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外科常见各种导管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3729583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22KB
护士外科常见各种导管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护士外科常见各种导管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外科常见各种导管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监测性管道:
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和监护,不少供给性或排出性管道也兼有此作用。
如上腔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测压管等。
上腔静脉导管,既可快速大量补液,也可测中心静脉压,表明右心前荷,对指导补液有意义。
4、合性管道:
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
如胃管等。
胃管有三重作用:
1.在昏迷或下颌骨折时,可通过胃管进食。
2.在胃肠大手术后,肠胀气、胃液滞留可通过胃管减压,减轻腹部压力和不适。
3.当上消化道出血时,胃管可监测出血的速度和量,了解治疗的效果。
护理对策 1、保持通畅:
必须保证进出通畅,经常检查各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
不通畅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易误导观察结果。
经常观察记录引流物的性质和量。
如无液体流出应检查可能管道被堵塞。
2、标志分明:
各种管道应标志分清,分别记录,不可混淆。
3、准确留置:
有的管子要做到准确留置,如鼻导管吸氧,对立即给氧病人以9.5cm为固定插入长度;
对定时给氧及按时更换鼻导管的病人测鼻尖至耳垂长度的2/3插入较为适宜。
鼻饲管插入长度45~55cm为宜,注入食物后,其食道蠕动及括约肌功能仍存在,不会发生食物返流及呕吐。
4、固定牢靠维持其良好的固定,妥善安全放置。
严防脱出或误拔,病人翻身、排便、下床时应防止引流管脱出,防止污染。
病人搬移,因卧位改变,应注意保护各管道,防止滑脱、折断或受污染。
5、保持清洁经常观察管道有无松离,有无液体外渗,有无被血液污染。
特别是侵入性的管道的护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管道置时过久或被污染、应调换皮管,保持清洁。
T管引流的护理:
主要目的:
①引流胆汁;
胆总管切开后,可引起胆道水肿,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隔下脓肿等并发症。
②引流残余结石:
将胆囊管及胆囊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排出体外;
术后亦可经T管溶石、造影等。
③支撑胆道:
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护理措施:
1、妥善固定:
术后除用缝线将T管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
但不可以固定于床上,以防因翻身、活动、搬动时牵拉而脱出。
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应由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避免将T管拔出。
2、保持有效引流:
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若引流带的位置太低,可使胆汁流出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T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予以挤捏,保持引流通畅。
若术后1周内发现阻塞,可用细硅胶灌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1周后,可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低压冲洗。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正常每日的胆汁分泌量为800~1200ml,呈黄色或黄绿色,清凉无沉渣。
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
术后1~2天胆汁呈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呈黄色。
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流出,则可能有受压、扭曲、折叠、阻塞或脱出。
应立即检查,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若引流量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
4、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长期带T管者,应定期冲洗,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以0.5%碘伏消毒,管周垫无菌纱布,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发炎、红肿。
行T管造影后,应立即接好引流管进行引流,以减少造影后的反应和继发感染。
5、拔管:
一般在术后2周,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血清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清亮,胆管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胆道通畅,夹管实验无不适时,可考虑拔管。
拔管前引流管开放2~3小时,使造影剂完全排出,拔除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日内可自行闭合。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主要目的 1、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2、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使膀胱持续保持空虚,避免术中误伤。
3、某些疾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切口的愈合。
4、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病人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1、妥善固定固定好各种导尿管及集尿袋,防止牵拉和滑脱。
尿道内置气囊导尿管者,气囊注水10~20ml可起到固定作用;
肾、膀胱造瘘管于术后2周内严防脱落,否则尿液外渗到周围组织间隙而引起感染,造成手术失败。
2、定时观察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分别记录经造瘘管及尿道排出的尿量,24小时总尿量,以判断双侧肾功能。
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长度适中,勿使导管扭曲,受压或堵塞。
对急性尿潴留、膀胱高度膨胀的病人,应缓慢解除,一般先放出500ml尿液,其余部分在几小时内逐渐放出,并采用间歇性引流;
危重病人或肾功能不良者,采用持续引流,若引流不畅,先用手指挤压引流管,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肾造瘘管冲洗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4、防止逆行感染 ①无菌集尿袋应低于尿路引流部位,防止尿液倒流。
②保持造瘘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渗湿敷料。
尿道内留置导尿管者,每日会阴护理2次,除去分泌物及血痂。
③定时放出集尿袋中的尿液,每天更换连接管及集尿袋。
④长期置管者定时更换。
肾、膀胱造瘘管,首次更换时间为术后3~4周,此后每2~3周更换1次。
尿道内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拔管后间隔4小时再安置。
⑤尽量不拆卸接口处,以减少感染机会,冲洗及更换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⑥每周作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1次,以便及时发现感染。
⑦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以保证足够的尿量,增加内冲洗作用。
5、根据病情拔管 ①肾造瘘管需在手术12日以后拔除,拔管前先闭管2~3日,若病人无患侧腰痛,漏尿,发热等不良反应,或经肾造瘘管注入造影剂,证明肾盂至膀胱排出通畅,即可拔除肾造瘘管。
②膀胱造瘘管应在手术10日以后拔出,拔管前应先行夹管试验,待试行排尿通常2~3日后,才可拔除,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病人,可采取适时夹管,间歇引流方式,以训练膀胱排尿,储尿功能,避免发生膀胱肌无力。
③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根据病种而定,肾损伤病情稳定后即可拔除,恢复自行排尿;
膀胱破裂修补术后8~10日拔除;
前尿道吻合术后2~3周,后尿道会阴复位术后3~4周拔除。
胃肠减压术
利用负压作用,将胃肠道中积聚的气体、液体吸出,减轻胃肠道内压力。
用于消化道及腹部手术,减轻胃肠胀气,增加手术安全性;
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协助诊断。
(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
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小时。
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妥善固定:
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尤其是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再次下管。
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
(3)保持胃管通畅:
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畅。
(4)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
观察胃液颜色,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天后逐渐减少。
若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并通知医生。
引流装置每日应更换一次。
(5)加强口腔护理:
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6)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7)胃管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
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误吸。
擦净鼻孔及面部胶布痕迹,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分为治疗性引流和预防性引流。
治疗性引流的指征明确:
腹腔有积液、积血、积脓、积气、坏死组织、异物和瘘。
预防性引流是以监测为目的,用来观察腹腔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胃、肠、胆道和胰漏有无发生。
1.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取半卧位,使腹腔内渗液流至盆腔,避免或减少膈下感染。
2.要告知病人及家属有关引流管的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引流管不宜过长或过短(50~60公分为宜),过长易扭曲,过短影响病人翻身甚至脱出,脱出易发生弥漫性腹膜炎。
行走时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的出口,防止逆流引起逆行感染。
带有多根引流管者,用胶布注明该管名称以利辨认,同时需注意体位与压力等的改变,保证引流效果。
3.引流管是人为建立的体内、外通道,渗血和脓性分泌物可通过引流管引向体外,而外界的细菌等亦可由此逆行入体内,因此,更换负压球或引流袋时,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并妥善放置。
引流管周围敷料一旦渗湿必须立即更换,以防新的感染。
4.保持引流管有效引流,经常由上至下捏挤引流管,防止堵塞,注意勿折叠、扭曲、受压。
估计引流量,了解引流液颜色和气味,观察有无沉淀、脓栓,防止渗液在体内留存。
如一小时有200ml血性液体流出为活动性出血,引流液混浊伴脓栓为感染,引流液变清并逐日减少为好转,增多应查明原因,同时应作好详细的纪录。
5.掌握拔管指征引流管拔除过早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过晚会影响愈合,增加感染和粘连的机会,甚至形成瘘道经久不愈。
一般橡皮片引流放置1~2天,腹腔引流管放置3~5天,安全引流则放至7~9天。
腹腔灌洗者如排出液减少或死腔缩小,应逐渐将引流管退出或拔掉。
腹腔双套管的护理
术后一旦并发各种吻合口漏和腹腔感染,治疗极为困难。
腹腔引流是预防、治疗这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其基本目的在于排除有害物质,消灭死腔,避免感染,解除管腔的梗阻,促进吻合口的早期愈合,同时术后引流也是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窗口。
1、患者手术后返回病房后,护士首先应了解双套管在腹腔内放置的位置,进行正确连接。
一般内套管接负压引流瓶,外套管接冲洗瓶,然后用别针妥善固定于床旁,保持适宜长度,防止翻身活动时牵拉滑脱。
如同时放置多根双套管,应用胶布在管壁外注明具体名称,以避免混淆。
2、引流通畅,保证吸引双套管的引流作用较大,但也易被脓液、血块或坏死组织堵塞,导致引流不畅。
应挤压引流管1次/h,确保引流通畅,同时应避免引流液回流和负压器无负压。
压力一般维持在0.01~0.04MPa,一般1~2h倾倒冲洗瓶进行腹腔冲洗1次,若引流液较粘稠或伴有血凝块时,可适当增加冲洗次数。
冲洗后必须观察冲洗液是否能被顺利吸出,否则液体积聚在腹腔内可以增加感染的机会。
如发现引流不畅时,可逐一检查负压系统是否正常,压力是否过低,管道是否扭曲受压,内套管是否堵塞等,然后根据原因予以排除。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取半卧位,并经常更换体位。
3、密切观察,正确记录定时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正确记录,夜班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士 外科 常见 各种 导管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