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辛苦总结的压力容器制造技术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908110
- 上传时间:2022-10-14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148.38KB
自己辛苦总结的压力容器制造技术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
《自己辛苦总结的压力容器制造技术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辛苦总结的压力容器制造技术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1mm
对口处钢板厚度δs
按焊接接头类别划分对口错边量b
A
B
≤12
≤1/4δs
>12~20
≤3
>20~40
≤5
注:
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接头以及嵌入式接管与圆筒或封头对接连接的A类接头,按B类焊接接头的对口错变量要求。
8.在环向焊接接头形成的棱角E,用弦长不小于1/6内径Di,且不小于300mm的内样板或外样板检查(见图5),其值不得大于(δs/10+2)mm,且不大于5mm。
在焊接接头轴向形成的棱角E(见图6)用长度不小于300mm的直尺检查,其值不得大于(δs/10+2)mm,且不大于5mm。
9.B类焊接接头以及圆筒与球形封头连接的A类焊接接头,当两侧的钢板厚度不等时,若薄板厚度不大于10mm,两板厚度差超过3mm;
若薄板厚度超过10mm,两板厚度差超过薄板的30%,或超过5mm时,均应按图7的要求单面或双面消薄厚板边缘,或按图样要求采用堆焊成斜面。
10.当两板厚度差小于上列数值时,对口错边量b按,以薄板厚度为基准确定,且计入两板厚度的差值。
10.除图样另有规定外,壳体直线度允差不大于壳体长度L的1‰,并应符合如下规定:
a)换热器圆筒长度L≤6000mm时,直线度允差不大于4.5mm;
L>6000mm时,直线度允差不大于8mm;
b)直立容器的壳体长度L超过30m时,其壳体的直线度允差按JB4710的规定。
c)换热器的拼接换热管直线度偏差以不影响顺利穿管为限。
直线度的检查是通过在中心线的水平或垂直面,即沿圆周0°
、90°
、180°
、270°
四个部位拉φ0.5mm的细钢丝测量。
测量位置距离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不含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以及嵌入式接管与壳体对接连接的接头)的距离不小于100mm。
当壳体厚度不同时,计算直线度时应减去厚度差。
11.换热器管箱、壳体、头盖内直径允许偏差
a)用钢板卷制时,内直径允许偏差可通过外圆周长加以控制,其外圆周长允许上偏差为10mm;
下偏差为零。
b)用钢管做圆筒时,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GB/T8163和GB/4976的规定。
12.筒节长度应不小于300mm。
组装时,相邻筒节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以及封头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与相邻筒节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应大于钢材厚度δs的三倍,且不小于100mm,并不允许强力组装。
13.法兰面应垂直于接管或筒管的主轴中心线。
接管法兰应保证法兰面的水平或垂直(有特殊要求的应按图样规定),其偏差均不得超过法兰外径的1%法兰外径小于100mm时,按100mm计算),且不大于3mm。
法兰的螺栓通孔与壳体主轴线或铅垂线跨中布置(见图8)。
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图样上注明。
14.压力容器内件与壳体焊接的焊缝和壳体上的开孔,应尽量避开筒节间相焊及圆筒与封头相焊的焊缝。
当确需在以上焊缝区域开孔时,应对以开孔中心为圆心,1.5倍开孔直径为半径的圆中所包容的焊缝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检测,并符合要求。
对因开孔而予以去除的焊缝不受探伤质量的影响。
15.压力容器上凡被补强圈、支座、垫板等覆盖的焊缝,均应打磨至与母材齐平。
16.承受内压的压力容器组装完成后,按如下要求检查壳体的圆度:
a)容器壳体同一端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内径之差,应不大于该断面内径D1的1%,且不大于25mm;
b)当容器被检断面位于开孔中心一倍开孔内径范围内时,则该断面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应不大于该断面内径D1的1%与开孔内径的2%之和,且不大于25mm。
17.压力容器法兰、垫片、紧固件按JB4700~JB4707的要求加工、检验与验收。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按HG20592~20635的要求加工、检验和验收。
机械加工表面和非机械加工表面的线性尺寸极限偏差,分别按GB/T1804中的m级和c级的规定。
18.焊条、焊剂及其他焊接材料的贮存库应保持干燥,相对湿度不得大于60%。
焊条焊剂使用前,应根据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烘干,焊丝必须除油和去锈。
施焊前,应将坡口及两侧各不小于20mm范围内(以离坡口边缘的距离计算)母材表面的氧化物、油污、熔渣及其他有害杂物清除干净,并修磨至见金属光泽。
当施焊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否则禁止施焊。
a)风速:
气体保护焊时大于2m/s,其它焊接方法大于10m/s;
b)相对湿度大于90%
c)雨、雪环境
d)焊件温度低于-20℃
当焊接温度低于0~-20℃时,应在施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19.A、B类接头焊缝的余高e1、e2按表2和图9的规定。
表2
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σb>540MPa的钢材以及Cr-Mo低合金钢钢材
其他钢材
单面坡口
双面坡口
e1
e2
0~10%δs且≤3
≤1.5
0~15%δ1且≤3
0~10%δ2且≤3
0~15%δs且≤4
0~15%δ1且≤4
0~10%δ2且≤4
20.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未焊透、未熔合、弧坑、未填满和肉眼可见的夹渣等缺陷。
焊缝上的熔渣及两侧的飞溅物必须清除干净。
21.使用标准抗拉强度下限规定值σb≥540MPa的钢材、Cr-Mo低合金钢和不锈钢制造的压力容器以及焊接接头系数为1的压力容器,焊缝表面不得有咬边。
其他压力容器的焊缝表面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咬边连续长度不得大于100mm;
焊缝两侧咬边的总长度不得超过该焊缝长度的10%。
22.有热处理要求的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应随产品一起进行热处理。
23.试板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射线或超声检测(按JB4730),如不合格允许返修。
24.试板的长度和宽度以满足试验所需要试样的类别和数量的要求截取。
但对接接头试板的尺寸应满足L≥300mm,B≥250mm的要求。
试样的截取如图10所示。
试板两端舍弃部分长度随焊接方法和板厚而异,一般手工焊不少于30mm;
自动焊不小于40mm。
如有引弧板和引出板时,也可以少舍弃或不舍弃。
试板毛坯的截取一般采用机械切割法,也可用等离子或其他火焰切割法,但应去除热影响区。
必要时,也可直接从焊件上截取试样。
根据不同试验项目的相应要求,对试样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后,打上钢印标记或其他永久性的标记。
试样的类别和数量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试样类别
拉伸
弯曲
冲击
δ≤20
δ>20
焊接金属
热影响区
面弯
背弯
侧弯
试样数量
1
2
3(或6*)
3
1.当试板厚度δ≤30mm时,应采用全板厚单个试样;
当δ>30mm时,根据试验条件可采取全板厚的单个试样,也可用多片试样。
采取多片试样时,应将焊接接头全厚度的所有试样组成一组作为一个试样。
2.试板厚度δ为10~20mm时,可用一个面弯、一个背弯也可用2个侧弯代替面弯和背弯。
3.*标准抗拉强度下限规定值σb≥540MPa的钢材和Cr-Mo钢,且试板厚度δs>60mm以及设计温度低于-30℃,且δs>40mm的低温钢,焊缝金属冲击试样数量为6个。
4.一般只进行焊缝金属的冲击试验,但对设计温度等于或低于-20℃的低温设备,还应增加热影响区的冲击试验。
25.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经形状尺寸及外观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无损检测。
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无损检测;
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再增加一次无损检测。
26.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透照、超声、磁粉、渗透和涡流检测等。
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图样和有关标准的规定选择无损检测方法和检测长度。
27.压力容器的对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一般分为全部(100%)和局部(≥20%)两种。
28.符合GB150第,必须进行全部透照或超声检测。
除图样另有规定外,应满足如下要求:
a)当采用透照检测时,其透照质量不应低于AB级,合格级别不低于Ⅱ级。
b)当采用超声检测时,合格级别不低于Ⅰ级。
其他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必须进行局部透照或超声检测。
检测长度不得小于该焊缝长度的20%,且不小于250mm的长度,并应满足《容规》第84条的规定。
除图样另有规定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
a)当采用透照检测时,其透照质量不低于AB级,合格级别不低于Ⅲ级,且不允许有未焊透。
b)当采用超声检测时,其合格级别为Ⅱ级。
c)焊缝交叉部位、拼接补强圈的对接接头及GB150第,其长度可计入局部检测长度之内。
公称直径大于等于250mm(或公称直径小于250mm,其壁厚大于28mm)的压力容器接管对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透照质量及合格级别应与压力容器壳体主焊缝要求相同。
换热器的换热管对接接头应进行射线检测。
抽检数量不小于接头总数10%,且不少于1条,其合格级别不低于Ⅲ级。
29.耐压试验必须用两个量程相同的并经校验的压力表,且应安装在所试验的压力容器顶部便于观察的部位。
压力表的量程在试验压力的两倍左右为宜,但不应低于1.5倍和高于4倍的试验压力。
低压压力容器试验时,使用的压力表精度等级不低于2.5级;
中压压力容器试验时,使用的压力表的等级精度等级不低于1.5级,且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
30.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圈应在试验前通以0.4~0.5MPa的压缩空气检查焊接接头质量。
31.耐压试验前压力容器各连接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紧固妥当。
32.试验用液体(一般用水,其他液体另行规定)、试验温度及要求应符合GB150第
试验方法
a)试验时压力容器顶部应设排气孔。
充液时,必须将压力容器内的空气排尽并充满液体。
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压力容器表面的干燥。
b)当压力容器壁温与液体温度接近时,才能缓慢升压至设计压力;
确认无渗漏后继续升压至固定的试验压力,保压30min;
然后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0%,保压足够长的时间,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
如有渗漏,修补后
重新试验(修补时,应将液位降至渗漏部位以下)。
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并不得采用连接加压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
压力容器液压试验过程中,不得带压紧固螺栓或向受压元件施加压力。
c)对于夹套容器,先进行内筒压力试验,合格后再焊夹套,然后进行夹套内的液压试验。
d)液压试验完毕后,应将液体排尽并用压缩空气将内部吹干。
液压试验后的压力容器,符合下列条件的为合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己 辛苦 总结 压力容器 制造 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