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与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894058
- 上传时间:2022-10-1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91KB
文明城市与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Word格式.docx
《文明城市与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城市与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6年12月初至2007年10月底,我们先后3次邀请我院30位客座研究员,通过座谈、书面咨询的方式,就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何纳入《测评体系》?
进行了专题座谈讨论。
2007年4月28日~5月25日期间,课题组先后4次听取中央文明办协调组组长李小满、副组长涂更新和协调组张建平处长的修改意见,5月25日才初步完成《测评体系》(省会/副省级市2007版)的设计和构建。
第二阶段(2007年5月25日~7月30日)
征求部分省和市文明办领导以及国家相关部委领导意见,专题研究《测评体系》中“硬环境”指标和“软环境”指标的比例、261条测评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及111项指标的权重,完成四套《测评体系》(征求意见稿)。
并于2007年7月11日~28日赴包头、厦门参加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南北片2个座谈会,广泛听取31个省(区、市)以及部分城市对2008版《测评体系》(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与建议。
第三阶段(2007年8月1日~2008年3月25日)
根据各省(区、市)的反馈意见,课题组集中研讨修改,全面平衡、修改完善测评内容、测评标准以及权重,完成四套《测评体系》(送审稿)。
并于12月11日~12月18日,参加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北片、中东部和南片共计9个城市四套《测评体系》新增指标的重点测试。
然后,又根据中央文明委领导批示和重点测试后反馈的修改意见,于2008年3月25日完成了2008版四套《测评体系》的统稿定稿工作。
2008年3月26日~6月初完成四套操作手册。
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导向
2008版《测评体系》既是测评城市(城区)文明的一种重要工具,又是一种引导文明城市(城区)创建、可持续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不断提升其文明和谐品质的指示器。
因此,《测评体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明确突出以下六个方面的价值导向。
1、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因此,《测评体系》不仅将这一思想渗透于整个体系之中,体现在干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道德实践等测评内容中,而且在理论学习与宣传测评内容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条测评标准。
2、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在全国文明城市的定义中,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大建设全面发展、文明和谐作为文明城市的本质。
同时,将文明城市的这一本质,不仅转化为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测评项目,而且转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劳动关系和家庭关系以及和谐创建活动等测评标准;
为了引导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将05版测评内容“经济发展水平”改为“经济发展质量”。
3、突出反映民生、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问题
08版《测评体系》中,有关民生的测评内容有三大类:
一类是关注当今民生中的突出问题,如农民工的就业、农民工子女的权益保障、农民工的生活环境等;
第二类是广大市民百姓的就业与社会保障,如新增了“零就业家庭占家庭总数的比例”、“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险参保计划完成率”、“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住房保障制度”等等;
第三类是公共安全方面的民生指标,如“公共安全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以及“食品安全”等,这些指标关系到千百万民众的日常生活、生命和安全,极其重要。
4、突出生态环境、生态文明
除了原05版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外,增加“森林覆盖率”、“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公众对城市环保的满意率”、“节能减排”等测评内容。
5、突出市民行为、市民文明素质
这既延续了05版《测评体系》测评指标筛选时的核心思想,同时在市民交通行为中增设了“交通遵章率”测评标准。
这既是文明城市创建中市民文明行为的难点,又是城市管理文明的一个重点。
所以公安部专门提出了遵章率达标的四项测评数据。
在道德实践中,提出了“四德”建设的测评标准;
在市民教育中,提出了公民意识教育的要求;
在社会道德风尚中,增设了“道德模范”测评内容。
6、突出共建共享城市文明成果
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吸引千百万城市市民参与创建的过程。
因此,我们突出对这一创建过程的考核。
通过材料审核采集数据的测评标准,实质上是对该城市近2年来创建文明城市过程的反映,是一种历时态的反映。
同时,对创建文明城市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的考核,也反映了该城市创建过程的常态和和效机制,参与文明城市创建过程的市民百姓,将更体会到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性、艰难性。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的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在提升。
如果说城市形态文明的提升还较直观的话,城市功能文明、市民素质文明的提升则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市民也正是在城市文明、市民素质文明的提升中感受到了城市文明的阳光、城市文明的幸福。
去年6月份以来,我先后到过一些城市作文明城市、城市和谐发展的报告。
令我感到欣慰和高兴的是,各大城市的主要领导都把共建共享文明城市的成果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宗旨。
为了体现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市民百姓共建共享的过程,所以在《测评体系》中反映市民参与率的问卷题目有17题,占总题数的19%;
反映市民知晓率的问题6题,占17%;
反映市民满意率的问卷10题27%。
中央文明办评选表彰文明城市的文件也规定,“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支持率”如为0分状态,则不得申报和推荐为全国文明城市。
三、《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结构、功能与方法
1、《测评体系》结构的说明
(1)“软”“硬”指标的比例
硬指标共25个,占111项测评内容的22.5%;
软指标共86个,占111个测评内容的77.5%。
软指标比2005版的63%提高了14.5个百分点。
(2)关于2008版指标体系与05版指标体系测评方法的比较
2005版测评体系中共有119项测评内容,涉及258个测评标准,使用各种测评方法278次。
其中:
1、材料审核180个占64.8%
2、听取汇报18个占6.5%
3、问卷调查20个占7.2%
4、实地考察60个占21.5%
2008版测评体系共有111项测评内容,涉及276个测评标准,使用各种测评方法356次。
1、材料审核198次占56%
2、听取汇报33次占10%
3、问卷调查41次占12%
4、实地考察75次占21%
5、网络调查5次占2%
6、整体观察4次占2%
2008版测评体系与2005版相比,在测评方法的使用上,材料审核下降了8.8%,听取汇报增加了3.5%,问卷调查增加了4.8%,实地考察下降了0.5%,同时增加了网络调查方法,占2%。
2、《测评体系》的功能
《测评体系》是对城市文明以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创建绩效的全面系统的测评。
因此,《测评体系》的性质是一种过程性、工作性、结果性的指标体系。
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评价性指标体系,也不同于工作性的考核的指标,它是上述3种特性有机统一的综合测评体系。
与《测评体系》的上述性质相适应,既兼顾引导全国各大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发展的需求,又立足于客观、全面、公正评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创建绩效的要求,构建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体系模型。
该系统模型具有以下三大功能:
(1)具有全面评价、反映城市文明以及创建文明城市绩效的功能。
该系统舍弃了反映城市文明水平、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的许多具体环节和细节,着重于从全面系统的意义上,反映和表达城市文明以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的各种关系、环节;
同时,该体系模型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实践与绩效的系统状态、结构——功能的简化模型,它是开放式的,它是可以由计算机进行实验的模型,它可以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实践的需要与水平的提高而修正、完善,它引导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2)《测评体系》在整体上反映城市化、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同时,能衡量比较不同城市的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文明和谐发展水平,进而从整体上预测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文明和谐指数。
(3)《测评体系》是对政府主导、政府组织动员市民百姓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制度设计、制度规范。
城市的文明和谐发展需要制度的保障。
但是制度如何设计?
如何规范?
如何真正发挥制度对城市文明和谐发展的保障作用?
从2002年研制《测评体系》、运用《测评体系》测评文明城市的实践中我体会到,《测评体系》又是对城市文明和谐发展的制度设计、制度构建。
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测评体系》不仅对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设置了测评项目、测评内容,而且将一个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质量等量化为测评标准;
不仅明确城市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的评价对象,而且都有负责分管城市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的政府责任主体,这就保证了城市文明和谐发展的制度设计真正得以落实。
第二,《测评体系》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是与中国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运作一致的。
因为《测评体系》在研制和修订的过程中,整合了38个部委办的指标,修改指标都要得到相关部委办的认可;
《测评体系》的111项指标几乎涉及城市政府的各个委办局。
政府能否扎实有效地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既是测评指标的要求,又是对政府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实效的检测,也是对政府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绩效的最好的检验,也是对政府推进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检测。
3、《测评体系》的方法
(1)在定性研究基础上的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何为文明城市(一般)?
如何测评中国的文明城市?
如何通过指标规范、引领文明城市,而不是西部或东部的文明城市,当然要考虑其差异,所以设置调节指标。
定量研究。
能量化的、有统计数据的。
规范表述,政策文件语言、大家公识。
指标选择:
覆盖面广、凝炼度高、解释力度大、可比性强、数据可采集。
(2)测评体系数据采集方法
如何克服“单一”方法采集数据、测评文明城市中的偏颇,形成综合的评估、测评方法?
在《测评体系》中,我们运用了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包括查阅统计年鉴)、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网络调查、整体观察六种方法。
每一种方法对应于相应指标的功能以及实现该指标功能应选择的“最佳”方法:
有的指标同时运用材料审核、实地考察二种方法。
材料审核方法是一种历时态方法,实地考察是一种现时态方法,历时态与现时态的结合,能使我们更合理准确地反映测评对象的状态;
有的指标同时运用问卷调查、材料审核二种方法:
问卷调查是一种民意调查是市民百姓对测评对象的整体判断(如满意度、知晓度等),材料审核则是单个对象的判断,个别与整体的结合也是为了更科学合理地采集指标数据,来保证该指标功能的实现。
不同的方法之间功能虽不同,但共同处于《测评体系》系统模型之中,方法与方法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对话与交流,这有助于从整体上协调与整合指标的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明城市 文明 和谐 可持续发展 社会 建设 上海 华夏 社会发展 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