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 15XX智慧排水建设技术规范》条文说明.docx
- 文档编号:1367532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0.06KB
《DBJ 15XX智慧排水建设技术规范》条文说明.docx
《《DBJ 15XX智慧排水建设技术规范》条文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J 15XX智慧排水建设技术规范》条文说明.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BJ15XX智慧排水建设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广东省标准
智慧排水建设技术规范
DBJ15-XX-2020
条文说明
目次
1总则
1.0.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慧城市概念的兴起,各地建设智慧水务智慧排水的热情高涨,也有很多厂家都提出了智慧排水的解决方案,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容易误导决策者和参与者,因此有必要集中行业的力量,制定标准,规范智慧排水的建设。
1.0.2本规范适用于排水行业两大主体,一是政府,二是运营企业,适用范围涵盖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与运维的智慧排水项目全生命周期。
1.0.3目前各地各单位都有一些信息化基础,而且横向联系众多,智慧排水不是全新建设从头再来,它是对现有信息化成果的继承和升华。
1.0.4智慧排水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共享于数字政府资源目录,业务也是互驱的,因此应该全省一盘棋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
2术语与代号
2.1.1智慧排水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GB∕T37043-2018》,定义2.1.1,结合排水业务管理需求定义智慧排水。
2.1.2数字排水是智慧排水的必经阶段。
参考《CH/T9013-2012》,定义3.1,结合排水业务需求,定义了数字排水。
2.1.3参考《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2016),充实了排水设施及要素的定义。
2.1.4解释了排水管理业务的内容。
2.1.5实时感知排水信息、准确把握排水问题、深入认识排水规律、高效运筹排水系统。
参考《GB/T37093-2018》,定义3.3,结合排水管理的实际需求定义排水动态感知。
2.1.6排水数据包括工程竣工资料,巡查、维护、运行和维修资料,水质水量检测资料,各类事故处理报告,相关的电子文档、摄影和摄像等资料,排水管渠检查资料以及排水管渠图等资料。
按照《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2016)进行排水设施普查入库,并建立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及时对变更的数据及进行实地修测、校核。
排水数据资源还包括排水业务管理中形成的系列数据积累。
2.1.7数据平台是一种数据治理的方式,通过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同时统一标准和口径,是将数据加工以后封装成一个公共的数据产品或服务,让业务用户和管理用户能够方便地应用数据。
2.1.8业务平台,业务平台包括共享技术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
共享技术平台,引入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架构,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与数据中心和集成平台相结合,提供数据分析挖掘与通用业务支撑服务。
共享服务平台,采用专业化分工中心的理念,建设围绕业务需求的各个微服务应用,形成相应的通用业务中心,各业务中心承接大数据中心业务数据,形成数据分析模型,同时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通用业务支撑及数据接口服务,从而提升了前台应用调用后台业务资源的能力。
2.1.9随着排水业务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更新和修复大型整体式应用变得越来越困难。
云计算及互联网公司大量开源轻量级技术不停涌现并日渐成熟,催生了新的架构设计风格-微服务架构,能够对已有排水管理系统进行改造或新建微服务应用,通过提炼通用业务,适应排水管理系统建设快速迭代,有效减少软件重复投资,消除信息孤岛,沉淀数据价值,支撑排水管理业务持续开展。
微服务的特点包括:
1.按照业务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可运行单元,也就是服务单元;2.服务之间通过HTTP协议进行通信;3.自动化部署;4.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5.可以使用不同的存储技术;6.服务集中化管理;7.分布式系统。
2.1.10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对排水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拓扑关系,能清楚地反应排水管渠的逻辑结构关系;利用拓扑关系有利于排水设施的查询,例如,某个排水户的污水流经哪些管网,流入哪个污水处理厂;可以根据拓扑关系重建地理实体。
例如,根据排水管网流向构建污水分区、雨水“小流域”等。
2.1.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规定在排水管道设计中宜引入排水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校核。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发以来,排水系统数学模型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排水系统评估与设计改造验证的重要手段。
排水系统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可精确计算排水管渠在不同降雨和控制条件下的流量、水位、流速,预测地面积水发生的范围、深度和积水时间,精确量化排水系统能力和风险;通过对城市下垫面精细化的解析,能够精确地反映下垫面构成、不透水率和径流系数等排水设计参数,为城市内涝风险评估预警、提标改造方案优化、提高排水设施使用效率、厂站网联合调度等提供科学技术手段。
2.1.12参考GB∕T37043-2018,定义2.4.5,结合监测设备接入与管理需求定义了物联网平台。
通过不同通信协议,提供水质、水位、流量、运行工况等不同类型监测设备接入与管理功能,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标准的开放接口,对上层应用提供数据与服务的支撑能力。
平台通过数据服务为排水管理部门提供排水系统的运营管理服务,实现排水管理自动化、网格化、信息化。
解决各种终端设备数据通信协议异构、数据格式异构等问题,实现排水信息数据互操作与信息集成,支撑排水系统综合治理。
3基本规定
3.1智慧排水设施及要素管理分类
3.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明确提出的“全面普查摸清现状”。
现状普查是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普查数据的采集、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保障普查数据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的关键,同时也为普查数据的应用、建立城市排水防涝的数字信息化管控平台创造条件。
各地要督促辖区内各城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在现有档案资料基础上,综合运用现场探测、地理信息系统、在线监测等方法,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全面普查;直辖市及有条件的城市要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城市排水防涝数字化管控平台建设,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水平;其它城市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排水防涝数字化管控平台。
《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建城〔2019〕52号)提出,要依法建立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管网信息化、账册化管理。
落实排水管网周期性检测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基于GIS系统的动态更新机制,逐步建立以5—10年为一个排查周期的长效机制和费用保障机制。
所以各地市的排水管理单位应对排水设施及要素进行统一的信息化入库及管理,实现管网信息化。
3.1.2参考《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2016)对排水设施进行了分类。
3.1.3本条延续3.1.2,对排水设施按功能分类进行了罗列。
3.2智慧排水管理业务分类
3.2.1本条规定了智慧排水涵盖排水全业务领域,本质上就是数字化(账册化)和信息化的延伸。
3.2.2本条规定了智慧排水涵盖排水全业务领域,包括现状评估、工程规划建设、工程运行维护、应急调度和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
3.2.3本条规定了排水管理现状评估工作包含的基本工作内容。
3.2.4本条规定了排水设施工程规划建设工作包含的基本工作内容。
3.2.5本条规定了排水设施工程运行维护工作包含的基本工作内容。
3.2.6本条规定了排水管理预警及应急调度工作包含的基本工作内容。
3.2.7本条规定了排水行政管理工作包含的基本工作内容。
3.2.8本条从实施主体的角度将排水管理业务划分为政府排水监管和排水企业运维两类。
3.2.9本条阐述了政府排水监管的业务需求。
3.2.10本条阐述了排水运营企业的业务需求。
4基本体系架构
4.1智慧排水建设目标
4.1.1建立基于GIS的智慧排水系统有助于提高排水管理部门对排水系统的管理能力。
GIS技术已经成功在城市的多个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应用,借助GIS,排水管理部门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定位设施位置分布情况,轻松实现日益复杂的排水系统设施各种档案资料的管理。
《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中指出:
“云计算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着力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夯实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网络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指出:
“大数据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大数据是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大数据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智慧排水建设应顺应时势,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数字模型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摸清设施现状、防汛排涝应急指挥、排水管网改造、雨污管道分流改造、暴雨积水分析等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1.2摸清家底是实现智慧排水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应做到设施家底数据数量清晰、位置可视、质量可见,设施家底摸清后,按照同一套标准实现设施一张图管理,同一套统计成果供各管理部门共享共用。
4.1.3排水状态监测实时化有助于采集设施的实时运行数据,感知和推导设施的运行状态,为后续建设智慧化管理应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4.1.4设施管养工作是直接提高设施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优化管养,实现排水设施管养流程化,有助于提高设施管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间接加快设施质量提升的进程,支撑厂网河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
4.1.5作为排水系统的末端环节,系统中各环节的运行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污水厂的运行调度,要实现精细化的厂区运行调度,必须掌握系统中各环节的运行变化。
4.1.6安全生产管理应重视,开展各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必要的。
4.1.7实现排水应急调度科学化,有助于提高应急抢险效率,降低损失。
4.1.8强化监管,有助于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的开展。
4.1.9实现排水业务审批规范化,有助于提高业务审批的效率,同时能为后续的深化应用与分析提供基础支撑。
4.1.10目前实用性强的排水模型有SWMM模型(可以根据日变化系数、用地性质、人口密度等参数计算污水管道流量,可以模拟合流制管道或开发前后城区流域的单场或连续降雨的径流水量和水质等)、HSPF模型(可以模拟城市用地的径流水质及水文事件,能模拟流域在连续的降雨事件下的水量水质)、MIKE-SWMM模型(可以对排水系统的水文、水力及水质情况进行模拟)、STORM模型(可以模拟流域溢流、水质及水文水力)、QQS模型(能够利用根据经验公式计算总磷、总氮、COD、BOD、沉淀物、悬浮物的变化规律)等,能够为排水业务管理提供科学的智能化决策,如排水系统设计优化、内涝排水方案制定、泵闸联动调度预防城市防汛排涝、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调度等。
4.1.11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排水管理工作,需要排水管理部门立足养护管理、防汛排水等重点工作,着力发展民生排水,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履行政府职能,主动服务民生。
4.2智慧排水建设内容
4.2.1智慧排水建设过程实现各项目标所需要的技术要素包括物联感知、网络通信、数据资源、网络与基础环境、支撑平台、智慧应用、安全保障、标准体系、运行管理体系等方面。
4.2.2智慧排水动态感知,应以排水系统全过程、全要素感知为目标去建设,实时感知排水信息、准确把握排水问题、深入认识排水规律、高效运筹排水系统。
4.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J 15XX智慧排水建设技术规范 DBJ 15XX智慧排水建设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DBJ 15 XX 智慧 排水 建设 技术规范 条文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