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论文40余篇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855415
- 上传时间:2022-10-14
- 格式:DOCX
- 页数:77
- 大小:112.97KB
安全技术论文40余篇Word格式.docx
《安全技术论文40余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技术论文40余篇Word格式.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原劳动部《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氧气瓶必须每3年检验一次。
其目的是为了及时查清氧气瓶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缺陷和隐患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但目前使用中氧气瓶超检验期充装的现象较为严重,给安全使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2.附件损坏、丢失。
氧气瓶的附件中有瓶阀、手轮、瓶帽和防震胶圈。
瓶帽是为了防止气瓶瓶阀在搬运过程中被撞击而损坏,甚至被撞断使气体高速喷出,推动瓶阀和手轮向前高速飞动造成伤亡事故。
防震圈是为了防止气瓶受撞击的一种保护装置,要求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明确规定,运输和装卸气瓶时,必须配带好防护帽。
但在实际使用中氧气瓶附件齐全的很少,大多数没有瓶帽、手轮,瓶阀伤痕累累,阀杆被撞弯,甚至严重变形,给安全使用带来严重威胁。
3.太阳曝晒。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运输,夏季使用时应防止曝晒。
因为氧气瓶的容积是有限的,曝晒会使瓶内介质温度升高,导致瓶内压力骤增,使气瓶处于危险状态。
有些用户在运输中没有采取遮阳措施,夏天使用时将氧气瓶置于太阳下暴晒。
尤其是夏季公路温度经常达到40多度,倘若气瓶本身存在缺陷,充装过量或者相互撞击,就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4.安全距离不够。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氧气瓶使用时必须距明火10米以外,贮存时严禁和乙炔瓶同室存放。
许多用户却忽视了这项要求,存在着焊接作业时氧气瓶距焊接点的距离不够10米,氧气瓶、乙炔瓶同室存放的现象。
一旦气瓶漏气,遇上明火发生爆炸,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5.野蛮装卸。
运输和使用中,野蛮装卸的现象很普遍,如短距离运输时,将氧气瓶用力推倒,然后顺地面滚动;
车辆运输时固定不牢,气瓶相互碰撞,从车辆上直接向下推等等。
如某市制氧厂用汽车装运氧气瓶到某企业,卸车时将氧气瓶推下撞击到另一只气瓶上,引起两只气瓶同时爆炸。
6,超装。
氧气瓶在充装时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失误造成超装,使瓶内压力升高,并超过它的许用应力,最后发生过量的塑性变形而爆炸。
二、氧气瓶的安全使用应遵守以下几点:
为保障氧气瓶的使用安全,国家先后颁布了《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等法规和标准,对氧气瓶的设计、制造、检验、充装和使用等都做了科学和明确的规定。
1.使用的氧气瓶必须是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
新瓶必须有合格证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部门出具的检验证书。
2.氧气瓶必须按规定定期检验。
超期的气瓶严禁充装。
3.氧气瓶禁止与油脂接触。
操作者不能穿有油污过多的工作服,不能用手、油手套和油工具接触氧气瓶及其附件。
4.氧气瓶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远离明火与热源,其使用安全距离应在10米以上,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不少于3米,并不能同室存放。
5.冬季使用氧气瓶,如遇瓶阀或减压器冻结,可用开水或蒸气解冻,禁止明火烘烤。
6.氧气瓶内的氧气不应用尽,要求保留0.1MPa以上的余压以防止其它气体倒流进入瓶内。
7.与电焊工同在一处作业时,为防止气瓶带电,应在瓶底加绝缘垫。
与气瓶接触的管道设备应设接地装置,防止因产生静电而引起火灾和爆炸。
在同一场地进行焊接作业时,氧气瓶要保证绝缘,气瓶不可导电。
8.安装减压器前,应先开启瓶阀吹掉瓶嘴处污物,开启瓶阀动作要轻缓,人要站在侧后面。
9.夏季露天作业和运输时,氧气瓶要遮阳防止曝晒,避免气体膨胀造成超压。
10.应随时检查氧气瓶的状态,防震胶圈要完好无损。
为保护瓶阀,运输和储存时必须装配瓶帽。
——摘自2002年11月《劳动保护》
二十一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展望
一、引言
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环境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时代。
由此,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千年,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的警惕,21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时期。
其实,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我们已深刻地体验到这一点:
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危害、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还应认识到的是,现实以极大的势力维护着很多与之不协调的音符和背景;
人类的科学素养不尽人意;
地区或国家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不顾代价高速发展经济在很长段时期将仍是人们的主导追求;
企业经营人员的短视与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盛行……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是21世纪人类社会活动的主旋律。
显然,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平安、健康、少灾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另一方面,21世纪将是高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数字化生产与生存的方式将会得以普及的时代。
新技术、高技术首先将给人们带来的是发展与进步、效率与效益、舒适与享受,但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技术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
面对上述的现实与背景,正视未来的挑战和忧患,为了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创造安全、健康的世界,需要安全的生产方式和康乐幸福的生活方式。
为此,人类唯一的出路就是重视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有效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和灾难。
安全管理作为预防事故三大对策之一,将为21世纪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和安全生存发挥重大的作用。
二、安全原理一安全管理实践的基石
安全管理方法与对策进步,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需要有战略和方向的指导。
实现这一目标的出路,就是研究和认识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科学的规律,搞清安全管理的科学原理。
安全原理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策赂,是安全科学以及安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石,是人类预防事故的重要理论核心。
21世纪,人们将不断探求如下的安全科学原理。
1.安全哲学原理即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安全的哲学理论和原则。
我们已经知道:
古代人的安全哲学是宿命论的安全认识论,被动承受型的安全方法论;
近代人有了经验论的安全认识论,事后型的安全方法论;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人类进入了系统论的安全认识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
21世纪,未来的人类安全哲学必然朝着本质论和超前预防型的安全哲学进发。
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未来人类现代生产与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
2.安全系统论原理深入研究和探索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协同学、事故突变论等安全系统结构、机制、规律和优化。
不仅研究清楚事故系统的规律,更要探讨各种技术安全系统的规律、特点和控制。
认识事故系统,对指导我们从控制事故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为理性,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3.安全经济学原理阐述清楚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的关系。
研究事故损失的规律与评价技术,安全的效益理论和投入产出规律;
研究与事故相关的非价值因素的价值化技术。
研究不同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时期,事故保险(伤亡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等)的运行机制及其与事故预防,实现本质安全的关系和动作机制等。
4.安全管理学原理研究从法理出发的安全法学原理、安全监察与监督的原理;
论证清楚安全组织学原理、人员优化的原理;
阐明合理的安全投资保障机制;
揭示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体系等基本的理论。
5.安全工程技术与卫生工程技术原理针对不同的行业和生产工艺与技术,研究相适应的安全工程技术原理,如防火原理、防爆原理、机电安全原理等,以及卫生工程技术原理,如防尘原理、防毒原理、辐射防护原理等。
同时,在20世纪尚未完善的风险控制理论、安全自动组织理论、大安全科学理论、安全文化理论等将在21世纪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
有了丰富而充实的安全理论,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人类实现了真正安全原理的掌握,才能改变自身对事故的认识和态度,才能使今天人们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必然王国走向未来人类安全生存与发展的自由王国。
三、安全立法——安全管理永恒的利器
从中世纪起,人类生产从畜牧农耕业向使用机械工具的矿业转移,从此开始发生人为事故。
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矿山塌翻、瓦斯爆炸、锅炉爆炸、机械伤害等工业事故不断恶化。
在早先安全技术比较落后的状况下,人们想到的是从立法的角度来控制日益严重的工业事故。
人类最早的劳动安全立法,可追溯到13世纪德国政府颁布的《矿工保护法》,1802年英国政府制定的最初工厂法“保护学徒的身心健康法”。
这些法规都是为劳动保护而设,制定了学徒的劳动时间,矿工的劳动保护,工厂的室温、照明、通风换气等工业卫生标准。
针对世界X围的安全立法,人类进入20世纪才迈出了步伐,这就是1919年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制定的有关工时、妇女、儿童劳动保护的一系列国际公约。
中国最早的劳动安全相关法规,要数1922年5月1日在XX召开的第一次劳动大会,提出了《劳动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要求资本家合理地规定工时、工资及劳动保护等。
英国、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是劳动安全立法最早和最为完善的国度。
除此,很多国家的安全立法一般起步于20世纪,包括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1915年才正式实施《工厂法》,比英国晚了近百年。
未来的21世纪,人类的安全立法必将体现出如下趋势和
特点:
(1)安全法规从孤立走向整体,从分散发展为体系;
(2)安全立法的任务突出预防,体现出超前性和预防性;
(3)安全立法的目标体系更趋明确。
立法的目标不但包含防止生产过程的人员死伤,还包括避免劳动过程的危害(职业病)以及财产损失、信誉的毁坏。
(4)安全立法的层次体系更为全面。
国际通用安全法规(ISO标准、ILO法规等)、各国的国家安全法规、世界X围及本国的行业安全法规(石油、核工业等)、地区安全法规(欧盟、亚太等)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5)安全立法的功能体系更为合理。
建议性法规,如ISO国际标准;
强制性法规,一般各国制定的国内安全法规都属此类;
承担不同法律功能的法规,如法律、技术标准、行政法规、管理规章等,各守其责,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在21世纪,我国的《职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重大工业事故控制法》、《减灾法》、《公共场所意外事故预防法》、《家庭事故预防法》等安全法规和条例将会不断得以颁布和实施。
四、管理方法——事故预防对策之技巧
管理也是一种技术。
安全管理的方法得当,是保证安全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
从管理对象的角度:
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
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显然仅仅围绕事故本身作文章,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强化了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事故的预防才高效,因此,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
21世纪,隐患管理将得到推行和普及。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
早期是事故后管理,进展到60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标志)。
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人类预防事故三大对策之一,科学的管理要协调安全系统中的人—机—环诸因素,管理不仅是技术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生产人员、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协调。
2l世纪,要落实这种认识和过程。
从管理论的角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技术 论文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