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874318
- 上传时间:2022-10-14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51.25KB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文档格式.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
无
课型
复习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达标措施
文本修改处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
笔算减法
笔算加减混合
估算
2、教师:
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
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
54、29
4、教师:
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
计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师:
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
)页,大约还剩(
)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
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
105页第4题。
板书设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作业布置
练习二十四第25题
教学后记
这部分内容已复习了,总的来说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上还可以,但是由于这单元主要是计算题比较多,所以有几位计算能力差的同学就不那么好了。
老是在计算准确度上出错。
总复习(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总第60课时1分课时
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估计和测量长度。
复习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判断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抽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复习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观念。
正确的画直角
三角尺
教学过程: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米和厘米、角和直角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米和厘米
米(cm)
厘米(m)
1米=100厘米
线段
角和直角
角
直角
画角和直角
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填出合适的单位。
教学楼高12(
)
橡皮长2(
)
小明身高1(
课桌宽60(
什么是线段?
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
完成103页第5题。
什么叫角?
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一个直角。
1、
(1)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哪几个是直角?
(2)在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2、完成106页第7题。
3、画直角:
完成106页第8题。
板书设计:
米和厘米
米(cm)厘米(m)
1米=100厘米
线段:
直的、2个端点
直角
无
这单元也复习了,也进行了考试,复习时感觉很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非常的积极,准确率也高,但是在考试时,由于没有给学生读题,学生做得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
总复习(表内乘法)
总第61-62课时1、2分课时
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使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系统认识表内乘法的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巩固表内乘法,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具体的情境中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问题。
新授课
一、归纳总结、感知知识体系。
1、出示加法算式:
4+4+4+4+4+4请学生观察特点,引出“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
2、请学生回忆相关知识要点。
3、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表内乘法的知识体系。
二、针对重点、全面复习旧知。
1、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6=
7+7+7+7+7+7+7+7=
请学生反馈,核对。
2、看图列式
师:
同学们完成的非常细心,奖励大家一些漂亮的花吧!
你能算出一共有几朵吗?
试着列式解答。
乘加:
()
乘减:
集体订正核对。
3、补充口诀
(1)淘淘作业总是遇到困难,请学生分析原因,并帮忙改正:
(五八)十四 四七(三十二) 七九(三十六)
(2)学生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四六()()十四
三九()()五十四
四七()()三十二
反馈订正答案。
5、挑战1分钟
师:
同学们口诀掌握的非常熟练了,那么能用这些口诀熟练计算吗?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一起挑战1分钟吧!
先别着急写,先观察哪些算式需要格外小心。
学生1分钟之内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5×
5=7×
7=9×
6=()×
8=16
3=4×
9=9-6=()×
4=24
5+3=7×
3=8×
8=()×
4=32
7=6×
2=4×
7+9=9×
9-9=
6、()里最大能填几?
淘淘最头疼的就是这样的题了,怎样保证()里填的是最大的呢?
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好方法,请生用这些小窍门来试一试:
5×
()<
2743>
()×
8
4<
3556>
7
订正核对。
7、小法官。
请学生判断,认为对就举绿牌,认为错就举红牌。
(1)()×
9=54,()里应填5。
(2)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10。
(3)下图表示2的4倍。
(请学生说一说2的4倍表示几个几)请学生说一说理由。
8、精挑细选
(1)3个7相加写成算式是:
7×
37+7+73+73×
(2)结果小于50的乘法算式有:
4×
860-206×
59×
6
以上两题请学生先仔细读题,把重点字或词找出来,再选择。
9、猜数:
我想了一个数:
十位上的数是个位的2倍,又是7的口诀
个位上的数是十位的2倍,又是6的口诀
它比4个4的和一多些,但比4个5的和少一些
大于50小于40,正好是两个相同数的积
10、解决问题
出示以下两道题,请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区分不同,再列式解答:
(1)操场边有两排杨树,第一排有4棵,第二排有5棵,一共有多少棵杨树?
求4和5相加
(2)操场边上有4排柳树,每排有5棵,一共有多少棵柳树?
求4个5相加
生独立解答,核对。
(3)我和另外8个同学每人搬3把椅子,一共能搬多少把?
请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几名同学,强调:
“我和8个同学”表示9个人。
三、拓展延伸。
动脑筋:
一条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后是9米,猜猜这条绳子打开后是多长?
表内乘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加乘减
表内乘法1—9的乘法口诀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解决问题
1、操场边有两排杨树,第一排有4棵,第二排有5棵,一共有多少棵杨树?
4=5=9(棵)
2、操场边上有4排柳树,每排有5棵,一共有多少棵柳树?
5=20(棵)
3、我和另外8个同学每人搬3把椅子,一共能搬多少把?
9×
3=27(把)
练习二十四第6、10、11题
这个内容也复习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掌握得还可以,只是由于有两个学生到现在还不会背乘法口诀,所以计算速度还不那么快,也不是很准确,在解决问题时也出了比较多的错误。
这需要在后半部分加强,以后还可复习一下。
总复习(观察物体)
总第63课时1分课时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通过观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欣赏数学美。
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认识轴对称现象,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课件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第5单元观察物体。
打开书到第67页,这个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一.复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1.生答(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可以从正面、背面、侧面
2.检测
(1)
(2)书第103页
二、复习对称图形、对称轴
1.什么是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就是对称图形。
)
2.判断
(重点讲清:
不能正确画出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九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