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一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871480
- 上传时间:2022-10-1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2.16KB
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一Word格式.docx
《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一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郡县制打破了血缘关系和世卿世禄制。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中国古代由贵族政治体系转向官僚政治体系。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
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
实行二府三司制。
其特点: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
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既扩大统治基础又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
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1.宋初收精兵:
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
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2.宋初削实权:
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
州郡直属中央;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并设通判监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钱谷:
在地方设立转运使将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2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
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26.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
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27.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
它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28.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
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29.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晚清时期政治26句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两对矛盾:
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不但包括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
“人民大众”不但包括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4.协定关税破坏中国关税主权,表明关税不能由中国自己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仿。
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5.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中国贸易主权,最惠国一般是相互的,即两国给予对方同样的权利。
但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清政府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人都可以享有,但英国却没有给予清政府同样的权利,所以称为片面最惠国待遇。
6.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
中国落后的封建社会制度,导致了自卫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也叫治外法权,简单来说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不能由中国政府来处理,而要由外国人的本国政府来处理,这样就使得外国人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而逃避中国的法律制裁。
而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借土地居住则成为租界的来源,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8.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同时也引起了爱国人士的思想观念的转化,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潮,60年代出现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内地,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1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
相对于殖民地而言。
指一个国家在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
半封建:
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
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11.《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具有革命性。
1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落后性、空想性:
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
13.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后期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14.《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
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战争环境下,它也没能实行。
1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代表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提不出科学纲领;
错误不断升级;
战略上的失误;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16.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加速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17.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8.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其二,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实业救国热潮。
19.《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20.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国际上表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直接原因: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1.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朴素爱国主义和盲目排外的特点,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背景。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
22.《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团体和活动,不但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而且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
23.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列强在中国不断寻找和扶植新的代理人;
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6.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民国时期政治26句
1.五四运动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2.五四运动的爆发(运动的第一阶段):
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
五四运动的高潮(运动的第二阶段):
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短暂发展,是中国无产阶级壮大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济根源;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根源;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
1920年以后,陈独秀、李大钊开始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
5.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
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国民党召开一大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6.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国共合作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首次尝试;
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北伐战争胜利进行;
由于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不足和错误、共产国际指导的错误,最终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
7.北伐战争——条件:
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整编,革命根据地统一;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结果: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广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8.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回归 教材 知识 历史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