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初中古文点击130篇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646151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80
- 大小:91.40KB
最新上海初中古文点击130篇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上海初中古文点击130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上海初中古文点击130篇Word文档格式.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富者曰:
“子何时而往?
”曰:
“吾一瓶一体足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东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是本文一大特点,请你从蜀鄙之僧去南海部分内容为例,说说本文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有两个“子何恃而往”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吾一瓶一钵足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贫者语于富者曰()
9、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0、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什么不同?
11、第一段交代了所讲故事的 和 。
12、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3、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4、贫富二僧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15、“从天下不有难易乎”到“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是什么关系( )
A、从一般之事到个别之事 B、从具体之事到抽象之事
C、从具体之事到具体之事 D、从一般之事到一般之事
参考答案
一、1.彭端淑清;
求学,做学问。
2.边境;
到;
凭借;
尚且;
相距;
难道
二、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第1自然段
三、
4、提出论点
5、贫和尚认为去南海一瓶一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认为雇船去南海;
第二年贫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行动。
6、第一次探询。
第二次轻视。
8、雇船;
从;
告诉
9、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
意在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10、第一次是疑问的语气,第二次是鄙视的语气
11、时间;
地点
12、为开篇的论点提供依据。
13、总结全文,是全文的结论。
14、说明了在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重要的是主观的努力。
15、A
二《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不如地利》
二、根据内容填空:
1、孟子,名,时期的思想家。
本文选自《》。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3、文中用“攻而不胜”和“委而去之”的例子有力的证明了“”和“”的观点。
4、孟子用“”“”“”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并强调了“”的重要性。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手法论证了“得道”的重要性。
7、请写出本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至今仍然被人们经常引用的两个语句:
三、解释加点字:
1、地利不如人和()()
2、七里之郭()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5、委而去之()()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域民不衣封疆之界()
8、以天下之所顺()
9、攻亲戚之所畔()()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环而攻之()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环而攻之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寡助之至
D、天下顺之E、攻亲戚之所畔
五、翻译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答案:
二、1、轲,战国《孟子》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天时、地利、人和人和
5、排比地利不如人和
6、对比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地利不如人和(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得人心,上下团结)
11、七里之郭(指外城墙)
1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这是)
1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指内城墙)(护城河)
14、委而去之(抛弃)(离开)
1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16、域民不衣封疆之界(限制)
17、天下顺之(服从)
18、攻亲戚之所畔(同“叛”,背叛)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建立威信)(兵器)
11、环而攻之(围)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D)
环而攻之代词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
寡助之至到
天下顺之代词
攻亲戚之所畔去独
1、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的帮助就少。
2、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川地势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只靠锐利的兵器。
3、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4、适宜作战的天气不如有利作战的地形,有利作战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团结。
三《橘逾淮为枳》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
’王曰:
‘何坐?
’曰:
‘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
”身边的人回答说:
“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
‘这人是干什么的?
’我回答说:
‘是齐国人。
’您问:
‘犯了什么罪?
‘犯了偷盗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
“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官吏回答说:
“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
“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
“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因为水土不一样。
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
”楚王笑着说:
“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
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试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晏子将使楚
为一说,使与书俱
2、臣请缚一人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吏二缚一人诣王
4、齐人也,坐盗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缚者曷为者也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6、齐、如此好人固善盗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7、其实味不同
比皆良实,志虎忠纯
8、水土异也
然往来视之,常无异能者
渔人甚异之
9、入楚则盗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
10、寡人反取病焉
未果,寻病终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11、何以也
何为者也
何坐
所以然者何
二、句子解释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所以然者何?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三、内容理解
1、楚王羞辱晏子的方法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
2、晏子在论辩中提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用意是什么?
3、晏子以“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一句结束论辩,说说句中隐含的的对齐楚两国的评价。
齐国:
楚国:
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出来晏子哪些值得人钦佩的品质或性格特点?
答:
四、常识填空
晏子,名,字平仲,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以善于著称。
一、1、出使让2、请求请让我(做某事)3、到……去4、犯……罪坐着,坐下5、做作为是成为,变成6、擅长,善于好7、果实诚实8、不同奇特的,与众不同的奇怪,惊奇9、进入深入1、辱生病弊病11、什么(办法)什么什么什么二、略三、1、故意捆绑一个人在晏子面前走过,并称其为齐国的人,犯了偷盗罪2、以此为比喻,表明齐人在楚国的行为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将问题的重点由楚王所说的“齐人固善盗”转至齐人为什么“入楚则盗”,引出之后对楚国的讽刺3、齐国:
民风淳朴,百姓安居楚国:
社会风气歪邪,百姓偷盗成性4、要点:
热爱祖国,努力维护祖国的尊严;
从容镇定,机智善辩四、婴春秋辞令
四《伤仲永》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上海 初中 古文 点击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