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试题及详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627117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96.50KB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试题及详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试题及详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试题及详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8年我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节约用水提高水的使用效益,如用洗过菜的水浇花
C.养成将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如废旧报纸回收利用
D.过度施用农药化肥提高产量,如喷洒过量农药杀虫
【答案】D
A、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B、节约用水提高水的使用效益,并能节约水资源,正确;
C、养成将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可以节约资源,正确;
D、过度施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污染,应合理使用,错误。
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顺序:
B.溶液的pH:
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D.气体的密度:
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钾、镁、铜、银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钾>镁>铜>银,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
7,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盐酸显酸性,pH<
7,pH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盐酸,错误;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错误;
D、相同状况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越大,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2、32,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是二氧化碳、氧气、氢气,错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其pH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盐一定是NaHCO3
C.铁制品锈蚀是铁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的过程
D.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C
A、正确的做法是:
用玻璃棒醮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与标准比色板对比。
而题中把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定其pH,会污染药品,错误;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盐不一定是NaHCO3,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错误;
C、铁制品锈蚀是铁在潮湿空气中与氧气和水发生的缓慢氧化的过程,正确;
D、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错误。
5.下列实验均与水有关,其相应描述正确的是()
A.属于化学变化
B.净化后可得纯水
C.证明水的组成
D.吸收大量热
A、水蒸发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错误;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正确;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不是吸热,错误。
6.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A、锌的汉字名称偏旁是“钅”旁,锌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原子序数30,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锌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为30,不是中子数是30,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
D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而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Zn2+,正确。
7.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
下列关于维生素A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A1属于无机化合物
B.维生素A1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
3
D.维生素A1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A、根据维生素A1(C20H30O)化学式可知,维生素A1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
B、维生素A1中C、H、O的质量比=(12×
20):
(1×
30):
(16×
1)=240:
30:
16,而元素的质量分数
。
可见维生素A1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正确;
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
30)
2:
3,错误;
D、维生素A1是由维生素A1分子构成的,不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A1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B。
8.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
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
CH3OH+H2O。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氢气是单质,该反应中四种物质不是均为化合物,错误;
B、反应前的氢气是单质,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3,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错误。
9.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t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
7
D.将t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20g固体析出
A、由于没有确定温度,甲和乙的溶解度无法比较,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
C、t1℃时,乙的溶解度为30g,即t1℃时,30g的乙与100g的水形成饱和溶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30g:
100g=3:
10,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可知,t2℃时,甲的15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溶剂的质量为100g,而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可知,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的甲,将t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剂的质量不变,析出晶体的质量=50g-30g=20g,正确。
10.下列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N2(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铜网
B
Fe粉(炭粉)
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C
CaO(CaCO3)
高温煅烧
D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解析】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B、Fe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D、足量Fe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11题8分,第12题8分,第13题9分,共25分)
11.下图为A~G(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
,其常见用途为(任写一条)。
(2)反应①的现象为。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5)Na2O与CaO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物质中(填标号)能与Na2O发生化学反应。
a.Mgb.N2c.稀盐酸d.NaCl固体
【答案】
(1).CH4燃料(合理即可)
(2).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3).Na2O+H2O=2NaOH化合反应
(4).CuSO4+2NaOH=Cu(OH)2↓+Na2SO4(5).c
【解析】本题是框图型推断题。
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A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是二氧化碳,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E是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F、G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氧化铜和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B,B是铜,D可能是一氧化碳或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因此
(1)A是甲烷,化学式是CH4,常用作燃料;
(2)反应①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会观察到黑色的固体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成了蓝色;
(3)反应②是水和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是H2O+Na2O=2NaOH;
(4)反应③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是CuSO4+2NaOH=Cu(OH)2↓+Na2SO4;
(5)Na2O与CaO的化学性质相似,都属于金属氧化物,一般的能与酸可还原性物质反应,所以选择稀盐酸能与Na2O发生化学反应,故选c。
12、小明进行H2O2溶液制O2的实验探究。
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MnO2作催化剂
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①写出用H2O2溶液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
②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填标号)。
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③检验O2的方法是,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2。
(2)FeCl3溶液做催化剂
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已知】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
H2O、Fe3+、Cl-
【问题】那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假设】假设一:
可能是H2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深圳市 中考 试题 详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