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优化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683858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1.41MB
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优化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优化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优化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作为医疗改革的先行先试城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是综合改革、率先发展的应有之意,更是促进深圳市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必要措施,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
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既是深圳市综合改革的重要一步,又是指导全国公共服务发展的关键一步。
对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是全国做好这项工作的先行参考。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及其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早在1978年就提出了有关开展初级卫生保健的建议策略,随后多国政府将策略作为实施基本卫生服务实际行动的指导[1]。
在中国,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
“要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卫生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均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基本途径放在重要地位。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发布,提出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五项重点改革之一。
《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提高服务能力等任务。
随后,中央财政下拨补助资金、下发相关规范性文件等,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考核、资金监管、保障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
但是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及其公共财政要为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经济成分或不同社会阶层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包括公共服务供给收益分享、成本分担、财力均衡等方面内容[2]。
其内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益角度看,意味着人人获得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
第二,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角度看,其服务内容是根据公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既包括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这类面向全体公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也包括疫苗接种和妇幼保健等面向不同群体的公共卫生服务。
也就是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内容上是根据公民的健康需要提供,而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得到没有任何差异、完全相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国内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研究现状
面对当前有限的卫生资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好医疗卫生资源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分配的问题,确保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健康权利,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实现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面推动新医改方案进程,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客观需要。
学界也围绕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截至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均等化的内涵(韩学丽,2009;
刘蕾,2009)、发展逻辑(葛延风,2012)、测量评价(赵红、王小合,2010;
万华军、张翔,2012)、财政转移支付(赵红、王小合,2010;
高剑辉、刘宝,2011)、市场化供给(王根贤,2007;
朱晓红,2010)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李海珊,2013;
李艳、金生国等,2009;
罗阳峰等,2012)等方面。
从国外研究来看,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首先提出了基本卫生服务包的概念,其中包含了一揽子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项目。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达到21世纪“人人享有健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可持续性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
国外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政府财政支持的研究,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财政支持能力;
二是对政府干预责任的研究,在许多国家的政府支出中,两个主要的开支项目就是卫生和教育,通过政府补助和直接提供服务的方式来弥补市场的失灵,行使政府干预的责任,来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
三是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研究,MartinGulliford(2009)等认为,如果卫生服务是可得的,并有足够的供给,然后存在获得卫生服务的机会,人们可能对服务“有可及性”,但在何种程度上人们能够“获得可及性”还取决于如何解决经济、组织的和社会或文化上的限制服务利用的障碍。
虽然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的政策确定提供了一些参考和理论依据,但相应地还存在一些不足。
这些研究大多倾向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省际及区域间的不均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策略,而忽略了同一城市及区域内部不同人口群体之间是否能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3.研究意义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涉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方面面,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与障碍,因此对这方面的先行者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性城市,其人口与健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和其他城市学习的标杆。
深圳的人口发展不仅具有高度聚集的特点,而且在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方面相对于深圳市建市初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应深圳市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人口发展路径和现状,医疗卫生相关制度改革也率先在深圳市开展,对于很多快速成长的城市来说,深圳市先行先试的改革取得的经验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因此,把握深圳人口发展方向,总结经验和教训,并积极推行综合性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于保证深圳全体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进一步提高深圳人口整体的健康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认真总结深圳的经验和规律对于其他城市乃至全国制定相应制度、政策具有很强的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
二深圳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性城市,经济社会实现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深圳的人口状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一方面,深圳市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使得深圳在30多年的时间里常住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深圳市人口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在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上变动较快。
必须要准确把握深圳市人口发展特点,制定合理可行的方针政策,才能率先实现深圳市公共卫生服务的改善,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适应深圳人口的快速变化,解决供需方面存在的矛盾。
1.深圳人口总量超常发展,已成为特大型城市
深圳市人口增长非常迅速,1979年深圳常住人口数量仅为31.41万人,其中流动人口数量仅为1500人。
1991~1995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常住人口年均增速为21.8%,户籍人口年均增速为7.6%,流动人口年均增速达到28.7%。
之后,深圳人口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直至2011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046.74万人,流动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74.4%。
见图9-1:
图9-11979~2011年深圳市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数
从流动人口数量变化方面来看,1989年深圳的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户籍人口数量,1990~1999年深圳市流动人口呈井喷式增长状态,1990年深圳市流动人口数量为99.13万人,至1999年则突破了500万,达到512.71万人。
2000年以后,流动人口的增长势头才减缓下来,2001~2005年深圳市流动人口年均增长速度下降到了2.3%,2006~2010年为4%,流动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2.深圳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年龄结构属年轻型
深圳市的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非常年轻,平均约30岁。
至2010年,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显示,20~3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49.48%。
从流动人口方面来看,深圳这个移民城市人口迁移具有明显的年龄选择性,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但相较于2000年的五普数据来看,15~34岁人口所占百分比均有所下降,而35岁以上人口所占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就这一点而言,在探讨深圳人口未来发展状况时,需要考虑流入人口的长期居留问题,也需要政府能够深谋远虑,在卫生健康等各项公共服务方面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和打算。
同时,深圳市女性流动人口数量逐渐低于男性流动人口数量。
3.深圳人口空间分布状况
深圳市原下辖六个区[3],其中罗湖、福田、南山和盐田四个区位于特区内,宝安和龙岗两个区位于特区外。
鉴于每个区的职能不同,深圳的人口在六个区中分布也是不均衡的(见表9-1)。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深圳呈现出特区外人口多于特区内人口的现象。
从人口密度角度来看,特区内的人口密度远大于特区外的人口密度。
其中福田区人口密度最大,高达16848人/平方公里,罗湖区人口密度也高达11822人/平方公里,远远高于宝安区6290人/平方公里和龙岗区2767人/平方公里。
从户籍角度来看,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在各区的分布有很大不同。
户籍人口在各区的分布相对来说较为均衡,最多的是福田区与南山区,分布最少的区则是盐田区。
流动人口则主要分布在特区外的两个区。
表9-1深圳市2011年人口空间分布状况
4.深圳人口社会经济结构
首先从行业结构来看,深圳市各类单位的从业劳动力情况一直在发生变化。
从改革开放开始,镇村劳动力增长速度减慢,其他在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增长速度缓慢,相对比例不断下降,私营个体劳动者成为了就业的主要类型[4]。
其次从职业方面来看深圳的人口社会结构。
深圳市常住人口最多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次而是商业、服务业人员,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的生产人员非常少(表9-2),深圳市流动人口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多于常住人口比例;
户籍人口的职业结构和流动人口明显不同,多数户籍人口集中于商业和服务业,其次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也比较多,分别占11.49%和11.41%。
最后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深圳户籍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要高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以初中毕业为主,次而是高中毕业。
表9-22010年深圳市常住人口的职业结构
综合上述各个方面来看深圳市人口现状,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从总量来说,受流动人口影响,深圳市人口增长非常迅速,尤其是1990~1999年,深圳流动人口呈井喷式增长。
2000年以后,深圳流动人口增长脚步放缓,2001~2005年深圳流动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到2.3%。
从年龄结构来说,深圳市人口迁移具有明显的年龄选择性,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非常年轻,在30岁左右,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流动人口,其年龄结构与10年前相比都呈现出逐渐老化的趋势。
从人口空间分布来说,人口在六个区的分布呈现出人口数上特区外多于特区内、人口密度上特区内远大于特区外的特征。
从人口社会经济结构来说,深圳人口最多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和商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市 基本 公共卫生 服务 均等 水平 优化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