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708597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61.12KB
最新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的式题。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耐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注意点:
★教学例1:
(1)注意在计算教学连加的同时结合情景图(即应用题)的教学,要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笔算计算。
同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2)注意笔算连加、连减式题计算方法掌握的多样性。
例1中介绍了两种计算方法:
一、可以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
二、也可以为了书写的简便,把两个竖式连写。
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两种计算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要求尽量用简便的写法,并注意进位。
★练习五第1题:
题目的要求是让学生将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我觉得在练习第2小题时,教师要说明怎样计算,不仅包括横行的计算,还要包括竖行的计算。
参考教案:
连加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的式题。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耐心、认真计算、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3654
(2)4771(3)2944
+18+24+24+18+15+28
(54)(78)(71)(89)(44)(72)
复习在列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列出算式
在暑假的时候,一群少先队员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帮助农民伯伯收西瓜[出示情景图]他们分成了三个小组,看一看他们分别摘了几个西瓜?
[出示统计表]问题是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列出算式。
28+34+23=
2.探究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可以怎样列竖式计算?
28
方法一:
2862方法二:
+34
+34+2362
6285+23
85
这里的62是怎么来的?
强调第一、二两个数的和与第三数相加。
(2)讨论方法一和方法二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
(3)仔细观察复习题,你发现了什么?
能用连加的简便方法表示吗?
3.尝试练习(选自己喜欢的两题计算)
46+25+17=()32+15+39=()15+47+28=()
三、巩固练习
1.15+37+25=15+25+37=37+25+15=
[意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感受三个相同的加数任意的调换位置,答案相同,初步渗透加法交换率的法则。
同时,也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
2.15+30+37=27+38+20=
[从题中可以看出这两题的第一步或第二步可以用口算直接计算,无须必须用笔算进行计算,让学生明白在连加计算的过程中能用口算的就用口算进行计算,要学会灵活的运用计算的方法。
同时,也为例2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打下基础。
3.练习五的第1、9题
4.练习五的第3题
四、拓展练习
找规律
24
31
12
18
20
50
28
75
16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连减
(4)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减的计算方法。
(5)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减的式题。
(6)培养学生初步的类推能力和耐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笔算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2:
(1)在计算教学连减的同时注意结合情景图(即应用题)的教学。
(2)注意笔算连减式题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例2中介绍了三种:
一全部用笔算;
二部分用口算,部分用笔算。
三、可以先将两个减数相加,再用被减数减去他们的和。
(3)由于连减在计算中有的要退位,有的退位,有的可以口算,有的又要笔算,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发生错误,应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
连减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减的式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类推能力和耐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算一算
64567598
-12-17-34-52
()()()()
-7-25-19-27
()()()()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出示例2情景图]
农民伯伯一共摘了85个西瓜,小华运走了40个,小明运走了26个,农民伯伯想请你们帮忙算一算,还剩下几个西瓜?
你们能解决吗?
2.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并说说为什么?
85-40-26=19
3.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1)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师;
赶紧把你的计算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加的好?
(2)归纳计算方法
A.85-40=45可以口算,再列式计算B.85C.40+26=66
45-4085
-2645-66
19-2619
19
(3)比较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不同?
4.尝试练习(做一做)
(1)仔细观察第1题,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哪一步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哪一步最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2)计算练习
[通过提问的形式,使学生知道那些情况下可以用口算直接计算,那些情况下不能用口算,以避免学生盲目的都用口算进行计算,造成计算的错误。
1.练习五的第2题(第1、2小题)
56-12-17=40-23-12=
2.练习五第4题(部分)[注意口算第一步的答案记不住的,可以在题目下面作上答案的记号,以免忘记答案而出现错误。
55+30+8=36-4-32=81-7-70=
1.聪明一休(练习五聪明题)
外圈哪个数减里圈哪个数,得数是62?
2.填一填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数
小丽
26下
28下
()下
90下
小刚
29下
32下
94下
小明
30下
小明跳绳比赛获第二名,他三次跳得总数可能是()下,他第三次可能跳()下。
第三课时加减混合
[1]掌握笔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加减混合式题。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类推的能力。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3
(1)注意审题,理解情景图中的图意。
(2)引导学生进行类推,按顺序填好每一分步计算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然后问学生:
把他们改写成连写的竖式该怎么写?
但强调书写的格式。
★练习五的第4题:
要求口算下面的各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很容易忘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我建议可以让学生在题目旁轻轻写出第一步的答案,在进行第二步的计算。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一、复习
75-28-31=18+20+29=24+31+17=78-29-30=
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解决问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7-25+28=为什么“-25”而“+28”能否写成“+25”而“-28”?
67+28-25=
比较上面两题,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怎样想的?
3.探究计算方法
674267
-25+28或-25
427042
+28
70
56+34-20=78-24+39=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5题
2.练习五第7题
69+30-4565+18-39
26+40-871-65+43
3.练习五第8题
4.练习剩下的习题
四、拓展练习
1.如果□=29,○=18,△=52,那么
△+○-□=()
△-〇+□=()
2个○-□=()
2.动动脑筋
我能让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得75。
六、小结
第四课时加减法估算
[《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例4:
(1)注意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在教学例4前可以创设估算的一些情景,例如隔壁班大概几个人;
这个铅笔盒大概几元钱;
教室长大概几步等问题。
再教学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
可以结合这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以便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学的功能。
(2)注意估算的策略多样化。
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加减混合,中间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
由于每个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不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教材上除了提供两种估算策略(连减和先加后减)以外,还提出:
“还可以怎样算呢?
”提示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灵活采用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注意学生估算过程的呈现。
可以通过小组的合作,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
(4)注意检验:
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沪教版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连加连减 加减 混合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