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367252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29KB
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报告.docx
《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一.对试题的认识
本次试题,无论从知识点的全面考查,还是各类型题的设计,都是一份让人满意的试卷,能针对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一些需要重点强调的知识,设计出适合的题型,从不同的侧面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说出题人不仅能纵观全局,对教材的重难点的把握娴熟,而且考虑细致周全,不同的知识点应该如何考核,轻重应如何把持,份量应该怎样,都做到了心中有数,点点俱到。
不仅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让教师感到了学生在各种习惯上的漏洞,感受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考试概况
整体来看,从达到优A和优的人数分析,除了5、6班比较突出外,其余四个班优A率都在30%左右,达优率均在57%左右,差距不大;从达标率来看,6班最高达到了100%,5班、1班和2班均在95%左右,最差的是3班、4班,与前面的3个班级相差了10个百分点;从班级最低分来看,6班的最低分73。
5分,2班、5班最低53分,3班、4班分别是5分和25。
5分。
从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5班6班成绩遥遥领先,这与达优人数较多,不达标人数和低分人数近乎没有有很大的关系,1班2班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紧跟其后,3班4班的均分远远低于其它四个班,根本原因是不达标人数各占了4个,而且低分太低,仅此一项就足以使差距拉开很大。
三.典型错例分析
1、概念题。
(1)年级共性的问题。
错例:
填空第7小题“1小时30分=( )小时”
得分率:
在28张卷子中仅有3个人做对此题,得分率仅为7。
8%。
年级的得分率也只有10。
5%
错因:
本册书的前半部分没有专门的这样的单位换算,但确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可能遇到,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
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没有练习过这样的题目,遗忘了方法,因此导致大多数学生“1小时=(1。
3)小时”这种错误的结果。
首先,学生根本没有考虑“分”与“时”的进率是多少;其次,对于此类题目的方法究竟是该用乘法还是除法,也没有认真地回想。
作为老师,对于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一定要再练习,加强巩固。
(2)班级个性的问题。
错题:
填空第8小题“女生X人,比男生少5人,男生有(X+5)人,全班有( )人。
”
得分率:
班级得分率为60%。
错因:
学生的错误集中在表示全班的人数上,错误的答案有5X,X2+5,5-X,5X+5,X(X+5),X5……,可以看出一是,学生对于“女生人数+男生人数=总人数”这个数量关系,理解不深刻,不知道把条件中的女生X人和后面的男生(X+5)人合起来就是全班人数。
二是,部分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用得不太熟练,不太适应;三是,由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有些学生把它迁移应用到了加法中,对于X与(X+5)之间应该写的加号,也省略了,导致出错。
当然学生的这些错误与老师在教学时没能重点加强引导和强调是有联系的,多练习这方面的题目会好一些。
2、计算题。
全年级来看,计算题中没有特别典型的错例,学生的问题主要是个别乘除法数字计算出错,还有方程的检验格式上存在问题。
我所带的3、4班也零散的出现了一些错误,其中“10。
48+22。
56÷4。
7×5。
4”,出错相对多一些,正确率为61%,主要错在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上,说明教师对这方面的练习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应多加强练习,提高正确率。
3、作图题。
全年级的得分率为60%,班级的得分率为53%。
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不能想方设法的借助一些实物,提高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
4、应用题。
错例:
综合应用第32小题“有84名同学合影,说好价格是28。
5元,给5张照片,如果另外再加印每张2。
5元,全班每人要一张,一共需要多少钱?
”
得分率:
年级为60%,班级的得分率为50%。
出错的学生有些是计算的错误,还有一些是对题意没有理解透彻,没有形成一条清晰的解题思路。
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这些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的题中,缺乏必要的方法的引导,比如说如果自己就是合影中的一人,能不能设身处地的先弄清楚这件事情是在干什么,其实有时把数学问题变成生活的一个画面,变成自己的事情,学生理解起来会更清晰的,然后再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它。
5、附加题。
从得分情况来看,除了4班比较低外,其他各班都比较均衡,说明老师在思维方面的训练上,在分层练习上做的功夫不够,学生接触这方面的题目较少,今后注重题型的分层设计。
6、卷面。
卷面得分情况不好的班级是3班,仅为35。
7%,说明教师在书写方面抓得不够,习惯有待加强。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考试,3班、4班存在严重问题,与年级的最高班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分析原因如下:
1、班级人数较少,而待达标学生人数较多,低分较多,是造成3班、4班均分与其他班拉开较大距离的主要原因。
五(3)班郭军军有心脏病,考了5分,使班级均分降低了3分;赵小蝶、鹿登峰、王金鑫分别考了28。
5分、29分和33。
5分,三人共拉低了班均分近6分,四个不及格的学生使得班级成绩一路下滑;五(4)班同样也有待达标学生4个,共拉低班级均分6分。
这些不及格的学生,绝大多数在之前的考试中就曾有过不及格的现象,我也努力做到在课堂中去关注他们,提高回答问题的次数、优先批改他们的作业,让做得快的同学做完后一帮一跟着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反馈给老师,及时纠正错误,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把课内的问题降到最小,避免更多的负积累,把课内的功夫做足了。
但是在课后我真的是没有抽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一点一点地帮他们去补知识的漏洞,也许这就是我和其他成绩优秀老师的最大的弱势,也是使这些学生钻空子的原因。
在思想中,我一直是比较赞同和喜欢在课堂上下足功夫,尽量不占用课后的时间搞修修补补的工作,腾出更多的时间给自己学习研究的机会。
因此,可以说上课的40分钟,我的学生是紧张的,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步子一步步去理解知识,因此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尤其是达优的学生与1班2班差别不大。
但在课后需要对这些个别学生进行加强辅导的工作我没有做好,在作业上跟了,但跟得不紧,可能自己有时间时会盯着他们补完作业,没时间时他们也就半抄半写应付老师了。
我没能给他们形成一种压力,就是今天的作业今天必须完成,因此,他们身上的顽疾并没有很好的铲除掉。
在今后的教学中,辅差工作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多花时间跟着他们,哪怕一节课他们只做一道题,也要让他们弄清弄懂,每天循环往复,直到会做为止。
2、知识讲清讲到了,但没有练足练够。
在备课上,我没有偷过懒,对每节课知识点的把握和方法的指导上还是有一定的经验的,对于新接班,了解到学生基础并不是太好,更是放慢了进度,在课堂上层层带动,让学生多说方法,多说思路,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多数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但仅凭新授课上的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光有对知识的认识和清楚,而没有达到熟练的应用,就不能真正地形成数学能力。
将每节课中单一的知识点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或换种说法去描述,或顺向逆向更替,使得数学中的题型是很多的,虽然都指向一个内容,看似学过见识过,但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解答正确也是有困难的。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了解还是不够的,觉得很简单的问题,练过见识过,方法也在课上说得很好,就过去了,但没想到错的学生大有人在。
就拿这次考试中的那道选择题来说“2X与X2相比,大小(不能确定)”,这是做过的一道原题,上课时是学生举了例子验证过的,至少做过两次,但班里仍有40%的人出错。
填空题“正方形周长(4a)米,面积(a2)平方米”,是教材中的例题做过写过好多次的,仍有30%的学生出错,更不用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题目了。
今后教学中,在课上学生会说的基础上,课后加大练习的力度,尤其不能忽视一些极其简单或看起来简单的题目,在一段时间的周期内多反复的训练,直到巩固。
为了避免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忘记或生疏,还要在后续的学习中再返回头来,重复地练习。
3、与学生交流少,与家长沟通没有做到持之以恒。
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教学,但没能创设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还有哪些困惑。
虽然有时也爱开一些玩笑,但多数时候是比较严厉的,因为他们离自己的要求太远了,有些急着想弥补他们知识上的问题,而没能真正地贴近他们的生活。
而对于那几个不及格学生的家长,平时因为家庭作业和平时表现太差的问题,也沟通过。
举个例子,我给胡瑞敏的家长打电话告知她孩子不完成作业,她说孩子写了,确定是写了,我说孩子确实没写让她亲自过来看看,家长当即就说我没素质口气不对……,给梁晓旭的家长打电话打到了她姥姥那里,她姥姥说告了她的母亲了,会马上给我回电话,直到现在也没有接到过。
还有的不知道家长的电话,半个学期也没有叫过来家长的。
作为老师,我把能想到的办法,试过了,也许没能像班主任做工作那样,耐心地再打几次电话,再多沟通沟通,家长和老师之间没能形成一种合力,没能给这些不及格的学生形成一种压力,也许这些问题学生在你的这一节课里,在你的面前可以做得很好,但过后就是任由自己发挥了,没有共同的约束,就不可能有所提高。
今后为了这些不及格的学生能有所进步,我会抓住各种机会和创造各种机会与家长联系沟通,通过交流与对话,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共抓共管,尽量想办法摆脱教师一方什么都管的现状,也可以让这些不及格学生的家长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了解孩子的现状,理解老师的工作,认同老师的一些做法,使孩子有所提高。
五.判卷小结。
我们负责阅六年级数学卷,判卷情况来看,总体感觉基础较为扎实。
综合应用
(二)中,第34小题学生做得较差,关键是对于“调”的前后单位“1”的不同,掌握得不好,不能够抓住“总人数”不变来解决问题。
(3)错例:
填空第11小题“甲乙两个数的和是29。
7,如果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和乙数一样大了,甲数是(),乙数是()。
”
得分率:
3班、4班的得分率分别为21。
4%和24%。
年级的得分率为23。
3%。
错因:
好多出错的学生是用“29。
7÷2=14。
85”得到一个数,然后再移动小数点得到另一个数,学生的方法是先由已知的和平均分,再移动小数点。
可以看出学生的意识里这样的题并没有多难,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简单的拼凑处理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而题目本身蕴含着的更深层次的知识学生并没有感觉到,例如“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和乙数一样大了”这个条件的实质是“乙数是甲数的10倍”,而出题者的意图是变相的告诉“和”“倍”两个条件,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
用方程解决“和倍问题”确实是本册书中的一个知识点,但我们的学生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改变一种叙述的方法,学生是不能还原其本来面目理解其实质的,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一道奥数题。
(4)错例:
选择第5小题“小明的身份证号码是441900************,这是他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441900************,这位家庭成员是小明的()。
”
得分率:
3班、4班的得分率分别为25%和36%。
年级得分率为32。
6%。
错因:
好多出错的学生选择了“D、妈妈”,正确答案应该是“B、奶奶”。
学生只关注了如何从身份证号码的倒数第2位码分辨性别,而没有综合考虑两个身份证号码的出生年月,由此来判断年龄。
我认为出题者对一个知识点的关注和考查要远比我们任课教师深远,我们平时较为单一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上,考虑问题欠周全,应改变教学方式。
(5)错例:
选择第6小题“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下一个三角形,平移过去,成为一个长方形,在这个转化过程中,面积( ),周长( )。
”
得分率:
3班、4班的得分率为7%和12%。
年级得分率为10。
9%
错因:
从得分率来看,学生确实被考住了。
在“剪拼转化”的过程中,我们所关注的是“面积是否会变”,这在面积公式的推导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对于周长怎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期中 质量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