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形象的文学史意义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794758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6.83KB
莎菲形象的文学史意义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莎菲形象的文学史意义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莎菲形象的文学史意义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她身患肺病,严重失眠,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公寓中,百无聊赖的“混”日子。
为了打发难耐的岁月,她甚至将煨牛奶、看报纸都当成了无聊消遣的手段。
而当牛奶没得可煨、报纸没得可看时,却“想不出能找点什么事做,只好一个人坐在火炉旁生气”。
莎菲的内心世界袒露无遗:
她厌烦天气、厌烦环境、厌烦周围的人,甚至连看到“那四堵粉垩的墙”,也感到“窒息”。
她找不到一件能令她不生烦心的事情做。
为了激活那颗苦闷孤寂的心,她甚至想“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满足;
只要新的,无论好坏”。
表面上看,莎菲有点孤僻乖张,甚至于有些变态。
但仔细一想,我们从她身上不正好窥见了那个时代青年们的一个侧影吗?
那些被时代所唤醒,有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知觉,却一直找不到正确的人生道路的青年们对生活的态度吗?
“她们从‘父亲’的家里跑了出来,与‘家父’决裂,使她们尝到了独立的意味,但这也许只是表面上的或是虚假的‘独立’,因为实际上混乱的‘父亲’社会,旧秩序并未彻底消除,新秩序并未建立,社会并未为她们要创造的新自我,提供任何新的插足或容身之地。
她们从‘无’中回来,从传统角色中破壳而出,夹在无秩序的缝隙中挣扎奋斗。
”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127页.这些“娜拉们”徘徊在十字街头,寻找生活的最终出路。
她们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却又不知光明何在,苦闷彷徨。
而更令人深味的是,莎菲的出走并非像一般青年那样,她并未受到家庭的压迫,在婚姻问题上,也没有传统的来自家庭的束缚,她的出走只是因为她并不满足物质上的温馨的家庭生活,而是要追求在精神上达到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关爱和体贴。
即使到最后,“陷到极深的悲境里去”,她也没有想到回去,而是决定搭车南下。
因为在那个年代,回去,就意味着失去真正的自由。
这样的执着、倔强,足以证明莎菲是一个坚定的封建礼教和世俗社会的叛逆者。
在笔者看来,《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部痛苦的作品,小说从头到尾充斥着尖锐狂悖近乎歇里底里的节奏和情绪,浸透了那个时代女性情感的最深层次的痛苦——那种源于叙述者——莎菲的悲观主义几乎压得笔者喘不过气来。
莎菲的悲观不是一个宽泛的形而上的概念,而是与一些具体的心理相关联的,比如死亡意识、绝望情绪和矛盾心理。
人在极度悲观的时候很容易想到死亡,把它当成一种解脱,甚至一种享受。
小说反复多次地写到死亡,死亡的阴影像幽灵一样徘徊在文章的始终,爬满了全文。
莎菲在日记中多次提到了这些。
比如“无论在白天、在夜晚,我都在梦想可以使我没有什么遗憾在我死的时候的一些事情。
”,“明明看到那吐出来的是比酒还要红的血,但我心却像有什么别的东西主宰一样,似乎这酒便可在今晚致死我一样”,“我认识了人生这玩意,而会心而又想到了死”,“多无意义啊,倒不如早死了干净。
”等等。
莎菲的死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她的病情影响,因为疾病很容易让人颇具忧患意识地想到死亡。
但更深一层说,莎菲的死亡意识是一种对现实的否定和批判。
但是,莎菲并不是真的想要死,“并不是我怕死,是我总觉得我还没有享有我生的一切”。
然而她真的知道她要的是什么吗?
“难道我有所眷恋吗?
一切又是那么的可笑,但死却不期然的会让我一想到便伤心。
”生非所愿,死非所能。
莎菲的绝望情绪也渗透在她日记的点点滴滴,她生活的点点滴滴。
“报看完,想不出能找点什么事做,只好一人坐在火炉旁生气。
气的事,也是天天气惯了的。
”她把生气当成了日常生活,“但我宁肯能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满足;
只是新的,无论好坏,似乎都隔我太远了。
”她把寻找新的不快活当成一种追求,给读者一种压抑之感。
淡淡的描述中也透露出一种深刻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绝望。
还有她的渴望被了解,但又把他人拒之心门外的矛盾心理产生的悲观。
“没有人来理我,看我,我会想念人家,或恼恨人家,但有人来后,我不觉得又会给人一些难堪,这也是无法的事。
”在她生病之后,她说“我迫切的需要这人间的感情,想占有许多不可能的东西。
”“但人们给我的是什么呢?
”“我,我能说得出我真实的需要是些什么呢?
”她期待着别人的了解,但她同样说过,我不愿让让人懂得我,看得我太容易……还有她的外表和内心的巨大矛盾。
她气得想哭的时候,却会纵声地笑。
这些矛盾时刻纠缠着她,加剧了她对生活,对人生的悲观。
(2)爱情的理想主义意识与超前的性爱意识
我国古代,因受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性爱与情爱一直被视为洪水猛兽。
它与崇高、美好的爱情无关,更与深刻的人生体验和严肃的理性思维不沾边。
文学中的性爱描写大多被扭曲和丑化,是“性和情”截然隔绝和对立的“无爱的性”与“无性的爱”。
在传统理性中,欲望对于女性来说向来都是禁区,女性只能是男性欲望的承受者,而不可能是欲望的滋生者。
“五四”个人主义的启蒙思想给了现代作家以现代意识去观照和审视男女的情爱,个人情感成为文学的描写对象。
由郁达夫开创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为代表,作家竭力抒发其主人公的苦闷情怀,表现爱的焦灼与性的苦闷,体现为一种艺术上所特有的感伤美、病态美。
与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中主人公剖析自身性的苦闷与生的苦闷相似,《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大胆流露自我对“情”与“性”的追求,是一个敢于追求真正爱情、渴望精神之爱和肉体之爱和谐统一的知识女性。
英国作家劳伦斯在散文《爱情》中认为,理想的两性情境、完整的爱,必然是“神圣和世俗的统一”(日本)中岛碧.丁玲论[M].丁玲研究资料[Z].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即理想性爱的最高境界是情与欲的完美融合。
而莎菲正是一个追求情欲完美融合的知识女性,她是一个爱情的理想主义者。
同时,莎菲也大胆颠覆了在性爱上男性主动、女性被动的传统性爱模式。
在两性关系上,她要占据主动位置,要改变女性受动、沉默的地位。
她认为,女性不应该总是被动地等待男性赏识、选择,也可以主动去选择男性。
在她看来,女性在人格上与男性完全平等,有主动去爱的权利,也有向追求者说“不”的权利。
莎菲在性爱问题上变被动为主动,显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凸显了她在性爱观念上的超前意识。
在人生理想幻灭之后,莎菲渴望“有那末一个人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
偏偏我的父亲,我的姊姊,我的朋友都能如此盲目的爱惜我,我真不知他们所爱惜我的是什么”“我真愿意这个时候会有人懂得我,便骂我,我也可以快乐而骄傲了”。
她渴望在理解之上的“真的爱情”,但事实上连她本人也说不清自己,“我真不知应怎样才能分析出自己来。
有时为一朵被风吹散的白云,会感到一种渺茫的,不可捉摸的难过”。
莎菲拒绝了“一个安徽粗壮男人”的“无味的纠缠”,因为“我真肉麻那满纸的‘爱呀爱的’!
我厌恨我不喜欢的人们的荩献⋯⋯”。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Z].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苇弟是莎菲的追求者,他虽然外表平凡,却是一个诚实善良忠厚的老实人。
他真心实意地对待莎菲,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莎菲,不管莎菲对他态度如何,他对莎菲的关爱始终如一,愿意为莎菲奉献整个身心。
为此莎菲心存对他的感激信赖:
“如若一个女人只要能找一个忠实的男伴,做一生归宿,我想谁也没有我苇弟可靠。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Z].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但他不懂莎菲,不能在心灵上与莎菲对话和沟通。
莎菲曾失意地慨叹:
“为什么他不可以再多的懂得我些呢?
”为使苇弟能够明白地了解自己,莎菲做过努力,甚至把从来不愿示人的日记交给苇弟看,希望他能通过日记了解自己、体察自己的心。
遗憾的是,愚钝的苇弟看了日记后,非但没有增进对她的了解,反而加深了误解,这使莎菲大失所望。
莎菲心中的真正爱情,是双方相互理解、心灵完全契合的爱情,而苇弟却难以在心灵上与莎菲产生共鸣。
于是,莎菲在日记中伤感地写到:
“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
”
相貌平平、思想平庸、心性脆弱的苇弟很难与莎菲发生心灵的撞击,与他在一起,莎菲从未有过被“捉住”的感觉。
他只能得到莎菲的友谊,却难以赢得莎菲的爱情,最终她拒绝了苇弟。
爱情是一种十分复杂微妙的感情,虽然它与人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诚实的品德并不一定能引起对方的爱慕之情。
继之,莎菲的生活中出现了另一个男性——新加坡华侨凌吉士。
这是一个俊美潇洒的高大男子,他以其出众的男性魅力轻易就搅动了莎菲的芳心,令莎菲产生了狂热的情欲,她寻找真爱的热望骤然间被凌吉士唤起了,莎菲感到生命之火正在熊熊燃烧。
第一次见到凌吉士的时候,莎菲就惊叹:
从未想到“男性可以有这样美”。
“假使他能把我紧紧地拥抱着,让我吻遍他的全身,然后把我丢下海去,丢下火去,我都会快乐的闭着眼等待那可以永久保藏我那爱情的死的到来。
唉!
我竟爱他了。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Z].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为了主动接近凌吉士,莎菲从舒适的公寓搬到离凌吉士住所较近的旧房子里。
在莎菲第二次见到凌吉士的时候,她就大胆地狠狠地望了他几次,并说想请他为自己补习英文。
莎菲在日记中不无放肆地写道:
“我要占有他,我要他无条件地献上他的心”。
但接触时间不长,莎菲便看到了凌吉士华丽外表下无法掩藏的庸俗和卑劣的灵魂。
莎菲看清了“他的可怜的思想”,明白了他所需要的“是金钱,是在客厅中能应酬他买卖中朋友们的年轻太太,是几个穿得很标致的白胖儿子”。
他的爱情“是拿金钱在妓院中,去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受,和坐在软软的沙发上,拥着香喷喷的肉体,嘴抽着烟卷,同朋友们任意谈笑,还把左腿叠压在右膝上;
不高兴时,便拉倒,回到家里老婆那里去。
热心于讲演辩论会,网球比赛,留学哈佛,做外交官,公使大臣,或继承父亲的职业,做橡树生意,成资本家……”这不仅对于当时的一些女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今天的某些女性也是具有吸引力的。
然而“在她一度吻了他的富于诱惑性的红唇以后,她就一脚踢开了那位不值得恋爱的卑琐的青年”。
【2】茅盾.女作家丁玲【M】//袁良骏.丁玲研究资料.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253.莎菲冷静地审视对凌吉士的爱:
“自然我不会爱他,很容易说明,是在他丰仪的里面是躲着一个何等卑劣的灵魂。
”“你以为我所希望的是‘家庭’吗?
我所欢喜的是‘金钱’吗?
我所骄傲的是‘地位’吗?
”这样一长串的反问,让我们每个人深感震感,也是莎菲对自己的理想爱情观的最有力的宣言。
“敢于如此大胆地对女主人公的立场寻求爱与性的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丁玲是第一人”(日本)中岛碧.丁玲论[M].丁玲研究资料[Z].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在过去的文学作品里描写情爱画面时,或男性贪婪女性的美色而义无反顾地去追求,或女性温柔地投入男人的怀抱,而莎菲在接受凌吉士的亲吻时张大了眼睛望着他,并以“我胜利了!
我胜利了!
”的心态将凌吉士用力地推开。
它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形象 文学史 意义 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