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教案2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690628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8.85KB
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教案2Word格式.docx
《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教案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教案2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纱橱”,带木架的纱帐。
又是重阳佳节了,夜半的凉意使她难以安睡。
词人没有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具体地描写独宿孤眠,凉气逼人。
而写身体的感到凉,其实是写内心的凉,如果赵明诚在她身边,又该是别一种感受了,所以在这凉意中,正是表现了对赵明诚的苦苦思念。
上片描写室内的生活,以自己的寂寞孤苦写对人的思念。
下片把场景移到了室外,写东篱赏菊,寄托相思之情。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是栽菊的地方,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诗句。
古人有重阳佳节赏菊饮酒的习惯,此时一人在黄昏时赏菊东篱,更增添了对丈夫的思念。
“暗香”指菊花的幽香,古诗有“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往日两人曾一起饮酒,一起赏花,共同陶醉于沁人心脾的香气之中,现在菊花又传来阵阵幽香,但两人远隔千里,无法把香气送给远方的他,借古诗暗写了自己的心情。
结尾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消魂”同“销魂”,形容愁苦悲伤之极,如同魂魄离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帘卷西风”应是“西风卷帘”,因平仄词序作了调整,但这样写别有意趣,很是新巧。
不要说不消魂,西风吹动着帘子送来秋意,菊花随着时令的变冷也将渐渐的枯萎,而憔悴的人比秋风中飘摇的菊花还要消瘦。
“瘦”字一般用来形容人,而此处作者把它用来形容花,这是她的创造,如她的“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而又自爱自怜,因相思而憔悴,该比黄花还要瘦了。
宋无名氏《如梦令》有“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句,清许昂霄《词综偶评》指出李清照这首词的“结句亦从‘人与绿杨俱瘦’脱出,但语意较工妙耳。
”确实词人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新,在此画出了一幅因离愁的萦绕而魂消形减的自画像。
这首词写离别相思之苦,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写相思,写愁苦,然于字里行间又浸透词人的离别之苦,相思之情。
词意含蓄,意境空灵,而情怀悠远。
尤其是词的结尾三句,受人激赏。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明诚赏叹,自愧不如,又有求胜之心,于是闭门谢客,用了三天三夜作词五十阕,并故意把李清照的词混在里面,请朋友陆德夫看。
陆德夫赏玩了半天说:
“只三句绝佳”,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正好是李清照所写,可见李清照词的工妙,善于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抒写真挚的情感,堪称词作大家。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
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将息”,调养。
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
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
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
(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
(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
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
(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
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
“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
“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
损,煞,是说憔悴得很。
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
“谁”,指自己。
“堪”,能够,经得起。
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
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
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
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
“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
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
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
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
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
《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关山月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是古乐府的诗题,前人多用此题写征人边塞之事,陆游却赋予这首诗以新的内容。
这首诗写在1177年,距1163年南宋与金人议和15年,当时主和派占上风,上上下下弥漫着一股妥协投降的气氛,恢复无望,陆游痛心疾首,满怀悲愤写下这首诗,批判统治集团的投降政策,同情空老沙场的兵士,表达人民渴望统一的心声。
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换韵,自然地分为三个层次。
诗以“和戎诏下十五年”开篇,并统领全诗。
“和戎”是指与金人订立和议。
“戎”是古代汉族对西北少数民族的通称,这里指金人。
“诏”是皇帝的命令和布告。
1163年5月,宋进军北伐,但因准备不足,败于符离,宋孝宗在这年的11月下诏与金议和,订立了屈辱的“隆兴和议”。
从1163年到1177年头尾正好十五年。
从和戎诏下以来,“将军不战空临边”,将士空有杀敌的雄心,却无用武之地,白白地来到边疆上。
这个“空”字含有深刻讥讽的意味,边防形同虚设,军队简直成了仪仗队,装点门面。
“朱门沉沉按歌舞”,是说住在深宅大院里的贵族,打着拍子,欣赏着歌舞,寻欢作乐。
表面上是写贵族的享乐生活,实际上是在写统治集团“和戎”的实质是偷安,以国家民族的利益换取声色之享乐。
“厩马肥死弓断弦”,写军营里的战马不是驰骋疆场,在马棚里养得膘肥体壮,白白地老死。
战弓也不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却在兵库里烂断弓弦,造成武备废弛的现实。
这一句既是“和戎诏下”所导致的恶果,同时又是“将军”句的补充。
这四句是一层,用种种事实说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屈辱求和的严重后果。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因为“和戎”,住在碉堡里的战士进不能杀敌,退不能还乡,只能夜夜敲着刁斗催着月亮落下。
三十从军,头发都白了,还捞不到打仗的机会,大好的年华在这一夜又一夜的刁斗声中白白地虚度了。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战士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只能对着明月吹奏笛子,抒发积蓄已久的满腔悲怨,但是又有谁能从笛声里了解到战士内心的痛苦呢?
只有月亮空空地、默默无言地照着战士的尸骨。
他们可能是老死边地,也可能是病死边地,是“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无人关心,无人过问。
这二句是对句,前一句写声音,后一句写色彩,笛声哀怨悲凉,寒月空照白骨,烘托出凄凉的景象。
这四句又是一层,写守边战士的痛苦和悲愤。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干戈”是古代的两种兵器,这里是指战争。
“胡”是古代汉族对西北少数民族的通称,这里指金人。
“逆胡”是对金人表示蔑视的称呼。
“传子孙”,传子传孙,世代统治。
金侵占中原至此已历四朝三代。
历史上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发动侵占中原的战争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但哪里有象金人这样在我们的国土上世世代代统治下去的?
这一责问,是以古照今,说明侵略者更猖狂,统治集团腐败,不图恢复,也表明了诗人的民族自尊心和必将收复失地的信念。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沦陷区的人民忍受种种屈辱,忍受悲惨的生活,坚强地活下来,等待王师北定,恢复中原。
可是,今夜的中原,遗民们处处对月垂泪,他们忍死以待的希望,被朝廷和戎、将军不战的一系列事实所引起的失望所代替了。
“岂有”极写遗民痛苦的深重。
这四句又为一层,写沦陷区人民的悲痛心情。
这首诗借古题写时事,写了明月之下、关山内外朱门歌舞、沙场白骨、遗民泪痕的三组场景,并写出了三种人的不同的精神状态,作者的情感也蕴含其中,对酣歌醉舞的豪门贵族暴露、讽刺、斥责,对浪费青春年华的守边战士表示同情惋惜,对统治区的人民深表同情并充分估计他们的爱国精神。
作者描写这一切,实际是把矛头指向下诏和戎、苟且偷安、不爱护士气、不体恤民情、不思进取、不图恢复的南宋朝廷,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全诗以“月”绾结全篇,分别写月下的贵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教案2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