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试题word附答案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384731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1.76KB
语文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试题word附答案解析版.docx
《语文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试题word附答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试题word附答案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试题word附答案解析版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7-2018学年
高二下学期春节联赛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教是不是宗教?
本来儒教的“教”有教化的含义,与欧洲宗教原来的意义接近,但由于近代以来,欧洲宗教概念发生变化,变成了跟世俗、跟科学相对立的概念,以这样的方法和角度去衡量中国的儒教,很多人就认为儒教就是一种学理,而不是宗教。
近代以来,中国很多人就认为儒教不是宗教,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我们为了避免儒教和现今宗教相混淆,就都称儒教为儒家了。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学者又提出来一个观点,即儒教也是一种宗教。
最初提出并比较坚持这个说法的是任继愈先生。
他的理论主要是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宗教,中国的文化里面也有宗教。
五四以来,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宗教,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至少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他认为儒教具备了宗教所具有的特征。
它有其经典,有基本的教义,还有传授、传播这些教义的儒士,还有宗教的仪式,以宗教的性质来界定,儒教全部具备。
儒教或是儒家,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宗教化的过程,它发生在汉代,主要是西汉。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情况出现,一是将孔子抬高到教主的地位,将孔子称为“素王”,素王就是没有王位的王,是个教主。
汉代确定了“五经”作为儒家最根本的经典。
围绕着“五经”就出现了一大批的纬书,“纬”是配合“经”的。
这些纬书对孔子做了描述打扮,说孔子的脑袋很大,脑袋上还有坑,有河马那样大的嘴,在这种描述下孔子已经不是人了,而是一个神,这就将孔子神化了。
另外,还完成了很多教典的整理,如《礼记》。
在古代,礼有三礼:
《周礼》《仪礼》和《礼记》。
《周礼》讲管制,主要涉及官的制度和职位设置等内容,《仪礼》则规定了各种各样的礼仪制度。
《礼记》对于《仪礼》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细化了《仪礼》中的各种仪轨,用以管理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这样一些事情。
到了汉末,因为儒家强调人的道德品行是判断人的最根本原则,汉代选拔官吏实行“察举制”,人才选拔,孝和廉是基本条件。
推举都是基层推举,由乡里或村里推举,当然也不是随便推了就算数,还要认证。
除了孝之外还有廉,廉指清廉、廉正、刚正不阿。
这个本来应该是很好的事情,但推行久了弊病也随之产生。
按照儒家的观点,孝,除了生前好好供养父母,死后还要守丧三年,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这个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你当再大的官,父母去世都要马上停职去守孝,明清都是这样的,这是衡量一个人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汉代时就是以这样一个标准来选拔人才。
另外,“五经”已经到了这种地位:
很多人都去注释“五经”,“五经”中的一个字就有上万字的解释,人一辈子读经都读不完,被称为“皓首穷经”。
因此汉末学风上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产生了“玄学”,意在恢复人的自然本性。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儒家宗教化的进程被遏制了,要不然的话,它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的宗教。
(据凤凰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儒教”和“宗教”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以来,欧洲宗教概念发生变化,跟世俗、跟科学相对立,而儒教的“教”有教化的含义,与欧洲宗教原来的意义接近,据此很多人认为儒教就是一种学理,而不是宗教。
B.近代以来,中国很多人都不认同儒教是宗教,因此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后,儒教就被称作儒家了。
C.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学者提出儒教也是一种宗教,他们认为宗教是文化的必然产物,五四以来,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宗教,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至少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D.有经典,有教义,有传授、传播教义的儒士,有仪式是判定一种思想或者文化是宗教的条件,据此可以判定,儒教即是宗教。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西汉是儒教宗教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先是将孔子抬高到教主地位,完成了孔子的神化,之后又完成了很多教典的整理,如《礼记》。
B.《仪礼》当中所阐发的思想,以及对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礼仪制度的细化在儒教宗教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C.汉末产生的玄学,是一次学风上的转变,也是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成为遏制儒家宗教化进程的一个因素。
D.西汉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纬书,这些纬书对孔子做了描述打扮,将孔子称为“素王”,这些描述打扮目的在于神化孔子子,提升其地位,因而全都是不可信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末人才选拔实行“察举制”,具备了“孝”和“廉”这些基本条件,就有可能被推举、认证成为官吏。
B.从汉代的官吏选拔制度可以看出,汉末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品行的巨大影响是儒教确实有一个宗教化的过程的重要表现。
C.围绕“儒教是不是宗教”,文章先摆出了两种不同观点,接着论述了儒教或儒家在汉代确实有一个宗教化的过程,最后阐述了遏制儒家宗教化的进程的两个原因,层次清晰,逻辑
严密。
D.汉末,“孝”和“廉”作为人的道德品行成为人才选拔的基本条件,“皓首穷经”的无奈致使“玄学”产生,这些遏制了儒家宗教化的进程,使儒家没有成为中国的宗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夕阳古渡
陈于晓
一场雨后,河水渐渐地涨了起来。
原来已经裸露出河滩的石头,又被淹了。
河水是浑浊的,裹了太多的泥沙。
这些泥沙,来自河的上游或者两岸的田野,水面上泛着草叶、野花和庄稼的枝叶。
水流打着漩涡,比原先要湍急多了。
老艄公在河对岸,他和他的渡船,暂时还被对岸茂密的林子掩映着。
这边的人们,在焦急地张望,等着渡河。
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要紧事,只不过等着总会心急一些。
然而渡船是慢悠悠的,乡村的时间本来就比城里要慢,老艄公总是不急不缓,以他固有的“速度”,往来于两岸之间。
这会儿,眼尖的人发现,老艄公的影子一闪,闪出了对岸的林子,渡船就朝着这边缓缓过来了。
这一天的水流急,老艄公叫了个帮手,帮手撑着船,老艄公自己摇着,慢悠悠地来到此岸。
将船停稳,老艄公为自己倒上了一小碗酒,自在地喝上了。
酒不喝完,你怎么催都没用,酒一喝完,自然就走。
有急事的人催他,能不能快点,老艄公咧开一口黄牙:
“你急,我又不急。
”老艄公没脾气,即使你骂他,他照样笑嘻嘻的。
那时渡船是集体的,过渡不收费,老艄公挣的是集体给的工分。
我很喜欢坐渡船,没事就来回地坐,只要不是人满为患,老艄公一般不会赶小孩下船。
没人渡河的时候,老艄公也喜欢有几个小孩作伴。
老艄公会讲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多半是关于神仙鬼怪的。
老艄公说是从书上看来的,村里识字的人不多,但他识字。
从他的故事里,我才知道,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外,还有着我们虽然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神鬼。
老艄公讲的神鬼,多是善良的,他们在暗中帮助着我们,帮我们度过了好多难关,而我们却不知道,也很少感恩。
老艄公对河流很敬畏,他说河有河神。
他从不往河里扔垃圾和烟蒂,坐渡船的人,可以把垃圾扔在他的船上,却不许扔进河里。
逢年过节,老艄公会端上供品,去渡口,祭祀河神。
他说,他的渡船能年年平安,是河神保佑的。
他很感恩,说河神待他很好,自从做了摆渡以后,他一年到头,小毛小病都很少。
在他看来,所有的河流都通向大海,所以在敬河神的时候,也不忘祭祀一下龙王。
我那时还没上学,常去渡口玩。
摆渡不忙时,老艄公会和我一起抓鱼。
那时河水清澈,鱼也多。
老艄公不抓小鱼,只抓大鱼,说小鱼还没长大呢。
但有一次抓到了一条很大的鱼,老艄公也把它放生了。
老艄公说,老鱼通常会修成精的,或许,它已经是个鱼精了,还是放生为妙,万一真冒犯了神灵呢?
村里人说,老艄公书看多了,脑子出了“问题”,就会讲些“古怪”的事情。
但有些在渡船上看到的事情,老艄公从来不讲。
比如张家寡妇偷了生产队的东西,一大早过河去镇上卖了;谁家女人跟老公吵了架,哭哭啼啼回了娘家。
这些,我们都是后来从别人口里听的,老艄公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他让这些事情烂在肚子里。
一些年以后,我就离开了故乡,流年似水,对渡口和老艄公的记忆,也渐渐地淡去了。
不知哪年,故乡的河流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大桥。
回家,发现就在大桥的附近,是当年的渡口,只是渡口已经被一人多高的荒草淹没了。
我打听了一下当年的老艄公,村人说他已经过世好多年了。
正是一场雨后,河水依然打着漩涡,浑浊地流淌着。
夕阳很美,不知道谁家还养着一头老牛,在古渡附近的河岸边,慢吞吞地行走着。
夕阳下,老牛拖着长长的影子。
当老牛拐过弯时,它的影子恰好落在了古渡上。
当年的渡船,哪里去了呢?
渡口早已是“野渡”了,依稀有芦花摇曳着,绵绵地摇曳过古渡。
我知道那儿,泊着我乡愁深处的老家。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第二段将等渡船的人们和老艄公一急一缓进行对比,极具生活情趣,两个“闪”字写出了人们的急切心情。
B.文中多处写到老艄公口中的神鬼世界,可见老艄公被封建迷信思想毒害颇深,所以村里人都讨厌他,认为他脑子出了问题。
C.文末作者点出了“乡愁”这一主题,看似突兀,实则在文中有多处铺垫,如对故乡的人、景、事记忆深刻,回到故乡还打听老艄公的消息等。
D.全文对老艄公主要通过语言、行为进行描写,虽然细节描写不多,但人物形象仍然刻画得真实而生动。
5.请结合全文分析老艄公的性格特征。
(5分)
6.文章末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古井、古树、黄氏宗祠……清晨,鸟儿清脆的鸣叫唤醒了这个古老的客家村庄。
走进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力乍村,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翠林修竹环绕村边,村道整洁干净、自然有序。
村庄的环境不仅让村民自己住得舒服惬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
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
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客家风情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
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
不仅如此,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石雕一条街”“民宿旅店”“休闲农场”等项目,让游客感受到远古客家文化的新传承。
“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是关键。
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荼、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线路,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摘编自《客家小村变身文化旅游走红》,有删改)
材料二: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期间经历了从普通“农家乐”到相对高端的“民宿”的变化。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0%和26.2%。
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
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
而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
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或许与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过快相关——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久了,人们往往就更加渴望追寻那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
感受。
(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有删改)
材料三:
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贫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安徽省 示范 高中 联盟 学年 下学 春季 联赛 试题 word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