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巴赫》教案文档格式.doc
- 文档编号:13842784
- 上传时间:2022-10-14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59.50KB
《小溪巴赫》教案文档格式.doc
《《小溪巴赫》教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溪巴赫》教案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过程能力与方法
体验散文阅读鉴赏、探究的过程,培养自主阅读现代散文的方法
学会抓关键句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巴赫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学习利用音乐艺术陶冶情操。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理解 “小溪”意象的内涵,即小溪和巴赫的联系。
2、难点:
学习作者将“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相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印发自学材料《巴赫不是小溪》,了解巴赫生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导入:
播放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这首充满诗意委婉动听的小提琴曲是德国小提琴家威廉汉姆编写的,此曲一经上演便立即闻名遐迩,广受大众欢迎,但真正的作者,并不是威廉汉姆,追溯渊源,其始祖原来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
多少年来,这首《G弦上的咏叹调》以其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成为不朽的杰作。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诗品如人品”,同样的,一个音乐作品也同作曲家的品格息息相关,那么巴赫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作品何以成为不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赫,感受巴赫的音乐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2.学生自学《巴赫不是小溪》,了解巴赫生平。
二、新课教学
(一)自学互帮
1、学生朗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利用工具书,积累字词(音、形、义)(学生写在互帮显示板上,交流、订正、补充)。
如:
三缄其口钩稽仆仆干涸一曝十寒
肆意狂放脖颈静谧安详氤氲
3、请同学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主要写了巴赫的音乐尤其是其精神对后世的影响,表现了巴赫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的谦逊、质朴的品格。
(2)表达了坐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巴赫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4、《小溪巴赫》这个题目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小溪一样的巴赫。
巴赫像小溪,巴赫的音乐像小溪。
5、为什么说巴赫和巴赫的音乐像小溪一样呢?
(1)小溪的特点和巴赫音乐的特点、巴赫性格的特点分别是用哪些句子联接起来的?
(捕捉筛选重要信息,抓住关键句子、关键段落来品味进而去理解内容,是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
“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
接着让我们抓住这些关键性的句子一起来看看巴赫和小溪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
(2)分析“这就是小溪的意义吧?
”,“这”指的是什么?
(散读5、6段)
小溪:
弱小、潺潺、不起眼,却埋没不了、常绿常青,永葆活力。
小溪即巴赫及巴赫的音乐,由此我们可见巴赫的音乐如同小溪一样具有怎样的特点?
巴赫的音乐年代越久,魅力越强。
巴赫的音乐一开始不为人注意,但后来其魅力却成为不朽。
(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
补充材料:
巴赫生前一贫如洗,身后功成名就。
这正应证了一句俗语“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3)分析“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齐读8、9、10)
小溪具有怎样的的性格和品格?
生命力旺盛;
永不干涸;
被人忽视,却不在意外界是否关注;
拥有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和旷日持久的美,能持久地感动人,能渗透进心灵和岁月。
小溪的性格和品格,也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赫的艰辛生活,看看他的性格、品格是否和小溪一样。
补充材料——巴赫的艰辛生活:
贫困死亡(9岁父母双亡,作父亲后有11个孩子相继死去,与富裕舒适的生活绝缘)、月光抄谱(因为专横的哥哥的阻挠,在月光下偷偷抄谱)、牢狱之灾(因为辞职而惹怒公爵,被投入监狱,三个多星期以后才被释放)
巴赫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格呢?
生命力强、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沉静、坚韧、不张扬、不炫耀、默默无闻、执着追求。
巴赫的一生是平静的,没有显赫的地位,过着贫穷而落魄的生活。
也许正是因为来自生活和灵魂的平静才使得巴赫的音乐在平静和谦和中蕴涵了惊人的力量。
巴赫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设计说明:
在语文学科中要适时渗透生命教育,通过此环节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走进巴赫的精神世界,学习他在曲折的人生经历中能拥有坚强意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理想执著追求的可贵品格。
(4)分析“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小溪的伟大即巴赫的伟大,巴赫伟大在哪里?
(读13、14)
滋养后人;
因信念而一如既往。
补充历代音乐家评论巴赫。
(二)释疑讲解
(三)思维构建
肖复兴说,巴赫是小溪。
贝多芬说,巴赫不是小溪,是大海。
这两种理解矛盾吗?
你更倾向哪种说法。
前者从文学角度,谈巴赫、巴赫音乐的价值和品格。
后者从音乐角度,谈巴赫音乐博大、精深,滋养后人
不管是大海还是小溪。
巴赫的精神正应验了2500年前古哲人、道家创始人老子哲学:
上善若水。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几于道”的“几”是“非常接近、达到、合符”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达到、符合自然法则”。
而“几于道”又与前面的“上善”(最美好的品格)前后呼应。
整句话的意思是:
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
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
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滋养外物、曲折前行、谦卑平和)。
更容易理解标题“小溪巴赫”。
(四)课堂总结
作者写小溪始终围绕着巴赫其人、音乐,写巴赫其人、音乐又始终离不开小溪,而巴赫的品格又通过他的音乐体现。
这样三者就密切融合在一起。
作者用小溪作比喻来写巴赫,使巴赫音乐的价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质都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展现,使作品闪耀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用巴赫的音乐来展现他的品格,也最具有说服力。
“小溪”便是巴赫和他的音乐的完美写照。
板书设计
小溪:
旺盛的生命力,永不停留,易被忽视,圣洁旷日持久的美
巴赫
似巴赫:
低调,勤奋,默默无闻,执着,坚韧
小溪
巴赫的音乐:
常青常绿,滋养后代
三、作业
(一)巩固训练
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说说下列句子中“这”字的含义。
“这就是小溪的意义吧?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2、找出文中采用对比和类比手法的语句,分析它们的作用。
(二)最小作业量
贝多芬之谜
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①,它还能表达感情。
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
莫扎特则不然,听了他的《唐璜》前奏曲②,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
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
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你会觉得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
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
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
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
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
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
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这就是贝多芬之谜。
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
他能写出使你终身受用不尽的乐式;
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
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
他能使我们激动,用他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们。
一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说:
“我爱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
”是的,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1、贝多芬,_________国伟大的音乐家。
著名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什么人?
3、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是指那些音乐?
4、作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是什么?
(不超过32个字)
5、怎样理解那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和他所说的话?
6、简要说明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知者加速
学习作者借助意象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选择一个意象,写一个你身边的人,字数不少于300字。
第5页共5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溪巴赫 小溪 巴赫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