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材料题.docx
- 文档编号:1364082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66KB
马原材料题.docx
《马原材料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材料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材料题
马原材料题
海尔是“怎样让石头漂起来“的
思考讨论题
1、为什么速度对一个企业有这么重要的意义?
2、在现代社会,企业更加注重资本循环的那一环节?
为什么?
案例解析
首先,企业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速度问题,企业资本周转越快,增值的价值也就越多.加快企业资本周转的速度,其实质在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必须把资本不断地投入到经营活动中,通过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销售出去,最终收回货币并获取利润。
企业竞争最激烈的环节是资本循环所经历的购买和销售这两个阶段。
其中,商品的销售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它关系到商品是否能转化货币资本,它关系到企业的命运。
当然,商品的销售速度的快慢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一个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因为它不仅是关系一个资本循环的终结,也关系到下一次资本循环的开始。
因此,现代企业都十分重视资本循环所必经的这两个阶段。
再次,在现代社会,随着因特网的兴起和迅速发展,资本循环和周转的速度对企业越来越至关重要。
海尔的这一举动,不仅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也顺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第四,海尔改变过去企业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市场链的业务流程。
它是从企业的经营整体上来改革流程,它最终加快了企业的总循环和周转速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比单纯地改革某一过程,见效要大。
教学建议本案例可用于第四章第二节“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部分的教学使用。
猪肉价格波动的秘密
思考讨论题
1、分析说明过去两年中猪肉价格上涨和下落的原因。
2、这种波动是什么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是如何作用的?
案例解析
2007年5月以来猪肉价格的上涨,具体地说是由于:
首先,2006年生猪的价格过低,养猪亏损,造成了农民大量宰杀母猪。
另外,2006年夏季发生在南方地区的猪蓝耳病疫情,造成了母猪流产和仔猪大量死亡。
这双重影响,使得市场生猪供给量减少,猪肉价格一路走高。
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城务工农民数量的增加,对猪肉的需求数量也随之增加。
在供给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情况下,猪肉价格的上涨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而在2008年3月以后,猪肉价格开始持续回落,究其原因,是2007年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养猪生产发展的政策,养猪户积极性得到提高,生猪市场供应量不断增加,价格回归正常。
直到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市场供求状况和生猪生产周期的影响,价格又出现了大跌,养殖户收益明显减少,甚至有的连成本都无法收回。
这两年猪肉价格的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就像一根指挥棒,以价格为信号,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哪个部门可以获利,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无利可图时,又指挥一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出这个部门。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通过对近2年来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猪肉价格的波动的分析,让我们具体深刻地体会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该案例可用于第四章第一节“价值量与价值规律”的教学。
1、南柯一梦(槐安之梦、一枕南柯、一枕槐安)——物质决定意识
解析:
故事表现了物质和意识或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
淳于棼梦中所见,正是他希望改变现实生活中不得志这种客观“存在”的再现。
槐安国的“原型”也就是大树下的蚂蚁窝,说明意识的本质从其内容看,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能从客观世界找到“原型”。
此故事充分说明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智慧结晶: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
2、庖丁解牛——掌握规律,得心应手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或改变规律,但人并不是毫无作为的。
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使客观规律为自己的实践活动服务。
庖丁的解牛技术之所以高超,在于他掌握了牛的构造规律,做事情自然十分熟练和得心应手。
智慧结晶: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克罗齐
3、唇亡齿寒——联系的普遍性
解析: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者。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在了解个别事物时,要注意把握同它有关的周围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在分析事物时不要孤立地看问题。
不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虞国国君只看到了美玉和宝马,没有看到虢国一旦灭亡,可能会殃及自己的国家,结果是贪小便宜,国灭身亡。
智慧结晶:
这些物体处在某种联系之中,这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而这种相互作用就是运动。
——恩格斯
4、列宁与《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及其变化为转移,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反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坚持用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列宁的做法就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将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
5、田忌赛马——排列顺序的变化引起质变
解析:
质量互变的规律是多方面的,量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引起质变的角度看,量变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事物数量增减变化引起,一是事物构成成分的排列顺序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引起。
孙膑的建议正是排列顺序引起质变的具体运用。
马还是三匹马,但改变了出场顺序,就完全扭转了局面。
此案例说明,要促使事物象好的方面发生质的转化时,除了要注意量的积累,还应把握事物空间“排列顺序”的变化。
扬长避短,合理安排,就有可能获得预想的成果。
6、“无中生有”的瑞士——矛盾的转化
瑞士是当今世界的富翁,在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国家中,瑞士以人均收入4.4万美元而排名第一。
瑞士国土7%是山地,自然资源贫乏,地下没有什么可开采利用的东西。
用瑞士人自己的话说,历史上的瑞士是个穷得丁当作响的国家。
难谋生计的瑞士人,只能去邻国当雇佣军,靠给别人打仗来赚钱糊口。
这是一条多么悲壮、艰难的谋生之路!
至今为梵蒂冈站岗的礼兵还是瑞士人,虽然只是一种象征,但依稀可以看到历史的陈迹。
现代的瑞士,走了一条“无中生有”的路。
当今支撑瑞士的产业都与一个“无”字有关,瑞士的富靠的是“无”。
一靠无烟工业,即旅游业。
这是瑞士一大产业,每年20%的GDP来自旅游。
靠着原来被认为的“穷山恶水”,做山水文章,吸引各国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二靠无形资产,即科学技术,知识产权。
瑞士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国家,却培养出了像沃尔夫冈·波里这样的一大批世界级的顶尖科学家和科技成果,创造了一批享誉世界的名牌产品。
三靠无本买卖,即金融服务业。
瑞士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金融业发达世界闻名。
小小苏黎世,证券交易额高峰时占到整个西欧成交额的70%。
跨越全球的金融服务,让大把大把的钞票装进了瑞士人的口袋。
无烟工业,无形资产,无本买卖,加在一起成了“无中生有”,这“有”不是“小有”而是“大有”。
看来,这“无”和“有”也是辩证的。
瑞士人把从“无”到“有”的法则,演绎得淋漓尽致。
“无”在“有”的面前,常常会激发出“有”的欲望;而“有”在“无”的面前,则会产生“富有”的惰性,常使人变得漫不经心。
世界上,常有因为“无”而奋起,使“无”变为“有”者,然而也有因为“有”而不思进取,由“有”变为“无”者。
其实“有”和“无”并没有不可跨越的距离,要紧的是应当懂得没有永远的“有”,也不会有永远的“无”。
还是两千年前的老子说得好,天下万物,“无”生于“有”,“有”生于“无”。
7、短缺与过剩的辩证法
前些年,我国电力曾一度出现过短暂过剩。
一些地方为了卖电,曾破天荒做起了广告,号召市民多用电,甚至鼓励上马高耗能产业。
一些媒体也着力渲染,美国的人均年用电量是我们的多少多少倍,因此我们要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快生活的电气化速度。
包括做饭,用电炉都比用气先进合理等。
而我们每个人从小就灌输的口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等,一时间都没了声音。
和西方核电不同,在我国电力作为最重要的二次能源,80%多是由一次性能源的煤炭转化而来。
浪费电就是浪费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
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而能源更是紧张。
为了卖电,怎么能号召甚至鼓励大家多用电呢?
毕竟,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而不是相反。
果不其然,没几年光景,新的情况出现了,各地先后由卖电难到电力供应紧张再到出现电荒。
当然,并不是说今天的电荒完全祸起于当初的鼓励多用电政策。
之所以重提旧事,就是希望通过此事引起有关方面重视一个问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决策更要有长远眼光。
比如目前,由于电力紧张,各地又掀起建设电站新高潮,上千亿资金往电站上投。
如果我们总是这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过不了几年,恐怕又会回到吆喝着卖电的局面。
此种发展思路不改,不仅摆脱不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而且会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糟蹋掉。
其实,稍有些常识就会明白,对于企业,降低消耗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对于个人,节水节电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对于社会,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因此,对于一时的能源过剩或紧张,即使调整也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在供需两个方面来调整,而绝对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多了就让大家多用,少了就多建。
记得印度圣雄甘地曾说过:
地球是慷慨的,它可以养活我们全人类,但绝对无法满足我们的贪欲。
电多了就不再提倡节电,牛奶多了就倒入大海,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人类特别是对子孙,贻害无穷。
相反,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任何时候,提倡全民的节俭意识,建立节约型社会才是正路。
即便真过剩,我们多为子孙省下一些资源又有什么不好呢?
8、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解析: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不发展不变化的事物的堆积。
所谓过程,是说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之中,不存在静止不变的事物。
人的知识能力,经过主体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发生巨大改变的。
用僵化的观点看人看事物是不正确的。
智慧结晶:
事物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
9、塞翁失马——矛盾双方向对立面的转化
解析: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导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
它有两种情形:
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其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福和祸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相互转化。
智慧结晶:
哀乐不同而不远,吉凶相反而相袭——、王勃(唐)
10、世外桃源——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把握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意义在于:
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观点,因此,坚持矛盾的普遍存在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
根据矛盾普遍存在的原理,我们应当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任何试图不承认和回避矛盾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是注定行不通的。
没有矛盾的“世外桃源”是根本不存在的。
智慧结晶:
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列宁
11、燕太子丹赠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荆轲往见太子丹,于是尊荆轲为上卿,居上舍,太子丹日至其门,供奉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