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名解问答.docx
- 文档编号:1367193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06MB
耳鼻喉名解问答.docx
《耳鼻喉名解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名解问答.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耳鼻喉名解问答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1.梨状孔:
鼻骨(上)与上颌骨额突(外)及腭骨突起(下)共同形成~。
2.固有鼻腔:
前界为鼻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外、顶、底四壁。
经鼻孔与鼻前庭相通。
顶壁为鼻骨与额骨鼻突构成;容嗅区黏膜的嗅丝通过筛板抵达颅
底壁前3/4上颌骨腭突,后1/4腭骨水平部
侧壁即鼻中隔,由鼻子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和上颌骨腭突组成
外侧壁由上颌骨、泪骨、鼻甲骨、筛骨壁、颚骨垂直板、蝶骨翼突构成
3.OMC:
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
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为~。
其通气和引流障碍,是发生各鼻窦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
4.利特尔区:
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
合,形成动脉丛,称之为利特尔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此区称为~。
5.克氏静脉丛:
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构成静脉丛,称~,为该部位出血的重要来源。
6.吴氏鼻—鼻咽静脉丛:
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的鼻后侧静脉丛,称为~,常是
后部鼻出血的主要来源。
7.生理性鼻甲周期:
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
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之为~。
其意义是促使睡眠
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8.脑脊液鼻漏:
即脑脊液自鼻腔漏出,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
破裂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见于先天性筛板、蝶窦骨缺损和颅前窝、颅中窝骨折或手
术外伤。
鼻腔镜手术损伤中鼻甲附着处的骨质(如筛顶)容易引起。
9.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
鼻骨位于梨状孔的上方,与周围诸骨连接,受暴力作用易发生骨折;
如鼻根眦部受伤使鼻骨、筛骨、眶壁骨折。
10.击出性骨折:
是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压力骤增,致使眶底薄弱处骨折;骨折片、眶软组织、眼
肌等随之疝入上颌窦。
其中单纯性眶底爆折的大多数发生在眶底后侧,临床上以车祸
居多,其次为斗殴。
11.鼻疖:
是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葡菌为主要的致病菌。
多因挖鼻、拔鼻毛使鼻前庭皮肤损伤所致,也可继发于鼻前庭炎。
机体抵抗力低时,易患此病。
12.变应性鼻炎:
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为主要特
点,常伴有鼻窦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可分为常年性、季节性;间歇性、持续性。
13.鼻息肉:
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
床特征。
14.Widal三联征:
鼻息肉患者同时伴有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则为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
15.鼻中隔偏曲:
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
痛等。
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类型有C形、S形,或呈尖锥样突起(骨棘或矩状突),或呈由
前向后的条形山脊样突起(骨嵴)。
16.眶尖综合征:
蝶窦炎引起眶壁骨膜下脓肿时,可波及视神经孔和眶上裂,引起~,即眶周皮肤感觉障
碍、上睑下垂、眼球固定(眼肌麻痹所致)、复视甚至失明等症状。
17.黏液囊肿:
是鼻窦囊肿中最为常见者。
单侧多见,好发于筛窦,其次为额窦,上颌窦较少见,原发于
蝶窦者罕见。
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10岁以下儿童罕见。
囊肿增大时,可累及其他鼻窦,
如筛窦囊肿多较大,可侵犯眼眶和颅底。
囊肿可继发感染演变成脓囊肿,危害较大。
18.黏膜囊肿:
可发生于任何鼻窦,但多见于上颌窦,常位于上颌窦底壁或壁。
多为单侧,生长缓慢。
囊肿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自然破裂,囊液经窦口流出。
常无症状,多在鼻窦影像检查时发现。
19.FESS:
即功能性鼻窦镜外科,功能性鼻窦镜手术是70年代中期在传统的鼻窦手术的基础上建立
的崭新的慢性鼻窦炎外科治疗方式。
手术以剔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病变,特别是前组筛
窦的病变,恢复窦口引流和通气功能,即通过小围或局限性手术解除广泛的鼻窦阻塞性病变。
20.咽隐窝:
咽鼓管圆枕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处凹陷称为~,其上方与颅底破裂孔邻接,是鼻咽癌好
发部位之一。
21.咽峡:
由上方的腭垂(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舌腭弓和咽腭弓共同构成的环形狭窄。
22.咽后隙:
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相当于第1、2胸椎平面,
在中线处被咽缝分为左右两侧,且互不相通,每侧咽后隙中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
在婴幼儿,咽后隙有较多淋巴结,儿童期逐渐萎缩,至成人仅有极少淋巴结。
扁桃体、口腔、鼻腔后部、鼻咽、咽鼓管及鼓室等处的淋巴引流至此。
23.咽旁隙:
又称咽侧间隙或咽颌间隙。
位于咽外侧壁(咽上缩肌)和翼肌筋膜之间,与咽后隙仅一薄膜相隔,左右各一,形如锥体。
锥底向上至颅底;锥尖向下达舌骨;
侧以颊咽筋膜及咽缩肌与扁桃体相临;
外侧为下颌骨升支、腮腺的深面及翼肌;后界为颈椎前筋膜。
以茎突及其附着肌为界又分为前隙(肌隙或茎突前隙)和后隙(神经血管隙或茎突后隙)两部分。
前隙较小,有颈外动脉及静脉丛通过,侧与扁桃体毗邻,外侧与翼肌紧密相连;
后隙较大,有颈动脉、颈静脉、Ⅸ、Ⅹ、Ⅺ、Ⅻ神经、交感神经干通过,颈深淋巴结位于此。
向前下与下颌下隙相通;向、后与咽后隙相通;向外与咬肌隙相通。
24.咽淋巴环:
咽黏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主要由咽扁桃体(腺样
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锁、咽后壁淋巴滤泡、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构成环。
环
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
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咽部淋巴均流入颈深淋巴结。
25.急性咽炎:
是咽黏膜、粘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累及咽部淋巴组织。
此病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
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常见于秋冬季及冬春之交。
26.慢性咽炎:
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慢性炎症。
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
见于成年人。
病程长,症状顽固,较难彻底治愈。
27.急性扁桃体炎:
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
很常见的咽部疾病。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在春秋两季气温交替时最易发病。
28.慢性扁桃体炎:
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
变为慢性炎症。
29.腺样体肥大:
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为最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到成人则基
本消失。
若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者,称~,多见于3~5岁儿童,成年罕见。
30.腺样体面容:
儿童腺样体肥大时,长期口呼吸,可影响面骨发育,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
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
31.OSAH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
通气不足,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
集中等病征,并可导致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此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疾病。
通常指成人在7小时的睡眠时间,至少有30次
呼吸暂停,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流通至少10秒以上;或呼吸暂停指数大于5
32.AHI: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
AHI=(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睡眠时间。
33.弹性圆锥:
其前端附着在甲状软骨板交角线的面近中线处,后端位于杓状软骨声带突下缘。
前后附
着处游离缘边缘增厚形成声韧带,向下附着在环状软骨上缘中前部形成环甲膜,其中央部
分增厚形成环甲中韧带。
34.三凹征:
吸气性呼吸困难的主要表现为吸气运动加强,吸气时间延长,由于吸气时空气不易进入肺,
此时胸腔负压增加,出现胸廓周围组织凹陷,如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剑突下出现凹陷,
临床上称之为~,严重者肋间隙也可发生凹陷。
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喉部发生阻塞性病变者。
35.四凹征:
喉阻塞引起吸气性软组织凹陷时,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于
吸气时向凹陷,称~。
36.闭合性喉外伤:
指钝器撞击或挤压而颈部皮肤无伤口的喉外伤,又称喉挫伤。
临床表现为:
喉痛、声嘶、咯血、颈部皮下气肿、呼吸困难。
37.急性会厌炎:
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可引起喉阻塞而窒息死亡。
成人、
儿童均可患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见。
38.声带小结:
又称为歌者小结,典型的声带小结为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
39.声带息肉:
好发于一侧或双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边缘,为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
物,常引起声音嘶哑。
多为发声不当或过度发声所致,也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40.喉阻塞:
又称喉梗阻,系因喉部或其临近组织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是耳鼻咽
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若不速治,可引起窒息死亡。
由于幼儿喉腔较小,黏膜下组织
疏松,神经系统不稳定,故发生喉梗阻的机会较成人多。
41.气管切开术:
是一种切开颈段气管前壁、插入气管套管,并通过气管套管呼吸的急救手术。
42.气管异物:
有源性和外源性两类,一般所指的属外源性,即外界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所致的疾病,
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重者可致窒息死亡。
43.纵隔摆动:
气管异物部分阻塞一侧支气管,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使纵隔随呼气、吸气向两侧摆动;
如异物相对固定,形成呼气性活瓣,则呼气时气管变窄,空气排出受阻,形成患侧肺气肿,
使患侧肺压力大于健侧,纵隔向健侧移位。
若为活动性异物,异物随吸气下移,形成吸气性活瓣,吸气时空气进入受阻,患侧肺含气
量较健侧少,形成患侧肺不,深吸气时纵隔向患侧移动。
44.光锥:
耳镜检查鼓膜时,自脐下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三角形反光区,是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反
射而成。
45.Corti器:
即螺旋器。
位于基底膜上,自蜗底至蜗顶全长约32mm,由、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
等组成。
为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46.
空气传导:
47.骨传导:
即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
48.坏死性外耳道炎:
是一种特殊的弥漫性外耳道炎,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进行性坏死,可致颞骨
和颅骨骨髓炎,并发多发性神经麻痹,其中以面神经麻痹最为常见,故有“恶性外
耳道炎”之称,实际并非恶性肿瘤。
患者多数是老人和糖尿病患者,致病菌常为铜
绿假单胞菌。
严重者感染可侵及颞下窝,也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脑软化而死亡。
49.分泌性中耳炎:
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冬春季多发,是儿童
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
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黏液。
急性多在8周以,慢性则大于8周未愈。
50.灯塔征: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一般开始甚小,不易看清,彻底清洁外耳道后,方见穿孔处有搏动亮
点,称之为~,实为脓液从该处涌出。
51.隐蔽性中耳炎:
许多早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具有~的发病特点。
52.耳硬化:
是骨迷路发生反复的局灶性吸收并被富含血管和细胞的海绵状新骨所替代,继而血管减少,
骨质沉着,形成骨质硬化病灶而产生的疾病,可分为镫骨耳硬化和耳蜗耳硬化。
53.镫骨耳硬化:
耳硬化是骨迷路发生反复的局灶性吸收并被富含血管和细胞的海绵状新骨所替代,继而
血管减少,骨质沉着,形成骨质硬化病灶而产生的疾病。
其中病变位于前庭窗,引起镫
骨固定者,称~。
54.耳蜗耳硬化:
耳硬化是骨迷路发生反复的局灶性吸收并被富含血管和细胞的海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耳鼻喉名解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