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珠算走向世界的历程和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3685731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78KB
当代中国珠算走向世界的历程和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当代中国珠算走向世界的历程和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中国珠算走向世界的历程和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0年代也是日本“珠算鉴定、竞赛兴盛的年代”。
同时,日本还经常派出教师,带上算盘,到世界各地传授珠算,对珠算的宣传和普及卓有贡献。
在日本珠算组织的宣传组织推动下,使电子计算机的故乡——美国也把珠算作为“新文化”引进。
美国一些教育家从经验中认识到,“使用计算器,只要一按电纽,不会九九也能得出答数来。
但是这在初等教育中是不适宜的,而毋宁说是明显有害的”。
1977年8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成立美国珠算教育中心。
该中心主任列奥·
理查德博士说:
算盘帮助学生认数是个飞跃,算盘也在创造数学。
并说:
算盘也是一种世界语,不分肤色,一学就会。
20世纪70年代,中日建交后,日本全国珠算教育连盟连年派代表团来访,参观并向外介绍中国的三算结合教学,对于促成中国珠算协会的成立也起了作用。
1980年8月,由中国、日本、美国、巴西等国的珠算教育工作者联合签署的《国际珠算教育者会议宣言》指出:
努力普及珠算,通过珠算为人类造福,是珠算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这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珠算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始。
当然,日本珠算同仁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宣传、推广珠算获得成功,根本原因还在于珠算本身的优越性和魅力。
事实上,经济愈发展计算愈重要,珠算在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计算,过去主要依靠珠算,即使到了电子时代,珠算仍不失其魅力,大有用武之地。
”[1]最早的计算工具是我国在唐宋时期就开始使用的算盘。
现代人们更加认识到“学会珠算、珠心算,终生受益。
”
珠算在历史上充分发挥了它的计算功能。
而在电子时代,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导致珠算的计算功能退居次要位置。
然而,人们从珠算活动中发现了珠算有很好的启智、教育功能。
珠算的教育功能和开智功能,计算机是无法取代的;
当然,珠算的计算功能,计算机也不能完全替代。
用算盘计算加减,优于计算器;
至于珠算式心算(简称珠心算,下同),计算机更是望尘莫及。
即便实行会计电算化,珠算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计算工具。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普及计算机的环境变化,必须在珠算学术理论研究真正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
如果不注意发展新形势特别未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既不深入发掘珠算与数学的关系,也没有深入研究电子计算机与珠算的关系。
不努力把珠算优秀的数学思想方法用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数学教育;
也不把珠算优秀思想方法机制用于计算机教育。
主要活动仍然还只是停留在鉴定、比赛和珠算技能培训,或者业余班教材只是学校数学教材的翻版,对于珠算的启智作用研究不够。
那么任何国家、地区的珠算都难以发展,甚至不免由先进走向落后。
二、中国传统数学科学地位的揭示,引起对珠算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
20世纪中国有了数学史研究。
李俨、钱宝琮、吴文俊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考证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各项发明,还从基本思想方法上论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世界性意义,机械化数学思想与公理化数学思想同样伟大,是推动世界数学的两大动力源泉。
70年度末,吴文俊先生在研究中国传统数学时,提出了中国古代数学与西方数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数学体系。
他认为:
我国数学是以构造性与机械化为主的算法体系,与西方数学公理化演绎体系相对照。
吴文俊对古代数学、算法、算具的论述:
“大体说来,古代中华民族以竹为筹,以筹运算,自然地导致十进位制的产生。
计算数学的优越有助于实际问题的具体解决。
由此发展起来的数学形成了一个以构造性、计算性、程序化与机械化为其特色,……随着数学的不断前进,也必然会不断出现更锐利的工具与更简单的方法,使数学不断更新,删繁就简,去粗存精”。
[2]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东西方两种数学体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渗透,互为消长。
中国传统数学科学地位的揭示,引起对珠算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
在历史上,中国珠算与筹算并存很长时期,“两者虽然在理论上是相通的,但随着生产、商业发展带来的对计算工具的高效能要求,筹算的弊端日益凸现出来,总的讲是使用不便、不快,保管携带不方便”,[3]而算盘是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直观地显示‘生成数'
、‘五升'
、‘十进'
,各档算珠安置在一定的空间内,特别是拨珠动作的简捷性更是筹算所不能比拟的。
最终,珠算替代了筹算而一统天下。
中国珠算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存在,而且淘汰了其它算具算法,其自身一定有其他算具算法不能替代的、独特的优越性。
当今计算机和珠算凭借各自的优势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在发挥着作用,所不同的是,计算机的特点是“暗箱操作”,人们看不到它的运算过程。
而珠算是“明箱操作”,不仅可明显看出计算过程,而且孕育着巨大的启智功能,有益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和数学能力。
珠算(算盘)和计算机“一明一暗”地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果说计算机的特点是有限性、离散性和算法化,那么筹算和珠算也都同样具备。
虽然电子计算机不是中国最先发明的,但最古老的“计算机”却在中国。
李政道指出:
“中国的算盘就是最古老的计算机。
”吴文俊指出:
“不论是机器代替体力劳动,或是计算机代替某种脑力劳动,其所以成为可能,关键在于所需要代替的劳动已经‘机械化'
,也就是已经实现了刻板化或规格化。
”“中国古代数学基本上是一种机械化的数学。
”[4]珠算充分地体现中国传统数学的机械化思想方法,或者说,珠算对机械化思想体现得是淋漓尽致!
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对珠算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研究了珠算所蕴涵的优秀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珠算与电子计算机的密切关系。
在21世纪,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算法将占主流。
本来就以算法见长的珠算,正迎合了数学发展的大趋势。
问题是能不能如实地认识这种联系。
珠算系统与电脑有很多相似之处。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珠算珠心算会更加焕发青春,永放光芒。
重视理论研究,使中国抓住了珠算发展和前进的正确方向。
从而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大。
三、中国珠心算教育活动蓬勃发展
1979年10月31日在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的关怀下,成立了中国珠算协会。
这是中国珠算界的大事,也是中国振兴珠算的里程碑。
中国珠算协会的成立,为推进中国珠算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0多年来,各级珠协和广大珠协工作者、教育者和研究者精心致力于珠算事业,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取得了辉煌业绩。
尤其,中国珠算协会认识到科学思想、珠算学术理论的重要性,为了广泛宣传和普及珠算科学知识,中国珠算协会于1990~1991年举办了全国珠算科技知识大赛,《珠算科技知识》一书发行近200万册,总共有250万人参赛,参赛者有工人、农民,有学生、解放军,有机关干部和企业职工,有老人和少年儿童,对珠算科技知识、学术理论进行了一次广泛的大宣传、大普及、大提高,影响深远。
从1990年开始,每年一次的海峡两岸珠算交流活动,并每年举办海峡两岸珠算通信比赛,到2002年累计参赛达320万人次。
在此过程中,中国珠算协会十分重视海内外的学术理论研究和交流活动,不断开展珠算国际学术研究活动。
1990年召开了亚太地区珠算学术交流会,1993年召开了黄山国际珠算学术理论研讨会,1996年在山东潍坊举办了首届世界珠算大会。
国际间的珠算民间交往、访问活动频繁,学术交流不断。
促成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于2002年在北京成立,标志着珠算心算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当代中国珠算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社会上的很多人都认为:
“有了计算机,珠算该进博物馆了”,有的广告牌竟写出:
“请用财务电脑,淘汰千年算盘”,甚至电视广告也曾出现“砸碎算盘,推出财务软件”的画面等。
出现上述言论的原因,都是因为对珠算不了解所造成的。
事实上,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珠算珠心算不仅没有消亡,反而获得空前发展和繁荣。
这说明:
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器)并不矛盾,并非有你无我;
而是各有各的功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由于中国珠算协会重视学术理论研究,深刻揭示了珠算与计算机的一致性,在珠算科技知识大赛书中就指出:
“电脑的基本原理与珠算一致;
电脑系统与珠算系统相似;
电脑与珠算语言对应;
电脑与珠算在某些方法技巧上可以共享,在应用与教学中相得益彰。
可以说珠算是形象化的电脑,电脑是武装以电子技术的珠算。
”[5]纠正了社会上对珠算的糊涂认识,促进了珠算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
中国还特别注重珠算与学校数学教育内在联系的研究,使珠算对简化、提高数学教育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从而把珠算活动建立在最广泛的基础上,有了稳定的群众基础。
例如,一直重视三算结合教学;
进一步又把从竞赛中发展起来的珠心算教育作为科技知识大赛后珠算协会工作的“系统工程”,很快又出现了“用三算结合教材,采用珠心算式教法”而引入学校数学课内;
接着又出现了“珠心算式的三算结合”教材,到世纪之交又出现了“中、西融合的优因数学教学”。
此外,又把珠心算引向幼儿园,与幼儿园数学教育结合起来,深受家长和广大群众的欢迎……总之,珠算、珠心算是禾苗,数学教育是土地,离开了数学教育的广大群众基础,珠算、珠心算教育是难以发展的,珠算珠心算等级鉴定、竞赛等活动,以及高水平的选手也就没有来源。
下面的一组数字就是很好的证明:
全国参加三算(口算、笔算、珠算)教学实验班的学生,1980年有40个班2000人,1997年发展到5万多个班近300万人;
②全国参加珠心算学习的儿童,1991年8000人,1997年突破100万人,到2002年达到350万人,现在早已突破400万。
③全国参加珠算技术等级鉴定的人数,从1984年起,每年都在100万人次左右,1990年后,每年200万人次左右,1995年突破300万人次,截到1998年累计达到2800万人次;
④从1981年开展珠算技术比赛以来,全国每年参加比赛的人数都在百万人次以上。
由中国珠算协会举办的全国性比赛有28次。
通过各种比赛,珠算技术水平迅猛提高,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1988年全国第二届珠算技术比赛,个人全能成绩(加减、乘、除、帐表、传票5项,每项5分钟,下同)为1000多分;
1992年全国第三届大赛,个人全能成绩2000多分(由这届起设立六项国家记录),1997年全国第四届大赛,全部打破了全国六项记录,个人全能(五项,每项5分钟)总分达到3250分(每秒,计算24个数码,包括写答案),领先世界水平。
这届大赛,打破记录人数之多,提高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这是珠心算教育的丰硕成果,也是开发珠算教育功能的显著成效。
从以上这些数字,可以明显看出,当代珠算的迅猛发展是空前的,是历史上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这是在电子计算机冲击下产生的奇迹,一个珠算发展史上了不起的奇迹!
当然,这个奇迹来之不易。
那么在珠算逆境中,这个奇迹是怎样得来的呢?
找出它的原因,揭示它的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和今后珠算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并把珠算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四、中国珠算珠心算理论与实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中国 珠算 走向世界 历程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