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反思总结报告出炉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694957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11KB
汶川地震反思总结报告出炉Word文件下载.docx
《汶川地震反思总结报告出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汶川地震反思总结报告出炉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预报了地震&
被批为不懂科学。
十五&
期间,中国投资兴建了有史以来耗资最大的地震监测防灾体系,然而汶川地震后,这些投资的效果遭到了质疑。
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耗时大半年,文字上千页的汶川地震反思总结报告初稿开始半公开征求意见。
在两个月前的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这份报告首次与各省地震局局长见面,对汶川地震为何没能预报总结为长期预报偏失、中期预报偏差、短临预报偏少。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这次会议上对该报告表示肯定。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这份报告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开,并引起思考和争议。
在中国地震局这个和地震关系最密切的政府机构,不同身份的人在思考,不同的意见在交锋。
更急迫的问题是,中国未来的防震减灾道路该如何走。
八个多月前,孙士鋐从地震台网中心综合部首席预报员的职务上退休,被返聘继续担任研究员,具体职责从地震预报转变为&
软科学研究&
。
最近,他和中国地震局的同事们,为&
震情会商制度改革&
连续去南京、合肥调研。
震情会商制度改革非常重要,孙士鋐说,过去的震情会商没有主次重点,一个个挨次上去讲,变成了形式,讨论不够充分。
几省调研的结果,更加坚定了孙士鋐关于震情会商制度改革的信心,他认为充分地讨论、针对一些异常的集中诊断,可能会促成地震预测起到防震减灾的实效。
但他不确定的是,改革是否能令地震预报重新走出低谷。
意见和异见
汶川地震有无明显前兆?
在地震局内部,有没有明显前兆,能不能凭此预报出地震,看法并不统一。
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在接受中国政府网采访时就向公众详细阐述,地震预报是仍未解决的世界难题。
因为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壳深度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地震预测科技人员承担了相当重的压力和负担。
现在对地震预报的认识是初步的,地震预报的思路,是积累资料,积累震例,然后把这些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通过基础研究、探测,逐步形成对科学规律的认识(见2008年5月14日中国政府网对张国民专访)。
张国民是地震局负责地震预报方法论研究973课题的首席科学家,他的发言代表了地震局的主流意见。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副局长阴朝民、地质所所长张培震等领导、骨干,在过去的一年,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类似观点,局长陈建民评价地震预报还需要&
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努力&
汶川地震后,网络上一些地震预报的小道消息,被地震局的主流质疑为不够客观;
但同时,地震没有明显前兆的说法也被部分学者质疑。
郑大林就是质疑者之一。
他在退休前曾担任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预报部主任一职,现在被返聘为台网中心研究员。
分析预报中心曾是全国地震分析预报核心部门,后在2004年分拆为地震预测研究所和预报部,后者被划归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汶川地震后第二天,郑大林就去了灾区,相继在甘肃、陕西、四川参与地震现场震情分析。
担任预报部主任之前,他曾主持川滇地区地震分析预报工作,对四川的情况比较了解,人也熟。
在四川地震现场工作期间,有老同志来找他,反映一些想法。
郑大林连忙向他们表白:
我这次是来参加现场震情分析的,不是专门来搜集意见的&
汶川地震后不久,在中国地震局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某负责人宣布,汶川地震没有短临预测,是因为地震特殊,震前没有观测到显著的前兆异常。
郑大林说,他当时在成都,看到电视后,给这位负责人发了个短信,反馈了四川地震局某些学者的不同意见,并告诉同事,认为汶川地震是有前兆的。
在汶川地震的巨大冲击下,一年一度的表彰大会依然照常召开,成都市地震局被评为全国20家地震系统先进单位之一。
今年年初,在中国地震局下发的《关于表彰2008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单位、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中,四川省地震局亦作为汶川地震现场预报工作组成员被评为&
2008年度地震监测预报优秀集体&
然而,反思仍在继续。
同样是辟谣
左右为难的尴尬缩影
时隔一年,汶川地震在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后,在地震科学界内部引起的反思、冲击,仍然余波未平。
最尖锐的一种批评意见是———&
要钱的时候说可以预报地震,地震的时候又说是不能解决的世界难题&
洪时中的经历或许是汶川地震后一部分地震工作者的缩影。
他是成都市地震局研究员,在汶川地震后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科协抗震减灾先进个人。
他的获奖是因为地震后对科普知识的宣传。
汶川地震三周后,洪时中开始在成都电视台的《叩问地球》栏目中亮相,洪戴着眼镜,表情镇定,当地媒体称其很有专家风度,&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
是他讲座的标志用语,《叩问地球》的收视率达到了黄金时间电视剧的水平,在听到&
成都市民绝对可以放心回到家里睡觉&
的保证后,一些市民收起帐篷回家。
洪时中是中国科协科技宣讲团的成员,他曾经担任过成都市地震局副局长,至今仍是四川省地震预报评审委员会委员,这是一个对四川省地震震情和预报意见进行专家评审的科学决策机构。
汶川地震后,稳定派上了用场。
5&
#183;
12当天晚上,成都市市长根据地震部门的震后趋势判断,作了一个公开讲话,告诉成都主城区的市民:
只要不是危房,都可以回家睡觉。
这个讲话起了很大作用,但老百姓还是有疑虑,为什么可以回家睡觉,洪时中说,这就需要专家来解释。
他认为,&
应该通过科普,让灾区以外的地方尽快恢复正常&
然而,同样是辟谣,同样在电视台,地震前3个月,洪时中在都江堰电视台的辟谣,却在震后遭到一些同行的质疑。
2008年2月14日深夜到2月15日凌晨,都江堰连续发生5次有感地震,震中位于紧邻映秀的玉堂和紫坪铺。
市民能明显感觉身体摇晃、吊灯摆动、门窗玻璃&
哐哐&
作响,有人不敢睡觉,跑到广场避震。
2月14日开始,都江堰紫坪铺库区出现小震群,包括3级以下无感地震在内,共有200多次小震。
震后都江堰地震局接到很多咨询电话,社会上有一些关于大地震要来了的传言。
热心于地震预报的群众观测员、退休工程师沈明军将可能发生地震的预测意见向都江堰市防震减灾局汇报。
当月底,洪时中受成都市地震局委托,在都江堰调查了解情况。
洪在电视台录制了一期节目,从3月1日起,这期关于地震防灾的节目在电视中反复播出。
他说,这属于正常活动,家常便饭。
针对社会上流传的地震传言,这段录像里,洪时中强调,&
不可能发生像唐山一样的地震&
,&
这是所有地震专家的共识,有人作了预报,这是谣言,请大家不要相信&
地震局在此地区已做了大量艰苦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请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但这种表态,在汶川地震后引起一些地震预报工作者的不满。
洪的经历是四川省地震局一个左右为难的尴尬缩影。
沈明军就批评,地震局不重视前兆异常,没派人来调查情况。
洪时中本人否认了这种批评。
他告诉记者,地震局对都江堰2&
14震群非常重视,曾会商过多次,他本人也参加过四川省地震局关于这个地震序列的讨论,但均认为不是地震活动异常,他还将这个序列的详细资料带给了都江堰市防震减灾局,并协助其进行分析。
龙门山带发生3级多的地震并不罕见&
,他说,这里甚至发生过几次六级多的地震,过去像这样3-4级的地震相当多,我们都曾解释了,没有发生问题,但这次解释不到3个月,&
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汶川8级大地震,这个谁也想不到&
记者获得的一份都江堰地震局材料表明,成都市地震局相关处室确曾对这个震群进行研究,但判定这次地震属于龙门山断裂带正常地震活动,该局正&
密切关注前兆异常及震情趋势&
虽然这是两次效果完全不同的辟谣,但它的工作程序是一样的。
洪时中介绍,如果发生的是有感地震,当地群众心里比较紧张。
地震部门会先进行会商,如果判断是正常地质活动,就以某种方式消除群众恐慌。
讨论、辟谣,这种屡见不鲜的工作方式,却在汶川地震面前失灵,令地震局陷入尴尬。
主流和非主流之辩
前兆异常被错过了吗?
洪时中的遭遇或许包括了中国关于地震预报所有复杂的元素:
不确定的前兆、困难的判断,以及大多数情况下以辟谣告终的会诊体系———多数成功但偶尔会失效。
汶川地震后,对都江堰2&
14小震群是不是汶川地震前兆的科学讨论仍未结束,不同的学术观点仍然在继续交锋。
事隔一年,地震预报依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这个话题并不集中在纯粹的科学领域。
汶川地震的前兆一般不会公开被讨论,一些人的判断是,因为公众的理解力无法分辨前兆和预报这两者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
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会起作用,比如青龙奇迹中的曹地办。
但这通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中国地震局某研究所所长不讳向记者直言,自己并不适合谈论这个话题。
他认为从科学的角度,地震局长期以来作为金科玉律的那套规则———从长期到中期再到短期的预报方式没有科学依据,&
汶川地震有没有长期、中期、短期预报?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
而做了几十年地震预报的汪成民开始执着地寻找汶川地震的前兆异常。
他认为搜集确切的震前异常状况是总结汶川地震经验教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他自费买飞机票去实地考察。
汪成民给自己寻找到的40余个资料编号,结合准确程度、科学价值、有无旁证等综合指标,给资料打了分。
李有才和潘正权的材料,是在汪成民搜集的材料中比较靠前的。
他们二人都有一个特点,地震局在岗或退休工程师,有丰富的地震预报经验。
其中潘正权是德阳市地震局监测预报科主任科员,现在仍然在岗位。
记者获得的材料表明,他的预报意见被列入了中国地震局的总结反思,而且在四川省地震局的科学反思中也有记载———2008年3月27日,在什邡市马井镇万春社区发现浅井水质异常,水井中出现青霉素味道,井水泡茶后茶水变黑。
四川省地震局和德阳市地震局均非常重视,德阳市地震局异常落实结论认为该异常为地震宏观异常。
其中落实情况并且判断为宏观异常的正是潘正权。
潘在松潘地震前就从事地震预报工作,经历过无数次地震。
他向本报详述了预报经过:
井水异常是3月19日发现的,他在观察到井水变黑的同时,还观察到一小串地震从2月份开始在龙门山断裂带发展。
3月23号,他分别向四川省地震局和德阳市有关部门上报第一次预警意见,4月16日上报第二次。
第二次上报时,他印了30份预报意见,分别发到德阳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大、政协。
后来他以德阳市地震局的名义留下文件,加盖了红章———这是记者截至目前了解到的,关于汶川地震的唯一有案可查的官方明确地震前兆记录。
所以,他在汪成民的表里面排到相当靠前的位置。
虽然,从这个记录上,看不出明确的时间地点,也不满足部分学者对三要素的苛刻要求。
另一位预报者李有才退休前在四川省地震局做预报工作。
退休后,他依据从地震局获得的监测数据,发现了紫坪铺水库围空区,这是一个中期地震预报指标,他据此提出了预报意见:
紫坪铺水库地区已形成4级地震围空,表明可能发生7级以上的大震趋于明显。
四川省地震局组织了多名专家讨论他的意见,不过,这个意见没有通过专家会审。
这是两个可看作中短期预警的个案,虽不是正式的短临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汶川 地震 反思 总结报告 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