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推进路径.docx
- 文档编号:1384080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18KB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推进路径.docx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推进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推进路径.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推进路径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推进路径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推进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创新举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逻辑起点,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
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回答3个问题,即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内涵与分析范式、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等,试图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意义与政策内涵,以及十三五时期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优先战略举措。
一、供给侧改革理论基础与分析范式
在去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社会各领域改革的指导总纲领,而若要使供给侧改革真正发挥实效,则须找到其理论来源、产生背景与分析范式。
西方经济学中,亚当·斯密《国富论》对于供给和分工的表述,是经济思想史中对供给关系和结构管理的最初论述。
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对供需关系进行了系统阐述,他提出的“萨伊定律”(Say’sLaw),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论,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关于供需关系最为重要的表述。
以萨伊定律为逻辑起点,“供给侧”学派经历并呈现出从“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到“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复辟-供给管理”的两轮“否定之否定”的历史发展脉络。
从最初萨伊定律强调“市场的绝对主体地位,倡导经济政策以放任自由和不干预为特征”,发展到供给学派提出的供给管理的理论思想,已带有制度经济学的色彩,上升为宏观调控中应当特别注重运用供给管理的手段来调整经济结构、化解经济危机、优化制度供给、谋求长期发展。
然而西方供给学派经济学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的滞涨背景下提出的,该学派的产生背景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并不相符,将该理论用于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理论只供我国参考借鉴,并不能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也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由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4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4个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供给侧改革的阐述与西方供给学派的最大不同在于,不只从生产这一单一环节的供给侧来理解经济改革,而是重注4个环节的辩证关系;不只单方面分析或强调需求或者供给,而是更重点综合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不只是分析经济现象,更深入揭示问题的实质;不只是分析供求的现状表现及其直接原因,更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深入分析供求关系状况的深层次原因特别是制度根源;不只是片面强调需求管理或者供给管理的重要性,更重视的是相关制度变革和创新。
因此,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才能得出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的指导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适切理论。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经济新形势、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新走向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宏观战略布局,并将结构管理确定为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点和战略突破口。
其内涵可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结构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结构质量和结构效率,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匹配度,其要点在于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
当前的重点任务在于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深化改革,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当前,我国教育供给,包括职业教育供给远远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客观需要,这既有教育总量的问题,而更关键的是由于教育供给与人民需求之间不匹配而产生的结构性矛盾问题。
因此,要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的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育体制与机制,科学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按照供给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一)将结构管理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和方法论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在宏观层面主要包括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的不均衡问题,在中观层面主要包括管理结构、投入结构的不协调问题,在微观层面主要包括师资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和就业结构等不平衡问题,上述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叠加,其根本是由于职业教育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造成的。
因此,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以结构管理为重要突破口和方法论,通过解决结构性问题来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是解决职业教育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区域结构问题。
在区域发展方面,当前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经济区域的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区际差异,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在总体规模和平均水平上处于显著的领先地位,东北地区在总量规模上偏小,西部地区在发展平均水平上滞后。
而且,不同地区享受优惠政策和发展进程方面差距较大,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使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自由流动、优化配置。
在城乡发展方面,我国城镇化率依然偏低,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大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通过农民转移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进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全面改善人力资本在城乡的分布结构。
通过协调职业教育区域发展的结构性改革,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同时又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是让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是解决职业教育管理结构单一、投入结构失衡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管理存在政府越位、社会缺位、学校错位的深层次矛盾,以管办评为核心的政府、社会、学校多元治理格局尚未形成,严重制约学校的办学活力。
投入结构失衡一方面表现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要素分配中借用、挪用职教资源用于普教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重硬件、轻软件,重基础性建设、少改革性探索等。
这些结构性问题单纯依靠加大职业教育重视力度,增加职业教育投入的举措是难以解决的,必须改善供给结构,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不断创造和引领新的需求,培育和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新动力。
三是解决职业院校发展要素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
在师资结构方面,存在专兼职教师结构、职称结构、教师专业与所教学科专业的匹配度等结构性问题,需要突破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才能有效化解。
在专业结构方面,许多院校仍存在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追求大而全,随意扩张学科专业,尤其是一些专业设置门槛较低的文科专业,致使学院陷于低水平竞争和低质量增长状态,缺乏特色,发展受限。
在课程结构方面,存在理论性课程多、实操性课程少,必修性课程多、选修性课程少,知识性课程多、方法性课程少,专业课程多、素质课程少等问题。
在毕业生就业结构方面,存在二三产业就业与一产就业比例严重失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毕业生实际就业岗位胜任力与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等多重问题。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化解职业院校要素结构性矛盾为切入点,促进要素优化重组,盘活存量资源,用好增量资源,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要素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二)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深入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引领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深入推进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着力解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是以创新理念为指导,将创新贯穿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全过程,把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动力由基础设施建设、简单规模扩张转移到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域产业经济和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效率上来。
二是以协调理念为指导,把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协调好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统筹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协调发展关系,发挥好职业教育对产业、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以绿色理念为指导,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水平。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强调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职业院校发展重心要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文化发展转变。
四是以开放理念为指导,加快职业教育“走出去”步伐,提高职业教育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服务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贡献能力,树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际品牌,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五是以共享理念为指导,加大职业教育向社会开放程度,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化水平。
一方面,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将职业教育服务面向拓展至社区教育、成人教育与培训、技能培训与鉴定、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开放校园、开放企业、开放院所,以资源、人员、技术共享促进人民群众更好分享职业教育发展成果。
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应正确处理好五对关系
以供给侧改革为统领,以结构管理为突破口,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在“十三五”期间要认准主攻方向,精准发力,需正确处理好五对关系。
(一)教育总量与教育结构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如同经济形势,我国教育整体状况总体向好,但总量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且结构性矛盾成为构建完善教育体系、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支撑引领经济社会进步的突出矛盾。
2010年起我国步入人口红利下降期,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逐步进入教育红利期,教育红利大大抵消了人口红利下降的影响。
但教育红利能否转化为人力资本红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高新增资本的配置效率以及能否实现创新驱动型的增长模式。
新增资本配置及实现创新驱动的突破口在哪?
就要从结构管理入手,通过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完善教育结构和教育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教育从供给侧发力,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层次要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产业结构要优化升级,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结构将面临深刻、全面的变革,这些变化都将带来人才需求结构和教育结构的深刻变化。
但是当前教育结构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供给、需求严重不相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与现有人力资源结构不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仅占就业人员的19%,高技能人才数量还不足5%;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的水平,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东部沿海扩散至中西部地区,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
为此,供给侧改革需要把调整教育结构摆在重要战略位置。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教育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战略举措,也应成为当前教育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人民需求与职教供给的关系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
因此不能摆脱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而谈职业教育供给。
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教育 供给 改革 内涵 推进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