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地基处理实例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650063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68.07KB
整理地基处理实例Word格式.docx
《整理地基处理实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地基处理实例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地基处理的目的和要求:
1、复合地基承载力fk≥160Kpa;
2、地基整体刚度均匀。
三、地基处理方法:
1、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碴土桩及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淤泥置换法;
2、成孔直径φ1400mm,平均成桩直径φ2600mm,处理深度5m;
3、桩体填料为:
碴土(碎砖瓦、混凝土块、石料、工业无毒废料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
四、处理效果:
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国家级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结论为:
承载力标准值fk≥200Kpa,整体刚度均匀,满足设计要求。
五、结论:
本工程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碴土桩进行施工,在施工中穿透了由各种垃圾回填的大厚度杂填土坑,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处理后的地基刚度均匀。
这一实例说明,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技术在处理大厚度杂填土地基,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北京时代庄园西区工程建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苑来广营乡红军营村北,拟建住宅为12栋5-6层混合结构住宅楼。
原场地为鱼塘,其含水量高,淤泥较厚,后经清淤及碴土回填,故场地表层分布较厚的人工堆积房碴土,土质松软,软硬不均,无法保证本工程的设计要求,需对该地基进行处理。
开发建设单位经对几种地基处理方案比较后,决定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碴土桩对该地基进行处理。
施工时间2001年,成桩数量1224根。
1、复合地基承载力fk≥180Kpa;
1、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碴土桩;
2、成孔直径φ1400mm,平均成桩直径φ2400mm,处理深度5m;
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对该地基进行检测,其结果是经孔内深层超强夯技术处理的12栋楼的地基,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实例三
工程名称:
北京时代庄园住宅小区东区高含水量杂填土地基处理
北京时代庄园东区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苑来广营乡红军营村北。
拟建住宅楼原场地为多个鱼塘,由于工期较紧,建设单位未将鱼塘内的水排放和清淤,就直接用渣土回填,故杂填土下部还存有含水量较高的淤泥土。
地基处理方法经过几种方案比较后,决定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碴土桩对该地基进行处理。
2002年,成桩数量:
1064根。
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国家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对该地基进行检测,其结论为:
由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处理的时代庄园东区12栋楼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全部满足设计要求,而且整体刚度均匀。
由于时代庄园东区的原鱼塘积水和大厚度淤泥没有进行清淤和碾压,在地基处理施工中地表多处出现冒水、冒砂、冒淤泥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对软弱的桩间土部位采取了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淤泥置换法,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
这一实例说明,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技术在处理含水量较高、大厚度淤泥质土时有其独特的优势。
复杂岩溶地基处理实例
1 工程概况
广西某市中心广场拟建一座24层的贸易大厦,该大厦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土洞发育。
基坑北5m紧邻七层高的图书馆及四层高的电影院,南面相距4m处为该市主干道。
地基处理施工难度大,施工中引进一些新的施工措施进行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楼为一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4~4.4m,采用一柱一桩独立基础形式,单桩最大垂直荷载21000kN。
原设计为先开挖基坑,四周用毛石砌挡土墙,坑内采用人工挖孔桩。
由于人工挖孔桩施工中抽取大量地下水,造成电影院、图书馆多处开裂,建筑物地基有向下滑移现象,同时挖孔桩没办法穿过多层溶洞,施工难以进行,造成停工。
在此情况下,对该项工程进行了基础设计修改,采用冲孔和挖孔灌注桩相结合,并制订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施工程序,以保证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及施工的顺利进行。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及桩孔的超前钻资料,基坑开挖已经挖除了人工填土层及淤泥层,基坑底地下有6~9m厚的履盖土层,其下为灰岩。
该地区属于岩溶发育区,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土洞、溶洞发育,尤其主楼部位岩洞最为发育,最深溶洞达32m,方向呈多方位;
洞的大小不一,最大的顶底板间距21m,最小的仅有十几厘米,有的溶洞全被充填或部分充填,有的为空洞并形成地下暗沙。
土洞埋藏较浅,常发展到地面。
多层溶洞分布在不同的平面上,岩面起伏不平,高差较大并发育有大量溶槽、溶沟等。
大部分基岩上部为块状风化堆积层,充填有黑色淤泥,且厚度大。
该场地地下水属于潜水及岩溶裂隙水,地下水系与相离不远的义昌江相联,场地地下水位高,常高于基坑底面,且流量大,为紊流状态。
有的地段钻孔或桩孔地下水往上涌,有的溶洞夯穿时,数台抽水机也无法灌满,所灌浆水进入地下暗河流进义昌江。
3 岩溶地基处理方案
由于地基复杂,普遍存在土洞、溶洞,因此该楼采用一柱一桩的形式,要求桩端置于稳定完整的微风化基岩上。
a.在每个桩孔上钻进1~3个超前钻孔,钻孔深度进入稳定持力层不小于5m。
主要目的:
查明每个桩孔的地层结构及分布特征;
查明土洞、溶洞分布及大小、规模、连通程度、充填情况;
查明强风化层厚度,溶洞顶板厚度;
查明稳定持力层的准确顶面标高及其标准承载力;
初步判定地下水类型、大小及流向。
b.根据超前钻孔资料及建筑荷载进行桩的选型设计。
当桩孔下无溶洞或厚层强风化带时,采用人工挖孔桩处理地基,人工挖孔桩要求进入稳定微风化岩石不得小于0.5m,对于起伏较大的持力层面,可打成30cm宽的台阶;
当桩孔下有溶洞或厚层强风化带时,采用大直径冲孔灌注桩处理地基。
要求该桩穿过溶洞、土洞或厚层强风化带,进入稳定持力层不小于一倍桩径。
c.关于地下水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冲孔灌注桩,采用泥浆护壁,水下灌注,无需抽取地下水,避免了深层岩溶裂隙水的抽取导致周围建筑物的变形;
人工挖孔桩部分,毫无疑问要抽地下水。
前阶段工作中由于抽取地下水把相邻的电影院、图书馆拉裂,两边道路下沉,导致地下水管道破裂。
因此,为了使施工中不再出现上述情况,必须采取调整施工程序等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严格监测周围建筑物裂缝发展动向。
4 地基处理施工
施工分为两个部分,即冲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
4.1 冲孔灌注桩施工
该施工主要难点为如何在具有多层溶洞的岩溶区成孔,如何堵住泥浆渗漏及砼流失,如何保证冲孔进尺及清除孔底沉渣。
每当打穿一层溶洞时,经常出现如下情况:
a.孔内泥浆迅速流失,因岩溶水系与义昌江联通,两台3PN泵供水也无法使孔内满上来,出现地面孔口塌陷,产生一大漏斗,不仅不能施工,而且经常危及钻孔及人身安全,有时连钻机撤出的时间都没有;
b.溶洞或裂隙水流入孔内,破坏泥浆,泥浆比重减少或变成清水,孔底出现厚层沉渣,无法反浆,更不能进尺,使工程无法进行。
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向孔内回填大量粘土,目的是堵漏,同时也寤鞒煽住?
br>
小裂隙的漏浆,粘土可不必装袋,可直接倒入孔内,水泥需整袋抛入,使其沉底,操作方法同上。
当再次打穿下一层溶洞发生漏浆时,重复上述工作,直到完成一个桩孔为止。
这样施工的结果是堵住了漏浆,堵住了溶洞,保证泥浆质量且能正常返浆,正常进尺,同时在灌注砼时,不会出现大量超灌。
如63#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桩径1.6m,桩长21m,上覆土层厚5.5m,其下为多层分布的溶洞,遇大小溶洞4个,发生强漏浆6次,为堵漏造浆共用318包水泥,直接用于堵漏费8600元。
经比较,上述方法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施工方法。
与之相比,在此场地也曾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直径500mm,结果是1)因泥浆流失过大,无法补足泥浆;
2)长期钻进,出现大面积地面塌陷;
3)孔底难清除沉渣;
4)砼灌入量无法控制。
在仅钻成的两个孔中,孔底几米厚度沉渣无法清除,其中一孔12h灌入几十立方砼,不知流向何处。
4.2 挖孔桩施工
对于人工挖孔桩,按常理是最简单的施工方法。
由于该地层含有大量地下水,抽取地下水已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如何达到最经济最安全的施工成为第一难点。
经认真分析,充分了解该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与周围建筑的联系,并对建筑物已开裂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抽取大量地下水是导致周围房屋开裂、地基下沉的最主要原因,如要对基坑周围进行全面的帷幕防渗,耗资巨大,同时岩石裂隙水未必能堵住。
最后采用了不增加投资的方案,只对施工程序进行了调整。
通过施工程序调整,设法改变水的渗透路径;
分散施工,不能成片连续开挖,每隔3~5个桩孔开挖一个;
先施工水量较小的桩孔,如果发现水量较大的桩孔,停止抽水,不再向下施工,严格控制抽取地下水量;
每挖成一个桩孔,验收后立即灌注砼,堵住水的部分渗透路径;
严格监控周围建筑物的裂缝。
事实证明,按上述原则要求进行施工,顺利、安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保证了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如果不按此程序施工,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例如,当时现场为了进度,同时开挖4孔,同时抽水,结果4h后观测发现周围建筑物裂缝加大,石膏断裂。
紧急停工后再按程序施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施工安全顺利。
再次证明经过施工程序的控制,安全施工可以得到保证。
结束语
1)岩溶地基处理有很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需因地制宜地设计和选择施工方法。
2)岩溶地基采用冲孔与挖孔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处理,既经济,又避免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如抽取大量地下水,引起周围建筑物的下沉开裂,人工挖孔难以穿过多层溶洞等问题。
3)冲孔桩处理复杂岩溶地基行之有效,有较大的可靠性。
4)采用袋装粘土及水泥填堵溶洞及防渗堵漏,行之有效,且最为经济,同时保证成桩质量,避免大规模超灌砼。
5)在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条件下,调整施工程序,严格控制抽取地下水量,只要施工程序合理,完全可以无需任何防渗措施,可以进行安全的人工挖孔桩施工。
大方电厂和盘南电厂地基处理实例简介
一、大方电厂
1.地质概况
1.1地形地貌
大方电厂新建工程装机容量为4×
300MW,厂址位于大方县大方镇新铺村境内,距大方县城约10公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 地基 处理 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