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
- 文档编号:13807183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48KB
音乐课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
《音乐课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课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备课的三个要素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学法。
本次听课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各位参赛教师都能充分的挖掘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都做到了以学为主,多元互动的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了在学生环节上的精彩准备,利用各种形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想问题、说话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课堂成为孩子的阵地。
第三、教师的音乐基本功
在优质课的比赛中,教师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参赛的大部分老师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实,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
如芝罘区的邹晓君老师精炼优美的语言,蓬莱市的周丽娜老师的钢琴伴奏,,栖霞市的刘振卿老师卓越的激情和夸张的表演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总之,在每节优质课中,都能感觉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
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训练,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
音乐课心得体会二:
音乐课标心得体会>
(2180字)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音乐课程也是如此。
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将全体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作为音乐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就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不断自我更新与发展。
回顾以往的教学过程,感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
学生不理解内容,自己还教得特别累。
拿到了新教材时,一开始还是很茫然的,不知如何去教。
细看后觉得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生活化,大众化。
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
在教学中,我就感到,新教材一定要用新的观念去理解它,要用新得方法去教学生。
在旧的“课标”里,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学生只是知道“唱”,老师一句学生一句,学生可以不用书本,不用耳朵听琴,就能够学会一首歌曲。
而我们会很少让学生去体验“为什么?
”这样就导致了,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
课堂的模式基本上是老师在台上拼命讲,唱,学生在下面很安静的,很乖的听或者是机械化的跟唱,我们经常用“这个时候,除了老师的歌声和琴声,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话语来赞扬课堂的良好。
很少会在这个时候考虑到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去自己学会一首歌这一个过程。
而“新课标”,恰恰好是要求我们,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
“改变过去给一条鱼给学生的做法,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捕鱼”。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帮助者,或是拐杖的作用。
把建构知识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
于是,我们就有了新的教学模式。
例如:
“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积极性。
比如说,我在这最近的一两年里,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让学生自己听琴声,自己模唱旋律,或者一句句唱乐谱,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给予奖励的方式进行教学。
有了成功感之后,绝大部分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学生主动学习,遇到新的歌曲的学习,能够跃跃欲试,抢着出来给大家范唱。
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伴奏”,还有就是“及时纠正错误”,比如,“音高不到位”,比如,“节奏唱得不太好等问题”。
一节课下来,老师轻松,学生开心。
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学生依然是欣赏的主体。
但是,学生的欣赏,审美是有个体的差异的。
这些都与他们的阅历,文化背景,家庭教育,音乐技能,基础知识有关。
一首乐曲,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会让他们用语言,肢体,或者是图画,或提供乐器给学生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不会给予绝对的评价。
因为,艺术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好”与“差”。
当然,不是说,新的教学模式都是好的,旧的就都不是好的。
也不是说,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
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会比另一种模式显得更加高贵。
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让学生去探究。
一些很容易的知识和一些很难的知识都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
太容易了,浪费时间;
太难了,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探究”达不到实际的效果。
只有中等难度的问题,才比较适合让学生去探究。
而且,考虑到各方面的问题,一个学期,我们能有几次很成功的“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已经很好了。
我们不能因为提“新课标”而把过去所有的东西都否定掉。
其实,如果从教学效率上来说,讲授式教学模式(满堂灌)是最有效率的,一节课下来,能教唱好几首歌。
最终,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好知识,以及让学生能够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修养,有高尚的情操。
只要是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教学模式,我认为,都应该是好的教学模式。
一堂课四十分钟,让小学生每时每刻都注意听讲,整整的全神贯注的满四十分钟听讲是不可能的。
他们的特点是好动,爱玩。
因此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教师在教学形式设计上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课堂上,我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放开身心与孩子们一起唱、一起跳,常常快乐地说:
“今天老师为大家表演节目。
”节目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有时是对所学新歌进行深情范唱,有时是跳一段优美的舞蹈,有时师生互动做游戏。
我的参与常常得到学生们的阵阵喝彩。
我的参与、师生的互动,使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怎样能让学生玩得好,学得好呢?
怎样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呢?
这可以说是我每节课都要去考虑的问题。
因此我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在参与表现中享受快乐,在实践创造中获得启迪。
教师在与学生“玩”的过程中,不仅能将新的教学内容与知识技能展示给学生,而且还能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良好关系,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温馨与快乐,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学习方法的探索,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
我会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学生开辟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在这个空间里畅游;
做好学生的导航者,引路人,使他们能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音乐课心得体会三:
音乐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940字)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刻感到《音乐标准》中关于音乐课程价值理念的表述,课程总目标的建立:
以及要求从“感知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四个领域构建教学内容和标准,是强调了学生经验与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传统上以(学科知识)教材为中心的旧格局,上升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新局面,
音乐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一、课改带来的惊喜是什么:
1、教学理念的渗透。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音乐为动力,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学生的齐唱,对唱,领唱、小组唱、听录音机中的对歌曲不同处理的合唱等等,都是围绕“听”(听觉的体验)这个中心来进行。
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这个音乐教学中心环节,让学生通过聆听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学生就会有了学习歌曲的欲望。
2、教师角色的转变。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敬互爱,给彼此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对课堂教学无疑是积极的,音乐课上老师关注不只是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拓展音乐综合文化视野,从而形成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审美的探索、创造的态度与方式。
因此在这样的认识的前提下的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比以前爱上音乐课,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与学生走到一起,教师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对于学生回答的各种答案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具有独特的看法,因为音乐不追求统一答案,音乐尽量不结束真理。
教师既是出色的导演又是忠实的观众,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要求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通过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接受。
3、以生为本,重视学生音乐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整合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合理开发。
教师不是全才,更不是完人,学生也不可能可能永居老师这下,面对飞速而来的多种媒体,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及时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公成为学生学
音乐课心得体会四:
音乐课心得体会>
(1075字)
县里组织了志愿者送课下乡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在听过两位老师执教的《小螺号》和《节日欢歌》两堂音乐课,让我深有体会,这两堂课的共同优点有:
1、注重听觉体验,每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的且循序渐进。
音乐课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应贯穿在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
但聆听不是泛泛而听,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学生带着这个要求有目的地听,聆听才有效果。
对学生聆听的要求也要循序渐进,大体来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快乐感知地听、分析理解地听、评价鉴赏地听。
我认为它们可以与初步感受歌曲情绪风格、歌曲学唱处理、歌曲表现等环节大致对应起来。
比如“这首歌好象把我们带到一个什么地方?
”“今天,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海边好吗?
出发吧!
”这时的聆听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速度、基本节奏等。
第二阶段聆听时,则注重从细微处入手,把注意力集中到旋律的起伏变化上,目的在于解决歌曲的难点,让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了进一步深刻体验后把歌曲唱准、唱好、唱出感情。
如“你觉得歌曲中哪两个音变化最大?
”“哪句歌词最能表达小朋友对小螺号的喜爱?
”“小朋友是怎样唱的?
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都是为了对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旋律走向等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这样学生在演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乐课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