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卷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747790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479.37KB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卷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卷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A.对于班主任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同学们都随声附和。
B.他把今天的事情细细地想了一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不成眠。
C.报纸上登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某地企业家耗资百万为敬老院添置过冬用品。
D.2017年呼和浩特市首次迎来了百花电影节颁奖仪式,远远望去,会场周围人声鼎沸。
二、字词书写
3.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
角落里的春天脚步婉转,一波三折地担着细弱的腰枝款款而来,阳光一扫冬日里的倦息,愈发变得明媚灿烂起来,毫不吝啬(________)地落在角角落落里。
墙脚的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这是春天莅临(________)人间的样子:
铺开了,绿色的锦缎;
ché
ng(________)清了,蓝天的高miǎo(________):
春阳下,万物萌发,欣欣然,投入了春天的怀抱。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完成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4.选文开头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是新闻的导语,它告诉了读者哪三个情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从下面句子中品味其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6.请从一个角度,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7.现代文阅读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支援过……到了一九二O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①《红星照耀中国》又被译为《______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作品。
②文中的“我”是谁?
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的是(_____)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史》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的手法向西方国家介绍了中国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你所在的班级打算开展《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竞赛,请你参加。
④《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_)
A.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B.国民革命军北伐
C.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D.红军在井冈山会师
⑤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这个英雄是________________,这部书中这个英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简洁的语言任写出两个故事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莫惜春衣坐绿苔》,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莫惜春衣坐绿苔
①忙忙碌碌的两点一线的日子,一直蜗居家中过双休日,很少亲近自然。
晚上照例面壁打坐的时候,记起《黄帝内经》中的句子,春天本该到自然中去。
心中便萌生一个念头。
②又逢双休日,老早挤兑孩子将作业做完,又怂恿妻将手头的功课处理好,我们一家三口到白水寺踏青去。
③沿着新修的甬路,走到铁路桥下,穿过桥洞时,桥下流水无声,慢慢吞吞的,仿佛刚然融化了最后一抹料峭春寒,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有散尽。
④穿过桥洞,向上走是宽宽的柏油路,正对着的,是山谷中的河床,窄窄的羊肠小道静卧在岸边。
我们沿小路顺山谷往里走。
山间春晚。
此时虽近四月,但山中的植物尚无春色。
微风夹着寒意,卷地而来,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
穿树林,过小桥,到了山脚下。
近前转身站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一望,远处,那旷地上竟然泛出一片若隐若现的新绿!
仔细看过去,新绿中还有几分淡淡的鹅黄,好嫩好新鲜。
而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重了些。
这样想时,不禁为古人“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句子叫好叫绝!
⑤再往里走,人迹渐渐少了。
前边转弯处,一带不大的开阔地。
妻子率先踏进去,欣喜的跟孩子讲用脚亲近自然的感觉。
母女二人便在河床上厚厚的衰草上轻悄悄的走着,小心翼翼的走着。
我也过去,苏醒了的土地本就松软,加上厚厚的经年的衰草,还有草间缝隙中破土而出的新芽的娇嫩,那脚下沙滩般的柔软愈发浓厚起来。
走一会儿,不忍心不经意间践踏了新草柔弱的生命,我回到小路上,看他们兀自享受着踩在大地母亲呼吸的肚腹上的那份轻柔与快意。
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先生的句子此时从三个人的口中不约而同此呼彼应的念诵出来,和着春风春水融进无边的春意里。
⑦溪水在山谷中穿行,沿着窄窄的河道斗折蛇行而来,又斗折蛇行而去。
驻足细看,溪水在河道中跳跃,溅出浅浅的水花,有时候还拐个小弯儿,涌起小小的漩涡,那哗哗的声音变得更大些。
⑧不知道是谁将上游的河道引上小路,前面的小路被河水淹没过来。
这样,路就在前边消失没有了,我们停下来,看那水在小路上肆无忌惮地漫过来,又悠然地从脚下流过去。
⑨孩子找一根短棍儿,开心地蹲在小溪边扒拉着石头“拦河筑坝”,向我们宣言也要造一个自己的“三峡工程”改造自然。
妻在一边搭着下手,母女二人自得其乐。
做引渠时,孩子一边扒拉着泥土石块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妻在一旁配合:
“《老子》曾经曰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
⑽看她们母女俩在那边忘情地嬉闹着,陶醉着,我就近找一块石头坐下。
蓦然低头,看见几丝苔藓隐约出若有若无的绿意,记起元代虞集的《南乡一剪梅》来: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
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此时,一句“莫惜春衣坐绿苔”就油油的在心头荡漾。
⑾太阳朝树后悄悄藏起来的时候,我们往回走。
从桥上过去,又拾级而上转到白水寺前。
庙前的香炉内香烟缭绕,飘动的袅袅香烟俨然翩翩的舞者。
偶尔微风过处,仿佛伴舞的音乐加快了节奏,舞姿变得愈发的欢快和轻盈。
⑿慢慢地往山下走。
视野变得很开阔。
早春的清寒尚未完全退去,景色还缱惓于素淡萧瑟中,可也许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春的影子,该是绿的。
来时最初见到的一小片绿,大概就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吧。
这样想时,看四面榛莽环合,疏林的疲惫,衰草的憔悴,都被心中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这一刹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脚步。
肃杀寂寥时,谁能在心底发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又能用心去呵护温暖它,谁就会在心里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春天。
⒀到山底下等车的时候,回望白水寺那灰茫茫的重庑殿顶隐约在松柏丛间,一个念头不禁从心底冒出来:
心里有春天,前面的路就有春天。
(原文有删改)
8.阅读⑤——⑨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四件事。
(4分)
答:
9.作为一篇写景散文,本文有许多句子写的细致入微,刻画自然。
试从三处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处做简要赏析。
10.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谈对“心里有春天,前面的路就有春天”这句话的理解。
(字数120字以内)(6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B.不更颠乎
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C.是非木柿
斯是陋室(《陋室铭》)
D.渐沉渐深耳
六十而耳顺(《<
论语>
十二章》)
12.为什么“讲学家”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五、情景默写
13.古诗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
曹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学期 期末 检测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