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中的公众监督以四川为例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687675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24.46KB
生态建设中的公众监督以四川为例Word下载.docx
《生态建设中的公众监督以四川为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建设中的公众监督以四川为例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精神主要依靠重要文件精神展现和传导,也是中央政策依据。
从目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政策演变轨迹看,近年来生态建设成效经历了不显著甚至负效应到逐渐显化的过程。
按照这一逻辑,文章围绕中央政府文件精神来反映政府导向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并明确将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向公众传递了强大信号,让公众监督有了基本遵循。
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科学概念,报告指出: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这意味着广大公众都是生态建设的参与者。
十八报告表述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战略高度,并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自此,生态建设公众监督也明显加速,生态监督进入全新的阶段。
《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为公众监督奠定了思想基础。
进而在监督形式、方法、广度、深度等方面进行了勾勒,为更好地参与监督提供支撑。
一是消除信息不对称,通过“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来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二是明确监督的方式方法,通过“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来构建全民参与监督的社会行动体系;
三是将参与监督纳入法制轨道,通过“建立环境公诉制度”,鼓励公众对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向有关机构提出公益诉讼;
四是提高参与深度,推动公众全过程参与,“在建立项目立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都要有公众参与;
五是扩大参与监督的广度,如“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民家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政府积极导向也经历从模糊到清晰、从宏观到具体、从大包围到精准的发展过程,这为公众参与监督指明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支撑,形成公众高效参与监督的核心支撑力量。
2.社会组织专业力量更加突出
《环境保护法》给社会组织更多发展空间。
社会组织凭借倾情投入和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逐步成为公众监督的核心力量。
最高检积极试点环境公益诉讼,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贵州、山东等15个省份受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5件,社会组织成为引领者。
2015年1月1日,“福建南平生态破坏环境公益诉讼案”被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这是新环保法生效后的第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也是民间环保组织用法律手段推动环境善治的又一次尝试。
12月18日,终审宣判支持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恢复原状期间服务功能损失的赔偿请求,提高了破坏生态行为的违法成本,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理念,判决具有很好的评价、指引和示范作用。
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联合推出“蔚蓝地图APP”,一方面解决了大量下载导致的浏览降速问题,另一方面新增了空气质量预报、霾预警,以及水质、水污染源实时监控数据等功能。
目前下载量达283万次,活跃用户达5万人。
社会组织帮助个人参与监督案例
环保志愿者在某省调查污染时遇阻,当地在发现环保志愿者调查污染后,把他们扣留起来,不让离开。
情况危急之下,环保志愿者通过知情人联系了媒体记者和某社会组织,在该社会组织协助下,由媒体记者第一时间向当地领导电话询问相关情况,环保志愿者很快获得自由。
该组织表示将和全国的环保工作者一道,与媒体合作,共同依法推动环境保护事业,揭露违法阻碍环保志愿者调查污染的行为,坚持跟踪报道有关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实实在在贯彻《环境保护法》关于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推进公众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维护社会环境公共利益。
3.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意识更加强烈
随着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引起民众关注,“求环保”成为现实需求,为公众监督提供内在需求。
同时,伴随着公众生态意识大幅提升,生态建设监督潜在力量进一步形成。
上海交通大学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5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显示,多数城市居民对城市污染程度(包括水和食品)有强烈感受,将环境污染视为政府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并表示愿意为改善环境做出贡献。
与2013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受访者对用水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愿意为环保组织捐款和担任环保义工的人数也在上升;
担心大气污染的公众较两年前也有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呈上升态势,有的地方还发生了群体事件,生态环境引发纠纷明显增多。
2015年2月28日,《穹顶之下》在各大视频网站一经播出,就引起了不少国内外网民的关注。
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
3月2日早九点半播放次数到19930万次。
从中看到了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体会到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维护身体健康的热切期盼,这对于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环境自觉、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这也反映了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媒体及公众之间如何互动,应通过媒体,积极传播环境信息,赢得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自觉参与。
4.企业绿色社会责任明显强化
企业社会责任履职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从主要靠政府部门的强制性控制企业经营带来的环境问题,到企业积极应对努力减少环境负荷,再到自觉的绿色经营。
企业绿色责任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充分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把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和资源循环再利用,减少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环境损害。
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
绿色发展逐渐成为企业安身立命的基础,企业需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同时考虑承担更多的绿色社会责任。
企业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需要打上“绿色”的烙印。
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代表的各类企业成为承担企业绿色责任的先锋,但更多企业运行中还没有达到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这些企业经营行为也正是民众监督的主要对象。
此外,更多企业践行绿色发展。
阿拉善聚集了300多位企业家自觉践行环保公益,并且带动100多万员工走绿色转型之路。
该组织启动的自然梦想空间活动,与企业、NGO、政府、科学家、公众一起,推动更多的人回归自然、守护自然;
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接受过保护地管理部门培训的公众组成潜在的巡护、监督工作人员库,支持保护地管理部门的自然保护执法,同时在周边社区宣传保护地巡护与监督工作,提高周边社区在上述工作中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巡护与监督效率。
[1]
二四川生态建设中公众监督现状与问题
(一)公众监督现状
环境保护仅仅依靠政府监管不能完全达到目标。
行政手段毕竟有限,存在很多弊端。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引导公众进行监督。
作为公民,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明确各人环保的权利义务。
1.信访监督
信访监督是公民参与生态建设监督的最直接形式。
据四川省环保厅信息披露,2015年上半年,全省共受理环境信访事项18342件。
其中,来信17488件,来信总量较上年同期增长61.4%,12369等电话举报14300件,同比增加132.5%。
一是群众投诉方式有所转变。
随着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的广泛普及,群众表达诉求的方式有所改变,方便快捷的电话举报、网上信访将逐渐取代传统的信访模式,表现为原始的群众来信总量下降,12369等电话举报呈上升趋势。
二是“邻避”问题成环境信访投诉热点。
群众环境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大气、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化工、高铁、垃圾处理场、移动基站等敏感项目建设引发的“邻避”问题已成为环境信访的热点问题。
三是搬迁赔偿已成为环境信访处理难点。
卫生防护距离内住户的搬迁及环境污染赔偿问题是引发重复信访的重要原因,在环境信访积案和环境矛盾纠纷中已逐渐集中显现,如何有效解决卫生防护距离内住户的搬迁等问题是下一步环境信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
2.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是社会参与监督更为直接和有力的形式。
公益诉讼只有执行到位才能起到修复破坏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
这就要求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从诉讼程序上保障原告民间环保组织参与判决执行,发挥其参与环境保护的作用。
2015年12月21日四川省受理了第一起公益诉讼案,成为我国首例保护濒危植物的环境公益诉讼,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诉讼属于预防式的诉讼。
立案受理了[(2015)甘民初字第45号]原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诉被告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环境保护纠纷一案。
原告以被告建设牙根水电站以及配套的公路建设将直接威胁到珍贵濒危野生植物五小叶槭的生存为由,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采取措施确保不因电站开发而破坏五小叶槭的生存,在被告采取的措施不足以消除对五小叶槭的生存威胁之前,暂停牙根水电站及其辅助设施的一切建设工程并承担因本案诉讼产生的合理费用。
以往的公益诉讼,针对的主要是已经有污染或破坏行为等既定事实的情况,而此次诉讼,针对的是存在潜在风险的情况,即损害行为还没有发生,是预防性的,无疑更有进步意义。
[3]该案是中国首起针对具有重大风险行为的环境公益诉讼,也是中国首起为保护濒危野生植物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
3.社会组织举报
社会组织具有专业能力,监督作用更为突出。
如2014年9月,绿色和平结合卫星影像分析以及实地调查发现,四川甘孜州康定县内珍贵的仅存的原始森林已经遭到破坏。
某公司在紧邻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区域进行金矿开采,不仅直接导致当地原始森林的直接消失、造成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损失,也给当地带来了泥石流、尾矿污染等高环境风险。
此外,绿色和平数次对四川省多家大型磷肥生产企业的磷石膏堆存场及周边社区进行调查走访,发现四川多家化工企业违规堆放危险固废磷石膏,渣堆中,一座氟化物超标八倍的渣堆距村民住宅不过100米,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800米。
4.媒体报道与曝光
媒体是政府助手、企业参谋、民间环保组织的搭档和公众的朋友。
新闻媒体在报道环境事件时能够层层剥茧,深入到环境问题背后的实质,有效促使问题的解决。
《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关注、开设与环境有关的专栏或专版,形成对企业较强的监督和震慑作用,有些企业只关注媒介对其的反应,如果出现环境问题,他们更关心是否被曝光,而不是管制者的处罚。
(二)存在的问题
1.政府治理有待提高
监督责任虚化、权力分割、利益多元等因素造成公众监督环境较差。
一是环境质量责任制度落实不下去,对于谁监管、谁督察、谁问责,不明晰,不具体;
二是权力错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三是利益多元,容易导致权力越位,阻碍改革。
2.信息公开程度不够
一是总体公开程度依然有待于提高。
污染源相关的信息公开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根据公共环境研究中心研究日常监管记录发现,企业环境行为评价较差,企业排放数据公开及环评信息的有效公开依然是明显短板,企业排放数据公开进展缓慢,多数企业未能系统披露其排放数据,特别是有毒有害的特征污染物质。
二是由于环评信息公开时限过短、形式单一、覆盖人群有限、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建设 中的 公众 监督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