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地理高考真题考点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675896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09KB
五年地理高考真题考点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Word文档格式.docx
《五年地理高考真题考点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地理高考真题考点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8海南单科,16,3分)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2018海南单科,17,3分)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
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降水历降水量/m
降水序号汾川河洪峰情况
时(天)m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4
80.3
3
5
100.1
73.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6.(2018课标口,9,4分)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7.(2018课标11,10,4分)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8.(2018课标口,11,4分)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
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9.(2021河北18,1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I)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II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
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
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图口
(1)据图II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6分)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9分)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4分)
10.[2020山东,19(3),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图I),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
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
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
当地农民说这里"
遇水成泥、遇风成沙"
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
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
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
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
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11.(2020课标田,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
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
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
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
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
图乙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图甲
图乙
(1)分别简述图甲所示I、口、01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8分)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
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
你是否赞同?
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12.(2018海南单科,21,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⑴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
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五年高考真题考点——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参考答案
1.C2.B3.C4.A5.D6.B7.B8.D
9.答案
(1)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
谷地蒸发量小,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
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本植被为主。
(2)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
坡面含水量下降,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使蒸发加剧,土壤变干,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
(3)植被合理配置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水土资源分布的差异,谷底水土资源丰富以林地为主;
山坡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应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
山顶水热较为缺乏,应发展耐寒、^1旱的草本和灌木为主。
10.答案(任选一区作答即可)
黄土丘陵沟壑区:
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
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叔寸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
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
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
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
疏浚河道;
引洪淤地(引洪灌溉)。
11.答案
(1)1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
口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
HI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
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肖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
理由:
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
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
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
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12.答案⑴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
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
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
小老头权寸"
)。
树木("
小老头树"
)影响林下
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
草则草)。
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
(1)将"
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
(2)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
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地理高考真题考点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地理 高考 考点 荒漠化 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