、集中连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
一方面,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实行“五个一点”,即:
通过市、县、乡各级财政安排一点,积极向上争取一点,整合政府资源筹集一点,共建单位协调帮扶一点,发动社会力量捐助一点,解决项目资金问题;
另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比。
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
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真正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医疗、科教文体等方面的权利。
第三,突出产业支撑,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
一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以铜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投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创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快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
二是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生姜、凤丹等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规模小、集聚效应弱、加工企业少、产业带动力不强、销售平台单一、市场开拓不够等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科学发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品牌效应,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三是在规模生产上下功夫。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及时兑现奖扶政策,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经营能力,引导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第四,突出配套建设,增强农村社区服务的新功能。
一是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供给平台。
一方面,注重硬件的提升,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以完善医疗计生、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为重点,加快提升已建成的集“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配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使各类公共服务真正“落户”农村、“扎根”农村。
二是拓展农村社区服务供给网络。
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村、镇、县(区)一体的社区服务供给网络。
借鉴城市社区的经验做法,发展壮大各类农村社区非盈利型社会组织,对市场和政府职能进行补充。
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协调社保、卫生、公安、民政、文化等有关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搞好相应服务的延伸和覆盖,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减轻社区事务负担。
三是创新农村社区服务供给模式。
一方面,不断提升政府或社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层次和覆盖范围。
比如均衡教育向农村区域的进一步延伸和覆盖。
另一方面,探索政府采取委托、补贴、购买等方式,鼓励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提高服务效率。
可以预见的是,当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2021 年度 农村 社区 调研 报告 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