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演出对旅游景区的影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 文档编号:13666767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34.50KB
实景演出对旅游景区的影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实景演出对旅游景区的影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景演出对旅游景区的影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让实景演出走得更远?
日前,中外专家在2009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就此展开了激烈讨论。
不是每个景点都能搞实景演出
“《印象·
刘三姐》的成功,得益于演出的模式和创意定位的准确。
”《印象·
刘三姐》总制片人梅帅元说。
今年“十一”期间,《印象·
刘三姐》每天连续演出三场,每天接待观众1万多人次。
“大舞台、大制作、大产出、大展示,四大特点使大型实景演出方兴未艾。
”文艺评论家张燕玲认为
“不过,不是每个景点都能搞实景演出。
”梅帅元说,如果当地景点景区的游客每年少于两三百万人,就很难成功。
游客量决定投资量,高投入不一定有高回报。
此外,气候对露天的实景演出影响很大。
由于桂林气候宜人,《印象·
刘三姐》基本做到了全年演出,可以保证票房收益。
《天骄·
成吉思汗》每年只能演三个半月;
而每年冬天,《印象·
西湖》的演员则必须面对寒冷的天气。
实景演出如何走得更远?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认为,《印象·
刘三姐》如能进行后续开发,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优秀剧目,可以拥有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生命力。
他建议,《印象·
刘三姐》可进一步和动漫、游戏等产业结合,开发更多为青少年所喜爱的时尚文化产品,不但包括演艺、票务、培训、餐饮以及周边服务等产业,还要和动漫、游戏、娱乐等开发结合,形成一个更加广泛的战略联盟,才能把实景演艺产业做强做大。
梅帅元则认为,应把实景演出变成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
他说,现在,整个桂林都在宣传《印象·
刘三姐》。
酒店、餐馆、导游、司机等的收益都和它相关。
一旦有这么多百姓都在同“吃”这碗饭时,就会自发地来维护和宣传。
还有专家指出,大型实景演艺不能盲目跟风,不能一味拷贝别人的成功模式,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地域、文化和市场的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否则,大投入也未必能出精品。
创造不一样的产品,走有市场前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景演出这个“香饽饽”才不会变成“烫手山芋”。
文/庞革平
(二)
近年来,大型实景演出在国内一些旅游景区悄然兴起,其中最具知名度、引起最大反响的莫过于广西桂林阳朔的《印象·
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这台由张艺谋出任总导演的演出以其气势恢宏的山水实景舞台、变幻莫测的五彩灯光、宛如天籁的缥缈音乐、返朴归真的造景和清新隽永的舞美为观众打造了一场梦幻般的视觉盛宴。
许多观众看过之后都认为这是自己所看到过的最震撼人心的演出。
时至今日,《印象·
刘三姐》已成为阳朔的一张旅游王牌,2003年国庆黄金周推出以来,观众达数十万人,使这个中国最早接待外国游客的县城再次成为吸引游客的强大磁场。
刘三姐》不是自然景点,它只是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舞台剧,但现在每晚上平均吸引四千名以上的游客。
”桂林市副市长潘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印象·
刘三姐》现在每晚演两场都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它已成了桂林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典范”。
潘建民还说了一个趣事:
碰上大雨天,《印象·
刘三姐》无法演出,阳朔的啤酒鱼大排档生意要清淡60%以上。
《印象·
刘三姐》的成功,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向城市发展。
参加演出的300多位农民,每月可以领到600元人民币的工资,连剧中那头温顺可爱、憨态可掬的水牛,每月也可领到300元“出场费”。
更可喜的是,演出催生的旅游新景点———东街,这条原本幽静的山道因大量游客的出入和停留,成为阳朔县政府开发的热土。
正是由于《印象·
刘三姐》在推介阳朔旅游和广西民族文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这部演出去年被中国文化部评选为第一批“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印象·
刘三姐》的成功运作,表明一场好的大型实景演出是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展示景区形象和魅力的一种新形式。
有《印象·
刘三姐》珠玉在前,近期广西又有两个景区也在策划进行类似的表演。
北海海里海斜阳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投资3亿元开发《渔歌还珠情》这个大型海景歌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北海市再打造一个新的旅游品牌景点。
宁明花山旅游区开发规划也有意开辟20公里的江岸实景舞台,安排村民进行洗衣、对歌、牵牛劳作等农俗表演,并配以风声、松涛声、波浪声,形成一个壮族夜生活的生动场景。
自然与文化的巧妙结合
这些项目力图集惟一性、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身,打造演出的革命、视觉的革命。
在体现内容各异的同时,大型实景演出也具有众多的共性:
首先就是以具有当地的代表性的自然实景作为演出剧场,也是展示的主要对象。
如《印象·
刘三姐》以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广袤无际的天穹,构成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剧场。
《渔歌还珠情》计划在海面上搭建演出平台,以广阔的海面为背景,数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几百只渔船配合演出。
运用高科技手段将无数条水雾喷向空中,配以奇特梦幻灯光和激光照射,形成神奇、梦幻、海市蜃楼般的歌剧背景。
花山景区则以明江为舞台,古朴的骆越崖画作背景。
如果演出成功,对景区形象和经济的拉动效应将十分明显。
刘三姐》的成功不仅推动了桂林漓江旅游热潮,而且使阳朔整个县成为一个热门的大景区。
可以想象,北海斜阳岛在海景歌剧的推动下很可能成为北海旅游的新明珠。
而宁明花山也想通过演出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依托实景剧场反映当地民族传统文化,既是旅游项目,更是文化项目,是旅游与文化的天作之合。
刘三姐》堪称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的创作之大成,把广西举世闻名的两大旅游、文化资源———桂林山水和“刘三姐”的传说进行巧妙嫁接和有机结合,让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通过演出观众可以感受到广西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的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魅力;
北海的《渔歌还珠情》以珠还合浦、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为历史依托,展示北海独特的疍家风情和文化;
宁明花山则计划以当地壮族文化作为表现主题,展现南疆秘境壮族人民的夜生活。
在民族传统文化日渐被现代文明磨蚀的今天,大型实景演出为挖掘、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有效形式,也为景区提供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正如湖南某旅游社经理所说,以前她带团到桂林都是游玩象鼻山和芦笛岩等常规景区,感觉桂林的旅游资源只有自然风光,没有文化景点。
但到达阳朔特别是在欣赏《印象·
刘三姐》后,她的这种观念彻底改变了,《印象·
刘三姐》总是出其不意地给她惊喜,堪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完美结合。
美丽背后的理性与责任
刘三姐》的成功,也吸引了国内许多景区计划打造类似的大型实景演出。
据有关报道,国内的南京玄武湖景区、云南大理景区、杭州西湖景区最近向张艺谋导演组抛来“绣球”,张艺谋也有心将“张氏实景演出”发扬光大,前段时间还委托《印象·
刘三姐》的另两位导演王潮歌和樊跃挨个去那些地方踩点考察。
各地景区在看到实景演出的火热景象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项在投资、艺术和技术方面都投入巨大的繁杂工程。
据广西文化厅厅长容小宁介绍,《印象·
刘三姐》桂林山水实景演出的构想最早始于1998年7月份。
为什么会耗时五年之久才开始进入实际彩排阶段呢?
他说,主要是前期在资金方面走过了一些弯路,而后三年,则是由于在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艰难探索。
容小宁说,原来最早参与投资《印象·
刘三姐》项目的一家香港公司实际上并无实力,后因股东分歧于2000年正式退出。
广西方面重新寻找投资者,2000年后,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始介入。
此后三年半时间里,为了创新,在项目的设计上,张艺谋数易其稿。
2003年国庆节推出后又根据各方面意见进行大规模的修改,直到2004年3月份才定下现在演出的版本。
刘三姐》副导演王潮歌说:
“实景演出和外景演出不一样,这是不可重复的演出,因此必须要有好的创意。
今年我们打算要启动一个实景演出的项目,但是从操作技术的层面上讲非常难,因为不能套用《印象·
刘三姐》的模式。
张艺谋特别追求完美,如果没有好的创意,他宁愿任何实景演出都不导演。
刘三姐》得益于拥有张艺谋这样的色彩和视觉艺术大师,以及他手下富有执行力的团队。
据了解,北海有关企业正计划邀请国内最高级别的导演编剧组成创作班子,邀请国际大导演吕克贝松加盟,把《渔歌还珠情》打造成国际旅游文化品牌。
运作大型实景演出,环保也是景区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刘三姐》可以说做得很成功。
投资者和政府达成了默契,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现在,歌圩几乎全部被绿色覆盖,里面种植有茶树、凤尾竹等,加上所植草皮,绿化率达到了90%以上。
灯光、音响系统均采用隐蔽式设计,而且经过环保部门检测,不对环境造成影响。
水上舞台全部采用竹排搭建,不演出时可以全部拆散、隐蔽,对漓江水体及河床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观众席依地势而建,梯田造型,与环境协调,同时也考虑到了行洪的安全。
就连所设的两座厕所也是引进韩国技术,建成目前国内领先的生态环保厕所,厕所的污水不直接排入漓江而是循环使用。
(广西记者站 孟萍)
(三)
新华网海南频道3月26日电(记者周慧敏)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日前在海南举行,其中的文化体育与旅游主题论坛就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做了广泛讨论。
在中国,把文化和旅游结合的一个典范是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尤其是《印象·
刘三姐》《印象·
丽江》,极大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然而,作为《印象》系列的第四部作品,《印象·
海南岛》却演绎着不同的命运。
同为《印象》系列,同样是旅游与文化“联姻”,为何有着不同的命运?
丽江》与《印象·
海南岛》之别
记者今年3月在云南丽江观看了《印象·
丽江》。
3月的丽江,空气中充满了寒意。
虽然是旅游淡季,但蓝月谷剧场依然十分火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顶着冷风看完了1个半小时的演出。
在玉龙雪山的衬托下,纳西族、藏族、白族、彝族、苗族等10个丽江世居少数民族的500多名演员在剧场中奔跑、高歌、喝酒、划拳、恋爱、殉情……为游客献上了一场“荡涤灵魂的盛宴”。
这台大型实景演出已经成为游客感受丽江文化、体验民族特色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据了解,《印象·
丽江》自2006年5月演出以来,客流量逐年递增,2009年接待观众138万人,相当于每天接待3000多名观众,演出收入超1.5亿元。
相比较,投资近2亿元的《印象·
海南岛》在2009年4月公演时虽以其高科技效果吸引了一些眼球,但短暂的绚丽过后,是长时间的落寞。
近一年来,能容纳1500名观众的海胆剧场内,上座率一直不佳,一般观众数只占座席的三分之一。
记者从海南部分旅行社了解到,在报团的游客中只有10%的游客愿意观看《印象·
海南岛》。
同为《印象》,缘何命运不同?
在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开幕之际,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受组委会邀请观看了《印象·
不少记者观后有一个共识:
缺乏艺术内涵,缺少海南本土文化。
一位来自北京的记者说,《印象·
海南岛》只是一个现代时尚的高科技产物,就像好莱坞制作的商业片,除去绚烂光鲜的外壳,内里却显得单薄空洞。
许多看过《印象·
海南岛》的观众认为,节目单靠声嘶力竭地颂扬大海,而海南少数民族和本土文化元素却成了点缀,缺乏内在的神韵和激动人心的力量。
除了热闹之外,演出没有留下多少让人联想、回味的东西。
反观《印象·
丽江》,在舞台上的少数民族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虽然没有漂亮的外表和专业的表演训练,可他们充满浓郁少数民族气息的本色演出,发自肺腑的真情道白深深地感染了观众,令原本不了解丽江文化的许多观众泪流满面。
他们说,这是一场用灵魂书写的演出。
可见,《印象·
丽江》通过丽江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感染了无数游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景 演出 旅游 景区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