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秋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资料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921342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1.75KB
最新秋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资料文档格式.docx
《最新秋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秋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资料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出仕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一,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
正如孔子所说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希望大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机会就不要放弃学习。
3、万木草堂
答:
万木草堂,位于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
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著名学堂。
4、夸美纽斯
扬·
阿姆斯·
夸美纽斯Comenius,JohannAmos(捷克文:
JanAmosKomenský
)(德文:
JohannAmosComenius)(波兰文:
JanAmosKomeński)(匈牙利文:
ComeniusÁ
mosJá
nos)(拉丁文:
IohannesAmosComenius),生于1592年,死于1670年,是一位以捷克语为母语的摩拉维亚族人,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
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学论》中提出。
5、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人文主义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
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
6、帝国大学
帝国大学(ImperialUniversity),简称帝大,是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帝国,在其本土和殖民地上的中心城市所建立的,象征国家最高荣誉并具有浓厚帝国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性质的,全国最顶尖的实施高等教育、从事科学研究的九所国立综合大学的统称。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我国古代私学的兴起、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贵族统治力量衰落,无暇顾及教育,官学教育因此衰弱。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由于对人才的需求强烈和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使私学的兴起成为可能。
孔子是私学创办者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办学的典范。
私学的兴起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来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
其次,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
其三,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
最后,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
总之,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
(1)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
(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3)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
(4)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教育思想家,使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探讨教育思想的典籍奠定了中国教育思想的基础,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2、我国古代有哪几种选士制度?
请分别作简要介绍。
春秋以前都是各大家族广招门生(多为贫苦人民)用来维系统治,有才干的都去投奔,等到秦汉以后一般由地方官举荐,也就是举孝廉,到隋唐时开始科举取士,明清也是的,不过应该叫做八股取士,现在的就是大学生考公务员了,比较开放。
3、简述“百日维新”教育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
(1)废八股,变科举
(2)广兴学堂
(3)建立译书局,编译局
(4)派人出国游学
意义:
这次维新变法和教育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为人民思想进一步解放开创了先例。
经过这次斗争,封建伦理纲常开始发生动摇,“民权“思想深入人心,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维新人士的“维新觉世之功”在我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是应该肯定的。
4、泛爱主义教育思想的主张。
泛爱主义教育是18世纪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因其主要代表人物J.B.巴泽多所创办的泛爱学校而得名。
当时德国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在文化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思想束缚的狂飙突进运动。
泛爱主义教育的出现便是这一思潮在教育上的反映。
5、简述日本《教育敕语》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育敕语后来成为小学在固定庆典时必须朗读的文件;
但是自从明治时期,如西园寺公望等人都批评过,教育敕语的内容过度侧重于国家主义;
也曾经发生过内村鉴三拒绝向教育敕语行礼的“不敬事件”。
而到昭和年间,教育敕语变成绝对化与神圣化,并且强制学生背颂,学校也必须兴建特别的奉安殿安置教育敕语。
而且在日本于1938年通过《国家总动员法》后,教育敕语的内容成为军国主义的教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占领军主导之下,教育敕语于1946年起从教育体系中被排除;
但是,教育敕语中提倡道德教育的内容在《教育基本法》中仍被保存。
与《军人敕谕》相比,《教育敕语》具有更浓的儒学色彩。
在《军人敕谕》和《教育敕语》颁发之前,天皇侍讲元田永孚起草的《教学大旨》(1879年)是在教育界最有影响的具有全民性质的重要文献。
它指出"
教育之要,在于明仁义忠孝"
,"
徒以洋风是竞,恐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
是故自今以往,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于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以孔子为主,使人人崇尚诚实品行"
。
而1890年10月30日,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则进一步将儒学精神融入"
国体精华"
之中。
6、简述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在罗马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对西方教育思想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他在《论雄辩家》一书中阐述了关于雄辩家应具备的素质及其教育内容和方法,真实地反映了罗马教育传统的巨大转变,即从家庭教育转向学校教育;
从农民——军人教育转向雄辩家——政治家教育。
因而他的《论雄辩家》一书也以“罗马的伟大教育理论著作”而著称于世。
另一方面,他以纯洁的拉丁语和优美的拉丁文体,向罗马世界介绍希腊化时代的文学和哲学,不仅推动了拉丁文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及其拉丁文作品对当时罗马及后世欧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他的时代被称为“西塞罗时代”、罗马帝国时期杰出的雄辩教育家昆体良对西塞罗的雄辩术推崇备至,甚至认为西塞罗的雄辩术在当时已“达到了顶峰”,或“已处于执牛耳的地位”[15],并在《雄辩术原理》一书中继承和发展了西塞罗关于雄辩家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到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西塞罗教育思想的研究经久不衰。
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伊拉斯漠等人的教育主张都从西塞罗那里受到启迪。
在15—16世纪,西塞罗的拉丁散文作品被神圣化,成为当时文法教学的主要教材。
他的拉丁文体受到人们的刻意模仿,以至于字斟句酌,徒尚技巧,而忽视在文思和意境上开拓创新,形成所谓的西塞罗主义,从而一度阻碍了教育和文学的发展,但是从整体而论,西塞罗教育思想及其拉丁散文作品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仍占主导地位。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上有什么特点?
这对发展我国民办教育有何借鉴意义?
第一,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学术研究是书院教育教学的基础,而书院的教育教学,又是其学术研究成果得以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密切相联,共生互动。
第二,“百家争鸣”与“门户开放”。
书院的教学继承了稷下学宫的优良传统,采取“百家争鸣”、门户开放的政策。
书院教学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允许不同学派之间进行广泛的辩鸣。
比如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是两个不同学派的学术领袖,曾进行过公开的论辩。
但朱熹却主动邀请陆九渊到自己主持的白鹿洞书院讲学,并把讲学内容刊刻在石头上,以便于学生学习与参考,这为不同学派在同一书院讲学树立了榜样,首开书院“讲会”之先河。
此后,许多书院的主讲在讲学中都欢迎别人质疑问难,进行辩论,逐渐形成书院的“讲会制度”,使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气氛活跃,学术研究气氛浓厚。
而且,书院讲会制度的盛行,不仅打破了各家书院之间的门户之见,而且打破了师生之间在受业上的地域限制,学生来去自由,师生之间自由交流,形成了高等学校开放的办学传统。
第三,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重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书院的大师在教学过程中,大抵是提举纲领,由学生随其深浅自行体会。
至于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各有差异,决不强求一致,学生学习进度的快慢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能力。
对于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更是随其钻研体会的程度,令其各有所思,不求一律。
老师有时略加点化,启发自悟,有时明白讲解,以期彻悟。
另外,书院教学注重知行结合,讲求“躬行践履”。
书院的大师们认为只教学生“读书穷理”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读书穷理与“躬行践履”相结合,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义理付之于亲身实践。
书院的教学寓教于乐,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期间,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每有闲暇即赴书院留居,与生徒游泉石山水林木之间,寓讲说、启迪、点化于游乐之中。
第四,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尤其是在私学教育中,形成了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
书院制度是由私学演化发展而来的,它理所当然地继承了私学这一光荣传统。
书院实行着自由择师的制度,学生往往是慕名而来,师生之间以道义相守,以诚相待。
学生跟随老师的时间较长等都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比如,明代东林书院的师生共同关心时政,探讨学术,议论得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在讽议朝政惨遭迫害的情况下,生死相随,矢志不移。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书院是在官府或私家聚书、藏书的基础上发展为以学者讲学、士子求学为主的培养人才的机构。
科学地讲,书院实质上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化教育组织,它具有多种功能。
既是图书馆、高等学校,又是研究院和学者以文会友的重要场所。
同时,书院从事著书、编书、校书等事业,也开创了世界高等学校创办图书馆和出版社的先例。
总之,书院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近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物质依托,对中国古代人才的培养与学术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2、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一、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
三、职业教育的功能,提出职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四、职业教育的目的,他将职业教育最终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五、职业道德教育,“爱国爱民”是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
3、论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精神领袖。
他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现代教育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杜威学校实验的基础上,杜威结合生物学、进化论、机能主义心理学、实用主义等思想,站在对传统哲学批判改造的基础上提出了他于新的经验、探究概念的教育思想。
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因此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没有外在的目的。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
教育即生活"
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教育史 最新 秋季 中外 教育史 期末 考核 答案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