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
- 文档编号:13619754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642KB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
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
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
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
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讲述了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变迁的情况。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与此相伴随,中国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也开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随着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激荡和交汇,出现了许多色彩斑斓、新奇特异、意味深远、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鲜事务,形成了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开始走向近代的广阔画面。
这种变化总的趋势是:
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
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而为向近代化的趋进。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居室建筑等物质生活和婚姻等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社会因素。
学习要求:
列举近代以来西装、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列宁装的盛行,四大菜系的形成与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西菜西点的盛行,居室建筑与家具的变化等物质生活变化的史实;
描述婚姻观念与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从经济发展、思想观念、外来文化影响、法令规范等方面,探讨影响人们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化的社会因素。
重点: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特征。
难点: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
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的能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和音像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场景。
主动参与,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馆、上网浏览等方式,亲自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拓展学习空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使学生认识到:
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同时,也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从而使学生受到唯物史观教育。
【教学流程】
投影: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
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
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
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
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茅盾《子夜》
请回答:
⑴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是吴老太爷以前生活中所没有的?
⑵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
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巨变的历史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巨大变革引起了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你们知道物质生活包括哪些内容吗?
衣、食、住、行、用。
说得好。
那什么是社会习俗呢?
社会习俗是指人们日常的行为习惯和风俗,长期以来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风尚,这些行为体现在婚姻、社交、丧葬、生产、祭祀等方面。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物质生活上的变化尤其显著,最具典型性的就是服饰文化。
请同学阅读课本,思考:
中国近现代男子服饰有什么样的变化?
男子服饰原来以长跑马褂为主,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民国成立后开始流行;
辛亥革命以后的几十年,中山装成为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改革开放后,男子服装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材料一 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
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
——新华文摘《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请思考:
⒈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不接受西装到接受西装。
⒉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中西服饰观念的碰撞和融合。
问:
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吗?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袋盖成倒山形笔架式,象征着以文治国;
门襟五粒纽扣表示区别于西方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的和平统一之大义。
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政府颁布《民国服制条例》时,中山装被确定为礼服之一,国际上也视中山装为中国男子礼服。
由于它美观大方,既可以作为礼服,又可以作为日常便服,很受群众欢迎。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山装作为我国的民族服装,中国领导人曾经将它作为国服,在举行重大会议和迎接外宾的时候都身着中山装。
←
这幅合影反映了近代服饰变化的什么特点?
中西合璧。
那么女子服饰有什么变化呢?
女子服饰从晚清的宽松肥大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旗袍的诞生就是一个典型;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受青睐;
改革开放后,女性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
旗袍最早是旗人妇女所穿着的长袍,一般都是宽袍大袖的。
到了民国时期,这种长袍式的旗袍开始有了改变。
它开始注重女性的曲线美,袍身的长度变短,袖子也变短了,并且大量借鉴了当时西方服饰的制作工艺,并且在这一时期旗袍已经不再是身份的象征,成为一种大众的服饰。
如今的时装旗袍则是适应时代要求,方便女性的穿着而进行设计的,加入了大量的流行元素,紧跟时代潮流。
在面料的选择方面,更加多样化。
阅读课本P.67“材料阅读与思考”中的材料二,请你概括指出晚清以来中国服饰演变的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西化的趋势。
主要原因:
⑴近代工业的发展;
⑵政治变革的影响;
⑶留学生的推动;
⑷发展军事力量的需要。
到了现代,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我国的服饰又有了很大的变化。
材料一 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
……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
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服、解放服或叫列宁装。
——马丁·
怀特《人民共和国的城市生活》
材料二 在“破四旧”运动中,有一个例外现象,就是革去了西装旗袍的人们,时兴穿着旧军装。
毛泽东穿了军装上天安门检阅红卫兵的行动……使一大批狂热的红卫兵穿起了从父兄或戚友身上脱下来的旧军装。
绿军装成为革命、造反的象征。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的变化。
20世纪50—60年代:
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为主;
20世纪60—70年代:
中式便装(干部服)、绿军装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
服装出现了多样化,由封闭走向开放,与国际接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什么苏式服装受到青睐?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向苏联学习,苏联模式对当时的中国影响很深;
当时人们以服装的同一性表示对党的拥戴,对革命的热爱。
因此,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服饰变化具有明显的政治生活的烙印。
20世纪60—70年代为什么以干部服、绿军装为主?
这一时期是提倡艰苦朴素、政治挂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
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服饰变得绚丽多彩,并与世界接轨?
宽松的社会环境,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开放,与世界服饰的交流等。
从近代以来到现代,我国服饰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以来,每一阶段的变化都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变化呢?
内因:
国内政治剧变:
⑴政治上(环境、形势):
革命思潮推动、国家政治生活影响;
⑵经济上(生产力提高):
经济体制变化、生产力提高、科技革命影响;
⑶思想文化上:
思想启蒙,人们观念转变。
外因:
⑴西方外来文化影响;
⑵受苏联影响。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你知道中国的四大菜系吗?
【鲁菜:
山东菜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
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
招牌菜有:
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窝、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扒原壳鲍鱼、奶汤核桃肉、白汁瓤鱼、麻粉肘子。
粤菜: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
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
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
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
五蛇羹、盐火鸡、蚝油牛肉、烤猪、干煎大虾碌、冬瓜盅。
川菜:
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
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
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
大煮干丝、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
淮扬菜:
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
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
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烧、煨、炒而著称。
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
扬州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
清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桂鱼、西瓜鸡、盐水鸭。
】
19世纪40年代后,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的传统食俗产生什么影响?
西餐逐步开始在中国流行,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也开始受到国人的欢迎;
洋葱、卷心菜、胡萝卜等蔬菜和番茄沙司、胡椒粉、咖喱粉、味素等调味品进入百姓家;
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也受到国人的欢迎。
那么中西饮食有何差异呢?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西方人注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搭配为最高准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色、香、味如何则是次要要求;
而中国菜肴讲究色香味俱全,还有进补的意识,讲求以形补形,吃啥补啥;
其次,西餐还讲究用餐环境、程序、礼节。
可见,中西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烹饪方法、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等方面。
西餐的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州 屏东 中学 教学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