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汇率与货币含部分读书笔记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
- 文档编号:13622759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
- 页数:27
- 大小:99KB
周其仁-汇率与货币含部分读书笔记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
《周其仁-汇率与货币含部分读书笔记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其仁-汇率与货币含部分读书笔记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轨是计划轨,就是按政府的官方牌价结汇。
不论企业还是个人,有了外汇收入,都要以5元多人民币兑1美元之价,结算给政府。
人民币估值如此之高,应该是那时中国的创汇能力不足,政府希望以较少的人民币代价购得全部外汇。
不过,这样打算盘有一个代价,就是谁也不愿积极创汇。
政府低价购汇,如同当年低价收购农副产品一样,降低了刺激生产者努力的诱因。
逼来逼去就逼出了第二轨。
路径大体如下:
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提高购汇牌价,然后又推出“外汇留成”制度,即允许创汇企业留下一个比例(20%)的外汇自用,并可以把这部分留成的外汇,拿到“外汇调剂中心”去,看有没有谁的出价比官方外汇牌价更高。
由于低于真实市价的“平价外汇”永远短缺,需求就永远旺盛。
大家你争我夺出价,就把计划外的外汇调剂价格拉高了。
外汇双轨制应运而生:
牌价外汇5元多兑1美元,调剂中心的可以8元、9元、甚至10元兑1美元!
后者才是市场,因为凡想多要美元的,无须喊叫,也无须左打报告右审批的,拿人民币出价就是了,游戏规则是出价高者得美元。
拜改革开放大潮之福,外汇市场轨的力量越来越大。
到1993年中国第一次汇改前夜,中国全部外汇的80%来自调剂中心即市场轨,仅有20%来自计划轨。
中国的第一次汇改,大刀阔斧完成了汇率双轨的合并,也把分布于各地、分散定价的外汇调剂中心,整合成统一竞价的外汇市场,这就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由来。
自此,直接以行政命令为人民币汇率定价的时代结束了。
今天的人民币汇率,是在外汇交易中心这个市场上形成的。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确是一个市场。
不过,这个市场尚带有转型经济的若干制度特征。
第一个特点较为明显,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一个仅仅设在中国的市场,在世界其他地方别无分店。
这个特点,区别于全球主要外汇市场。
之所以境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嘹亮,原来是因为他们无从拿美元买人民币!
这方面,香港是个例外。
在这个全球第五大外汇市场上,自2003年以后是可以合法买到一些人民币的。
并不例外的是,香港因此也就没有很高的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呼声,因为无论哪种汇率主张,在香港总可以通过对人民币的出价行为来表达。
另外一个特点较为隐蔽。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一个交易所类型的市场,实行会员制。
所有在中国有权合法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组织(包括其分支机构),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的审查批准,都可以成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会员。
进入中国的外汇,无论来自贸易顺差、外国直接投资,还是所谓的“热钱”,都是先与这些会员“结汇”,然后再由会员机构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这个“银行间市场”上竞买竞卖各自持有的外汇头寸。
现在全球高度关注的“人民币汇率”,就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会员们,每天在这个市场上竞争的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汇率是在市场供求竞争中形成的,此言不虚。
不过,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所有可以入场交易的会员当中,有一个特超级会员。
这就是主管中国外汇市场的央行及外汇管理局。
在这里,像所有其他会员一样,央行可以进场购汇。
加上“特超级”的修饰语,是因为央行不但是日益成长的中国外汇市场上的最后买家,而且在事实上购入了进中国外汇的绝大部分。
读者常听到的早就过了2万亿美元的“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其实全部是由央行购入的外汇。
要说明的是,特超级会员也还是会员,因为今天的中国再也不要求强制结汇,央行进场购得了外汇的绝大部分,仅仅是因为它的出价最高。
作为一个政府组织,央行进场大手购汇,这件事情要怎样看?
我的看法,央行入场购汇,与政府其他机构进入市场采购商品,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横竖游戏规则是一样的,大家出价竞买,央行出价高就央行得。
这里没有超级特权,公众也从来没有为这个环节的丑闻所困。
问题是央行购汇的购买力来源。
3. 央行购汇当然用人民币。
央行大笔购汇所需要的巨量人民币来源:
第一、发行货币,第二、提高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第三、提高基准利率(加息),第四、发行“央票”即央行对金融机构的短期债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法定的人民银行职责之一,就是“发行人民币”(第四条(三)款)。
既然央行有此职权,为大手购汇多给自己发一些人民币,还不是易如反掌。
是的,全部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金,都是央行发行出来的。
正是这个法定的央行权力,使不少人认为,央行大手购汇的代价非常之低。
在技术层面,发行货币就是印刷钞票。
这也不单中国如此,当代所有实行法定不可兑现货币制度的国家皆如此。
但是,以为央行发行货币的代价仅仅就是人民币的印制、运送和保管的成本,在经济上却大错特错。
从经济关系看,货币发行是央行之负债,这里的“债主”不是别人,恰恰是包括你我在内的所有持币的个人和各类机构。
货币发行要受到债务负担的压力——天下持币人都是央行的债主,那可是惹不起也躲不起的。
为什么发行货币就是央行对天下持币人负有的债务呢?
从常识看,人们辛苦工作之后领取薪水图的可不是“钱”,因为钞票(法定货币是也)既不能吃也不能穿,无法为持币人带来真正的享受。
人们领钱是为了花钱,最后是为了交换到过日子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这样看,领钱持币就等于人们把自己辛苦劳动产出的产品先“借”给了发钱机关,而钞票不过是货币当局开具出来的负债凭证。
拿到货币凭证的,有权从其他商品提供者那里换得需要的商品,而后者也因此成为“借出”商品、持有凭据的债权人。
货币在持币债权人那里不断地换手,其实就是人们不断借货币来完成交换。
如果央行为了大手购汇而发行出过多的货币,那么天下持币人的债权权益就受到侵害。
横竖人们借货币是为了购买商品与服务,倘若借得货币的时候每百元人民币能购大米50斤,等到持币人真的去买米之时只能购米40斤,那么这位持币人的债权就被缩水20%,等于老百姓说的钱不值钱了,或者说票子毛了。
比较麻烦的地方是,个别场合的物价上升也可能是别的原因引起的,譬如天旱影响当地稻米的产量,或者仅仅因为一时的市场竞争格局,买家相争的激烈程度超过了卖家竞争,米价都可能上升。
非到物价总水平普遍、持续上扬,央行超发货币的代价是难以观察到的。
在这个意义上,央行不会得罪个别的持币债权人,超发货币得罪的是天下所有持币人。
正因为如此,央行发行货币的大权就不能不受到特别的约束。
上引《人民银行法》在授权央行发行货币之前,规定了央行全部活动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第三条)。
除了增发人民币,央行还有别的购汇手段吗?
有的。
这就是同样由法律规定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
这里又有诸多政策工具可用。
择其要者,第一项工具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这就给央行带来“花钱”的机会:
在给付准备金利息的条件下,央行就可以用此准备金购买外汇。
由于央行既可依法规定准备金率,又可根据需要花费这笔准备金,所以看来,这是能够为央行大手购汇筹资的一个有效手段。
与增发货币不同,央行通过抽准备金的办法所获得的购汇能力,不需要加大货币发行总量。
一般的看法,央行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还减少了货币供给呢。
问题在于,当央行自己动用这些准备金购汇时,已关入准备金笼子的货币又被放回到商业银行,成为进一步向市场放贷的基础。
央行另外一项政策工具,是“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这就是说,无论货币发行过多,还是把准备金收拢了再放回去,央行还可以通过基准利率调节市场里货币的“动”与“静”。
简单说,央行加息等于诱使货币老虎趴在笼子里趴着别动。
在理论上,只要加息的力度够劲,总可以达到这样一点,以至于外面的老虎也争相要求入笼静卧。
这就是商业银行高于法定准备标准的“超额准备金”的由来。
超额准备金也是存入央行的,所以也构成央行购汇的支付手段。
不过当央行动用超额准备金购买外汇时,趴下了的老虎又跑到市场上去了。
这样忙来忙去,增发货币养老虎,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收老虎,央行大手购汇又放虎归山。
循环往复,中国经济里的货币存量就越滚越大。
4. 央行在两头忙。
央行不能不忙着举债,因为不扩大举债,央行就没有能力在外汇交易中心大手收购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的外汇,但是法定的央行的本行——“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所以央行还要忙着“回收流动性”发央票、增加法定储备金、提升利息,抑或还要使用带有时代特色或中国特色的其他政策工具央行搭上巨额利息的成本,甚至不惜经营亏损,外加承受各界的批评和抱怨,既图不到名,也图不到利,来来回回就在忙两头——大手举债购买外汇,再痛下决心回收放出去的流动性。
究竟是什么力量和机制能赋予堂堂央行如此的行为逻辑?
5. 脱离币值稳定而强调汇率稳定,不过是缘木求鱼罢了。
汇率稳定可欲,币值稳定也可欲。
那么,可以同时追求汇率稳定与币值稳定吗?
从逻辑上看,可以的,也是应该的,甚至似乎不太困难。
因为汇率不过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之间的市场之价,只要互相换手的货币保持各自的币值稳定,它们之间的市价即汇率自然就是稳定的。
是的,只要若干种互相来往的货币都保持币值稳定,汇率稳定就是必然的结果. 崇尚金本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所言,国际金本位制等于世界各地使用同一种货币。
这也意味着,只有在“同一个世界,同一种货币”的状态下,才有严格意义上的汇率稳定。
不过,即使在最理想的金本位时代,黄金也有阴影。
这是因为,金本位的基石——政府和货币当局信守货币承诺,确保发行的货币可以平价兑换黄金——常常受到多种压力而动摇。
并不是每个政府在每一时刻都能够严守发行货币以黄金储备为本的“游戏规则。
最后推倒金本位的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各国争相以通胀为战争筹资的生死关头,币值稳定被弃之如敝屣。
教训很清楚:
各主要货币的币值稳定是汇率稳定的前提和基础。
币值稳定一旦摇晃,汇率稳定也随之摇晃。
这绝不是因为汇率稳定本身不重要、意义不伟大,而就是因为做不到。
6. 固定汇率守不住的根本原因,是参与国际贸易来往的各国,守不住各自货币币值的稳定。
更准确地说,是因为相关各国做不到同步维系币值的稳定。
币值不能稳定的一个原因,在商品世界里颇为常见。
这就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的生产率变动有异。
由于自然禀赋、技术进步、生产者人力资本等各种原因,不同地方之间的商品生产率,常常发生不同步的变化。
除了生产率的变动率各国有异,另外一个引发货币币值不稳定的原因,是各国政府和货币当局迫于财政、经济和社会的各类压力,通过货币供应的控制或主动或被动地人为造成货币币值的不稳定。
7. “固定/钉住汇率”≠“一体化货币”
弗里德曼的结论明白:
货币稳定靠不住,所以非浮动汇率不可取。
蒙代尔的反击也清楚:
用固定汇率把各国货币绑成一体,人类岂不就有了单一而稳定的货币!
蒙代尔的理想当然值得尊重。
倘若全球真的整合成一个统一市场,全人类使用的是同一种货币,那么普天下个人与个人、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易,就变得十分便利,专业化分工与比较优势的发挥,也因此可以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汇率 货币 部分 读书笔记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