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3762131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61.20KB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
小组内交流一下。
《赵州桥》课后习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和同学交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古诗三首
3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
2.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3.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纸的发明
2
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展示课
1.自主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2.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成果
语文园地三
交流平台
1.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识字。
3.学会根据一段话照样子仿写。
4.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9古诗三首
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
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
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
(扩词:
元宵、元日。
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设计意图:
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
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
】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
(一边书写一边说明:
半包围结构)
2.师:
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
尝试读出诗的节奏。
(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
3.师:
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
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
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
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
3.交流、评议、完善。
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
(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
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
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
是啊!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
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
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
(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
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
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
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课件出示:
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
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
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
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
他还期望什么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
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板书设计:
元
日
燃
放
爆
竹
喝
屠
苏
酒
新
——
旧
清明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
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
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
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
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
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春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 、
夏雨:
“如倾如注”
秋雨:
“淅淅沥沥”
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
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
"
纷纷"
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通过对"
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
景"
:
春雨的特点与境界。
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
情"
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
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
四、小结
教师提问:
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
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
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
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画面:
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
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
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为什么呢?
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
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
它是哪一天?
(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
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
(课件展示出:
“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
(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
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
(课件出示:
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
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 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