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3章第2 周教案知识讲解.docx
- 文档编号:1388945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61.80KB
《中外学前教育史》3章第2 周教案知识讲解.docx
《《中外学前教育史》3章第2 周教案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学前教育史》3章第2 周教案知识讲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学前教育史》3章第2周教案知识讲解
《中外学前教育史》3章—第2周教案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教案首页
周次:
第2周日期:
2018年3月12日
授课题目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授课班级
2016级学前教育(1—3班)
授课时间与地点
第3节课——第4节课;上课地点:
3310
教学目的
了解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朱熹眼前事的教育主张对儿童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
王守仁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
教学过程
设计
及
时间分配
一、话题导入
1.请学生分别介绍四位历史人物
2.简要点评
二、贾谊的教育思想
三、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四、朱熹的教育思想
五、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使用
教具
多媒体
作业
思考: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科学性表现?
课后记
授课教师(签字):
教学过程:
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贾谊论早期教育
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当时在贾谊面前还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这就是文帝的宠臣佞悻邓通,邓通本是一个没有任何本事的人,完全是由于一个极荒唐的原因而得宠于文帝。
原来文帝这人挺迷信,有一次他做梦要上天,上不去,有一个“黄头郎”从后面推了他一把,就飘飘然地上天了。
文帝一觉醒来,非常高兴,就到渐台这个地方,暗中寻找这个推他上天的“黄头郎”。
碰巧见到一个正在使船的头戴黄帽的年轻人,穿着容貌很象梦中推他上天的人,文帝就把他叫来,问他叫什么名字,回答说叫邓通。
文帝很高兴,就叫他随侍左右,经常同他一起玩耍,封他为上大夫,还赐给他巨额的金钱。
当时贾谊恰好和邓通一起随侍文帝,地位也相当。
但贾谊讨厌这个没有才能而受文帝宠爱的佞臣,常常在文帝面前讥讽他。
邓通也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使得文帝逐渐疏远贾谊。
文帝二年,贾谊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积贮疏》,指出当时社会上出现的“背本趋末”(也就是弃农经商)以及“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对统治者不利,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以达到安百姓治天下,即巩固汉王朝统治的目的。
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这对恢复经济、建立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起了积极作用,在当时符合社会的发展。
但是重农抑商作为封建统治者长期的既定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越往后它的消极作用就越明显。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初期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
年少才高;善议政;太傅八年,对太子教育的理论进行了研究;著述较多,辑为《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关于太子教育的理论,主要见之于《新书》的《傅职》《保傅》《劝学》《胎教》诸篇中。
一、早谕教
1.太子教育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
2.“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对太子的教育在其未出生前就要进行。
“立而不跛bo,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
”
3.“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赤子指刚刚生下来的婴儿,意指太子一出生,就要给予正统的教育。
4.及早施教的重要性在于:
其一,在于小时候形成的品行习惯根深蒂固,就仿佛人的天性一般,不易改变。
其二,在于婴幼儿尚未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地单纯,既容易形成良好的品德,也容易沾染不良的习气。
“心未滥而谕教,则化易成也。
”
二、选左右
1.慎择师友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根本保证。
“三公”、“三少”须慎重选择,“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方能充任。
“人性非甚相远也。
”周成王圣明,秦二世暴戾便是典型的例证。
2.特别关注太子的道德教育。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人的善行不能因其小而认为无多大价值,同样,人的恶行也不能因其小而觉得无关紧要。
三、重儒术
1.企望以儒家思想统摄皇太子的心,以儒家学说作为太子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2.对太子的文化知识教育,贾谊主张注重《春秋》、《礼》、《诗》、《乐》等儒家经典的传授。
3.道德教育方面,贾谊主张应使太子自幼形成儒家倡导的忠、信、义、礼、孝、仁等道德观念,在他看来,具有此“圣人之德”的人,就是道德上的完美者,也即具备儒家理想人格者。
当太子“将学趋让,进退即席不以礼,登降揖让无容,视瞻俯仰、周旋无节”时,此时,太保就应当进行劝谕。
4.对太子传授“君国畜民”之道是绝不可少的。
5.主张教养结合,即除进行道德与知识教育外,并须由少保负责健养其身体。
评析:
只是针对太子提出早期教育的论述,列举的实施方法大多是综述文武三代之道,较少新意。
但是,他毕竟是先秦以来第一位较为全面地论述早期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封建社会早期教育理论的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作用。
第二节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531年-约595),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中国古代文学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
颜之推曾著有《颜氏家训》,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亦为赋作名篇。
颜之推(531-约595年)字介,原籍琅邪临沂yi,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世传《周官》、《左氏春秋》。
《颜氏家训》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后世称“家教规范”。
一、固须早教
1.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
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俗谚“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2.主张儿童出生之后,便应以明白孝仁礼仪的人“导习之”。
“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
3.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条原因:
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意较大。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
4.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认真接受父母的习惯在内,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二、威严有慈
1.主张正确处理慈爱与严格要求二者之间的关系,慈爱和严教结合。
“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
”
2.批评当时许多家庭父母对子女“无教而有爱”。
“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
”
3.主张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
”
4.认为肉体惩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推崇棍棒教育。
“笞chi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
鞭挞体罚犹如以苦药治其疾病,“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
三、均爱勿偏
1.家庭教育中,切忌偏宠,平等对待子女。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亦当矜怜。
”
“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
”
“共叔之死,母实为之。
”“赵王之戮,父实使之。
”
2.偏宠孩子,意愿与效果相反,值得家庭教育者深思。
四、应世经务
1.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以利世”,要掌握“应世经务”的真实本领。
2.批评当时许多世族子弟不学无术,饱食终日,庸庸碌碌,知识浅薄,夸夸其谈,不务实学,脱离实际。
他抨击了当时教育培养出来的尽是不可理事、脱离实际的人物:
一类是玄学空谈家,他们虽然评古今事务,但“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保俸禄之资,不知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以应世经务”。
另一类是死守章句的腐儒,他们整天“诵短句,构小策”,却完全脱离实际,“施之经务,怠无一可”、“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梲zhuo竖也(梲:
梁上的短柱);……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桼迟也”。
这两类人实是废才,于国家毫无用处。
3.主张要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
琴、棋、书、画、数、医、射、卜等。
还要熟悉农业生产知识。
他特别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所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五、重视风化陶染
1.重视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
风化是指“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颜之推认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家长的言行常被儿童奉为金科玉律,即所谓“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
强调父母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2.十分重视让儿童置身于比较优良的社会交往的环境之中。
“慎择友”,“必慎交游”
颜之推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3.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
学习语言要注意规范,不应强调方言,要重视通用语言。
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朱熹(1130-1200年)人物简介
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wu)源人,今江西婺源县,南宋时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时代的科举考试有点类似于美国今天的大学入学考试。
朱熹认为,通过科举实现进入上层社会对学生来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所以他向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准则:
把你学习时间的30%花在考试上,剩下70%的学习时间用于个体的成长,毫无疑问,对于今人而言如果能够将这一准则变成现实,许多文科大学都会为此感到欣慰。
1178年朱熹东山再起,出任“知南康军”,尽管他重新入仕,却未忘自己的学者身份。
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
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重视蒙养教育
1.把整个学校教育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即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阶段。
2.重视蒙养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
“古人之学,因以致知为先,然其始也,必养之于小学”
“古人由小学而进于大学,其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固已久矣。
大学之序,特因小学已成之功”
“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
3.把小学教育阶段形象地比喻为“打坯模”阶段。
“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饰”
指出倘若自幼失了小学,或坯模没打好,大了要补填就十分困难,他说“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
二、要求慎择师友
1.对于普通的士大夫家庭,慎择幼儿的教师应自慎择乳母开始。
“乳母之教,所系尤切”
2.儿童稍长,应开始注意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能力。
家信《与长子受之》“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
至于如何决定交游的亲疏,他指出“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益友”应近之,“损友”则应远之。
3.对太子、皇孙来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中外学前教育史3章第2 周教案知识讲解 中外 学前 教育史 教案 知识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