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乳房疾病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756740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09.33KB
资料乳房疾病Word文档格式.docx
《资料乳房疾病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乳房疾病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乳房的淋巴网极为丰富,其淋巴液输出主要有4条途径(图16-1):
1.乳房中约75%淋巴液沿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流至腋窝淋巴结,继而流向锁骨上淋巴结。
但一部分乳房上部的淋巴液可不经腋窝而直接经穿过胸大肌的淋巴管流向锁骨下淋巴结。
通过锁骨下淋巴结后,淋巴液继续流向锁骨上淋巴结。
2.乳房内侧和中央区的淋巴液(约25%)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主要在第2、第3肋间,沿胸廓内动、静脉分布),继而流至锁骨上淋巴结。
3.由于两侧乳房内在皮下有一些交通淋巴管,一侧乳房的淋巴液可流向另一侧乳房或腋下。
4.乳房深部淋巴网可与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的淋巴管相通,从而可通向肝脏和横膈。
图16-1乳房淋巴输出途径
为规范腋淋巴结清扫范围,通常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区淋巴结分为三组:
Ⅰ组即腋下(胸小肌外侧)组:
在胸小肌外侧,包括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及胸小肌外侧腋静脉旁淋巴结,胸大肌、胸小肌间淋巴结也归入本组。
Ⅱ组即腋中(胸小肌后)组:
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旁淋巴结。
Ⅲ组即腋上(锁骨下)组:
胸小肌内侧锁骨下静脉旁淋巴结。
第二节乳房检查
检查乳房应在光线明亮处,让病人端坐,解开或脱去上衣,两臂下垂,充分暴露双乳,先健侧后患侧,双侧对比检查。
1.视诊
观察两侧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或凹陷(酒窝征),乳房皮肤有无发红、水肿及“橘皮样”改变,乳房浅表静脉是否扩张。
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如果乳头上方有癌肿,可将乳头牵向上方,使两侧乳头高低不一。
乳头深部癌肿可使乳头内陷,乳头内陷也可为发育不良所致,若是一侧乳头近期出现内陷,则有临床意义。
还应注意乳头、乳晕有无糜烂。
2.触诊
病人端坐,两臂自然下垂,乳房肥大下垂明显者,可取平卧位,肩下垫小枕,使胸部隆起。
检查者采用手指掌面而不是指尖作触诊,不要用手指捏乳房组织,否则会将捏到的腺体组织误认为肿块。
应循序对乳房外上(包括腋尾部)、外下、内下、内上各象限及中央区(乳晕、乳头)做全面检查。
先查健侧,后查患侧。
小的中央区肿块不易触到,可左手托乳房,用右手触诊。
乳房下部肿块常被下垂的乳房掩盖,可托起乳房或让病人平卧举臂,然后进行触诊。
乳房深部肿块如触按不清,可让病人前俯上半身再检查。
发现乳房肿块后,应注意肿块大小、硬度、、表面是否光滑、边缘是否清晰以及活动度等情况。
轻轻捻起肿块表面皮肤,明确肿块是否与皮肤粘连。
如有粘连而无炎症表现,应警惕乳腺癌的可能。
乳房中央区肿块,即使是良性的,因被大乳管穿过,也多与乳晕区皮肤粘着,且使乳头弹性受限。
一般来说,良性肿瘤的边界清楚,活动度大。
恶性肿瘤的边界不清,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小。
肿块较大者,还应检查肿块与深部组织的关系。
可让病人两手叉腰,使胸肌保持紧张状态,若肿块活动度受限,表示肿瘤侵及深部组织。
乳房外下象限已超越胸大肌下缘,触诊此处肿块的移动度时,可让病人把患侧上肢放在检查者的肩上用力下压,借以紧张乳房深部的前据肌。
最后轻挤乳头,若有溢液,依次挤压乳晕四周,并记录溢液来自哪一根乳管。
肋软骨炎(Tietze病)好发于女性,常表现为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肿痛(第2肋尤为多见)。
本病与乳房后方的胸壁疾病(如胸壁结核、肋骨肿瘤)都可被误认为乳房肿块。
这些肿块并非来自乳房,故推动乳房时肿块不会移动位置。
腋窝淋巴结有四组,应依次检查。
检查者面对病人,以右手触诊其左腋窝,左手触诊其右腋窝。
先让病人上肢外展,以手伸入其腋顶部,手指掌面压向病人的胸壁,然后嘱病人放松上肢,搁置在检查者的前臂上,用轻柔的动作自腋部从上而下触诊中央组淋巴结,然后将手指掌面转向腋窝前壁,在胸大肌深面触诊胸肌组淋巴结。
检查腋窝后壁肩胛下组淋巴结,宜站在病人背后,触摸背阔肌前内面。
最后检查锁骨下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
触及肿大淋巴结时,要注意其位置、数目、大小、硬度和移动度。
3.特殊检查
(1)X线检查:
常用方法是钼靶X线摄片及干板照相。
钼靶X线摄片的射线剂量小于10-2Gy,其致癌危险性接近自然发病率。
干板照相的优点是对钙化点的分辨率较高,但X线剂量较大。
乳腺癌的X线表现为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界不规则,或呈毛刺征。
有时可见钙化点,颗粒细小、密集。
有人提出每平方厘米超过15个钙化点时,则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大。
(2)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显像,属于无损伤性检查,可反复使用,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质性。
磁共振检查的软组织分辨率高,敏感性高于乳腺X线检查,能三维立体地观察病变,不仅能够提供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乳腺病的诊断及病灶的检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国外及国内一些大城市已经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3)活组织病理检查:
目前常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方法为检查者以左手拇指、示指固定肿块,皮肤消毒后以细针(直径0.7~0.9mm)直刺肿块,针筒保持负压下将针头退至近肿块边缘,上下左右变换方向并抽吸,去除负压后退出针头,再将针头内细胞碎屑推至玻片上,并以95%酒精固定。
80%~90%的病例可获得较肯定的细胞学诊断,但因取材少,难以观察组织结构。
对疑为乳腺癌者,可将肿块连同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切除,做快速病理检查,而不宜做切取活检。
乳头溢液未触及肿块者,可行乳腺导管内镜检查或乳管造影,亦可行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
乳头糜烂疑为湿疹样乳腺癌时,可做乳头糜烂部刮片或印片细胞学检查。
近年来,结合超声、钼靶X线摄片、磁共振显像、电脑计算机进行立体定位空心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
此法具有定位准确、取材量多、阳性率高等特点。
第三节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acutemastitis)亦称急性乳房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多数发生在产后哺乳期的最初3~4周内,尤其以初产妇为多见。
临床特点是乳房肿胀疼痛。
【病因病理】
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两个方面。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少数可为链球菌感染。
感染的途径有:
①乳儿含乳头而睡或婴儿患口腔炎等有利于细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到腺小叶。
腺小叶中若有乳汁潴留时,使得细菌容易在局部大量繁殖,继而扩散到乳腺实质。
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引起乳房脓肿,感染可沿乳腺纤维间隔蔓延,形成多房性脓肿。
②细菌直接由乳头表面的破损、皲裂侵入,沿淋巴管蔓延到腺叶或小叶间的脂肪、纤维组织,引起蜂窝组织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引起深部脓肿,而链球菌感染常常引起弥漫性蜂窝组织炎。
【临床表现】
病人感觉乳房肿胀疼痛、局部红肿、发热。
随着炎症进展,疼痛呈波动性,病人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局部表现可有个体差异,应用抗菌药治疗的病人,局部症状可被掩盖。
一般起初呈蜂窝织炎样表现,数天后可形成脓肿,表浅的脓肿可触及波动,深部的脓肿需穿刺才能确定。
脓肿可以是单房性或多房性。
脓肿可向外溃破,深部脓肿还可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
感染严重者,可导致乳房组织大块坏死,甚至并发脓毒症。
【治疗】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根据其病因和病变过程,可分为急性炎症期、脓肿形成期和溃烂后期三个阶段,分别宜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
急性炎症期应积极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控制炎症的发展,脓肿形成后,主要的措施是及时切开排脓。
由于乳汁淤积是本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乳汁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要注重促使乳汁排出通畅,控制炎症的发展。
1.一般治疗
(1)患乳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定时吸出乳汁,促使乳汁排出通畅,勿使淤积。
(2)用胸罩托起乳房,患部行湿热敷,每次20~30分钟,每日3~4次。
应用淡盐开水清洁乳头。
2.西医治疗
(1)本病早期,宜用含有100万U青霉素的生理盐水20ml注射在炎性结块四周,必要时每4~6小时可重复1次,能促使早期炎症灶消散。
(2)应用足量广谱抗菌药物。
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
(3)脓肿形成后,宜及时切开排脓。
切开引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为避免手术损伤乳管而形成乳瘘,切口应以乳头为中心循乳管方向作放射状切口,至乳晕处为止。
深部或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既有利于引流排脓,又可避免损伤乳管。
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
②若炎症明显而波动感不明显者,应在压痛最明显处进行穿刺,及早发现深部脓肿。
③切开后应以手指探入脓腔,轻轻分离多房脓肿的房间隔膜,以利引流。
④为有利于引流通畅,可在探查脓腔时,找到脓腔的最低部位,另作切口行对口引流。
(4)感染非常严重或脓肿切开引流损伤乳管者,可终止乳汁分泌。
其方法可选用:
①己烯雌酚:
每次口服1~2mg,每日3次,共5~7日;
②苯甲酸雌二醇:
每次肌肉注射2mg,每日1次,至乳汁分泌停止为止。
【预防】
1.孕妇若有乳头内陷,可经常挤捏提拉矫正之;
或用小酒杯扣吸;
或将核桃壳边缘磨光后,扣在乳头上,再用绷带缩紧,使乳头绽露。
采用上述方法无效者,需行手术纠正。
2.妊娠5个月后,应坚持经常用温热水或75%酒精擦洗乳头,以清洁皮肤。
3.哺乳妇女要注意保持乳头清洁卫生,常用淡盐开水清洗乳头,若有乳头破损,应暂停直接哺乳,及时治疗。
4.乳母要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时要使乳汁吸尽、排空,避免露胸当风。
5.注意小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炎。
注意不要让小儿含着乳头睡觉。
6.断乳时应先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然后再行断乳。
第四节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mastopathy)也称慢性囊性乳腺病,或称纤维囊性乳腺病,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
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
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
另一类型是小叶实质增生。
本病是妇女的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
临床特点是乳房胀痛、乳房肿块及乳头溢液。
本病的症状常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且患者多有较高的流产率。
一般多认为其发病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可能是黄体素的减少及雌激素的相对增多,致使两者比例失去平衡,使月经前的乳腺增生变化加剧,疼痛加重,时间延长,月经后的“复旧”也不完全,日久就形成了乳房囊性增生病。
主要病理是导管、腺泡以及间质的不同程度的增生。
病理类型可分为乳痛症型(生理性的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普通型腺病小叶增生症型、纤维腺病型、纤维化型和囊肿型(即囊肿性乳腺上皮增生症),各型之间的病理改变都有不同程度的移行。
乳房胀痛和肿块。
特点是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有时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部分病人可伴有月经紊乱或既往有卵巢或子宫病史。
体检发现一侧或两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腺,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与皮肤无粘连。
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
本病病程较长,发展缓慢。
【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料 乳房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