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 文档编号:1381848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69.44KB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绪论:
认识风景名胜区
一、风景名胜区概述
(一)一般意义
1、风景名胜区感知
2、定义,是一个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环境优美,肯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径县能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可供人们浏览、休憩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是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地域单元,是有别于城市和乡村的人类第三生活游憩空间。
(二)主要内涵
1、是以富有美感的自然风景作基础的地域
2、是自然景观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域
3、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地域
4、是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域
5、是一种特殊用地
6、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地域
二、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相关概念
(一)风景名胜区与风景区
资源:
风景名胜区包含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古迹;风景区可指纯自然风光功能。
范围界限:
风景名胜区有规模要求,风景区无明显范围界定
功能:
风景名胜区,审美,科考,游憩,风景,不一定能游憩。
(二)相关术语
1、国家公园2、自然公园3、自然保护区(①核心区②缓冲区③保护性经营区)4、森林公园5、游览区(点)6、园林
三、风景名胜区功能
自然因素决定着它的基本地域特征,社会因素决定着它的发展趋势和人文精神特征,经济因素影响着它的物质和空间形态特征,并可以转化成构景要素。
(一)生态功能
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显示其保育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
(二)游憩功能
发展旅游业,丰富文化生活,显示其游憩与启智功能。
(三)景观功能
风景名胜区有树立国家和地区形象,美化大地景观,创建健康优美的生存空间的景观形象功能。
(四)科教功能
开发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显示其教育与科研功能。
(五)经济功能
通过合理开发,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示其生产与民政功能。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
突出地区特征,调控动态发展,重在综合协调,贵在整体优化。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风景名胜区,源于古代的名山大川和邑郊游憩地,1979年提出概念,公布第一批。
(一)溯源
生产发展:
农业——种植园游猎——自然山林苑囿观列象——台囿或白苑
文化技术发展
时代和社会发展
(二)发展
(三)秦汉时期是风景名胜区形成的重要阶段,经济建设,社会活动,宗教传播,山水文化发展
二、外国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
(一)起源
世界各国风景名胜区的起源基本相同,亦都缘起于风景区和园林。
(二)世界各国园林建设与发展
东方园林,西方园林,欧洲园林
(三)国家公园的产生与发展
1、近现代国外公园
近现代,外国园林沿着公园,私园方向发展。
2、国家公园的产生与前期发展
产生和发展阶段:
萌芽(1832-1916)→成型(1916-1940)→发展(1933-1940)→停滞与再发展(1940-1963)→注重生态保护(1963-1985)→教育拓展与合作(1985以来)
●乔治·卡特林:
首先提出国家公园的概念
●北美红杉林:
国家公园的雏形和前身
●黄石公园——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让人民得益,供人民享用”
●国家公园体系
●《历史地段法》和《公园、风景路和休闲地法》
●二战:
国家公园体系发展停滞
3、国家公园的近期发展及影响
●20世纪60年代前
仅保护自然资源的景观价值,而对其生态价值未予重视
●80年代中后期
教育功能进一步强化
●发展至今
数量逐年增加,土地价值高,属各国精华地区,也是从头最为向往的名胜地
●深远影响
国家公园事业已成为全人类普遍认同的,是全人类文明社会永恒的公益事业,是现代文明国家的一种标志,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风景名胜区与旅游业
(一)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业的关系
1、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
风景名胜区具有很高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集中地,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域,而成为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首选对象。
2、旅游是风景名胜文化得以发扬传承的重要渠道
风景文化,人文文化并不能在一个密闭的真空状态下得到发展,吸有通过流动,通过文化及交流,才能使文化得到真正传承。
3、风景名胜区事业与旅游业的本质区别
旅游业是一种产业,有着极其强烈的商业特征。
注重经济效益,以人为本。
风景名胜区兼容生态防护,景观形象建立,游憩启迪,科政审美等多种功能。
追求有度、有序、有规律的发展前景。
生态效益优先,以自然为源。
第三章风景与风景资源
一、风景的概念
(一)一般意义
风景,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雨雪等自然现象形成,并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二)广义的风景
广义的指自然的风光美景,是人们情感渗入自然的产地,能够引起人们美感的大自然的一角。
(三)人与环境的关系
风景就是人和环境之边际存在的美,其本质是一种人与环境的边际文化信息。
二、风景的特性
(一)整体性
整体的空间美,各构景要素的组合,空间组合单元。
(二)真实性
风景与游人间存在着四维空间(三维+时间),产生四维的空间关系
(三)固定性
风景的空间固定性,表现为风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改变。
(四)地域性
风景美反映地域差异和特色。
(五)时间性
风景的时间序列,风景的时间变化,风景凝聚的时间。
(六)多样性
风景构成要素的多样性,风景要素变化的多样性,风景结构变化的多样性。
(七)社会性
风景形成过程就是协调人和自然相对贡献的过程。
三、栖息地理论
(一)栖息地理论
认为在规划中,人们所感受到的美产生于人对风景特征的直接感应,人对风景的反映主要是种返祖再现机制。
(二)视野——隐蔽理论
视野——隐蔽理论主张,人最满意的风景就是那些提供能够观察(视野),但又没有直接观察到的有潜力的风景。
(三)风水理论
“仰观天文”“府察地理”
景观特点:
1、围合封闭的景观
2、中轴对称的景观
3、富于层次感的景观
4、富于曲线美和动态美的景观
(四)人景感应理论
认为风景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双向作用的结果
人是相互作用的形式
1、人对风景的欣赏性
人景相互作用的认知关系
2、人对风景的评价性
指人们对风景的态度和解释
3、人对风景的行动性
指欣赏者的行为动作与风景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
4、人对风景的反应性
指风景对它所处的环境以及风景环境对欣赏者的影响力
风景环境具有地理环境、心理环境和思想环境三个层次
(五)边际理论
边际理论认为,风景是人和环境之间的中介物,这种中介物就是主客体之间的信息
四、风景类型与特征
(一)按地理条件或人文活动特点分类
1、平原型
平坦、空旷和辽阔,与天边相接,看不到边际;常显示过于单纯,单调无味适当加以点缀。
2、山地型
高大、广阔——庄严雄伟
高度和地形变化——动植物物种丰富
*锯齿型和浑圆形
锯齿形山地多为高山形态,浑圆形山地是低山形态
3、河流型
源于山地的大小百川汇聚成江河,流向平地,沿途流径不同的地形,景色多异。
4、湖泊型
湖泊型风景的特色主要是平静和清澈的湖水,映射四周山色,形成丰富艳丽倒影的湖光山色。
5、海岸型
系指以海岸的选择和布置而燕尾服开的海泽风景
6、森林型
系指以植物因素玷主导地位的一种风景类型
7、农村型
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8、城市型
系指包括住宅、公建、街道、绿地、广场等在内,以城市建设工程和建筑物为主体景物的一种风景类型,这些主体,景物均为人工营布置的,并非自然景物
(二)按风景成因分类
1、纯自然风景
未径人工雕饰,自然而成
2、人工景
人为创造
3、自然人工结合景
略加人工修饰
(三)按风景情态分类
1、动态风景
系指风景本身随时间推移而有明显变化的风景
2、静态风景
系指风景本身是静止的,不随时间变化而有明显变化的风景
(四)按风景性质分类
1、暖调与冷调风景
暖、大红、大绿、黄、粉为主
2、险要与雄伟风景
险要的风景,系指一些悬崖峭壁
雄伟的风景,系指一些体型限高、体量巨大的风景
3、幽静风景,一般系指一些优雅寂静的风景
开郎风景,系指一些场面开阔,能给人以海阔天空之感的风景
4、有生命与无生命风景
生物——无机物
5、有声风景
系指除能让人们以视觉享受以外,还能让人们欣赏到声音美的一类风景
6、有味景观
系能让人们在欣赏的美感中又添嗅觉享受的一类风景
(五)按人类参与性质分类
1、人为风景
系指由劳动人民大众在生活、工作、劳动中,无意识无目的地创造并留下的人类劳动痕迹,且具有美感特征的一类风景
2、人工风景
系指由园林工作者,建筑师等专业人员,有意识,有目的,先有设计所建造的强调自然美的无数人工痕迹等一类风景。
五、风景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一)风景资源的定义
风景资源系指能引起审美和欣赏活动,可作为风景旅游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1、风景资源是一种信息资源
2、风景资源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财富
3、精神文化内涵
(二)风景资源的可电层次
1、景物
景物是风景单元基本单元,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
2、景点
系指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3、景群
由若干个相关的景点所构成的景点群落或群体,称为景群
4、景区
由若干景群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景观特特的一定用地范围的区域,称为“景区”风景资源在实际应用上,可分作三至四级可电层次
第一层次——风景区级第二层次——景区级
第三层次——景群级第四层次——景点级
(三)风景资源分类方法
1、物理属性——时间与文化指标法
2、功能属性——历史与文化指标法
(四)风景资源这性评价
1、风景资源评价标准
(1)历史性标准
系指评价风景资源文化价值的标准
悠久性、地方性、独特性、知名度等
(2)科学性标准
系指评价风景资源科学价值的标准
地质、水文、地形地貌变化的丰富程度,以及稀有动物、原始植物群落等。
(3)观赏性标准
系指评价风景经源观赏艺术价值的标准
景观的新奇性、复杂性和统一性等
(4)自然性标准
系指评价风景资源生态价值与环境质量的标准
风景环境的生态系统运动秩序良好,物种丰富,污染小,遭受破坏程序低
(5)多样性标准
系指衡量风景资源综合价值的标准
2、风景资源评价方法
(1)专家学派评价方法
优虑、实用性强缺点:
易受专业限制
(2)心理学派评价法
应用回归分析法得到数学模型来评价和预测风景质量,所以具有一定科学性
(3)物理元素评价法
科学性更强
(4)类电评价法
采取与种山逐个要素进行对比、打分,通过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和不足之处,来确定评价对象的风景资源质量
(五)各级风景资源分级标准
1、特级风景资源
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
2、一级风景资源
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的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或有国际吸引力
3、二级风景资源
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作用
4、三级风景资源
第四章风景名胜区性质及规划分区
一、风景名胜区分类
(一)按用地规模指标分类
小型风景名胜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名胜区,21—100Km2
大型风景名胜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名胜区,500Km2以上
(二)按景观价值类型分类
1、科学价值主导型风景名胜区
这类风景名胜区的最大功能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尤其是在生态和地球发展史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历史文化价值主导型风景名胜区
这类风景名胜区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和美学方面的价值
3、观光价值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景名胜 规划 设计 本科 毕业设计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