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段工程力学教案完成版原稿.docx
- 文档编号:1361241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2.30MB
中职段工程力学教案完成版原稿.docx
《中职段工程力学教案完成版原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段工程力学教案完成版原稿.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段工程力学教案完成版原稿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力的概念
1.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3.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大小反映了力的强弱。
(2)力的方向反映了力的作用线在空间的方位和指向。
(3)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相互作用位置的抽象化。
只要改变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也会随之改变。
4.理解力的概念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存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总是成对出现,即有作用力,就必有其反作用力存在。
(2)力是矢量,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三要素。
(3)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效应称为力的外效应,使物体产生变形的效应称为力的内效应。
静力学只研究力的外效应,材料力学研究力的内效应。
5.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为牛顿,符号是N,工程力学中常用KN,1KN=1000N。
6力的表示:
力的三要素可用带有箭头的有向线段(矢线)来表示。
线段的长度(按一定比例画出)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始点或终止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用(F)表示。
二刚体:
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刚体是一个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把物体抽象为刚体。
在自然界中,绝对的刚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三平衡:
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情况,平衡是相对的。
静止或平衡总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
§1-2静力学公理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
刚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必须也只须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力平衡公理是力学最简单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研究力系平衡的基础。
但是它只适用于刚体,对于非刚体,只是必要的,不是充分的,即并非满足受等值,反向,共线的作用力就平衡。
图1-2
二力杆:
只有两个着力点而处于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当构件呈杆状时,称为二力杆。
二力杆受力特点:
所受二力必沿其两作用点的连线。
在图1-2中的CD杆就是二力杆,二力等值,反向,共线。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作用在已知力系的刚体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推论:
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刚体上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只适用于刚体)
图1-3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也作用于该点上。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用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图1-4
求F1和F2两力的合力,可以用一个矢量式表示如下:
F=F1+F2
推论: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若作用于物体同一平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使物体平衡,则它们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证明:
(1)如图1-5所示:
设物体上ABC三点有共面且互不平行的三个力F1,F2,F3作用,使物体平衡。
(2)根据力的可传性原理,将其中任意二力分别沿其作用线移到它们的交点O上,然后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公里,可得合力F,则力F3应与力F平衡。
图1-5
(3)根据二力平衡公里,F与F3必在同一直线上,所以F3必通过O点,于是F1,F2,F3均通过O点。
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图1-6
§1-3约束与约束反作用力
一约束:
限制某物体运动的其他物体称为该物体的约束。
工程中常见的约束类型有柔体约束,光滑面约束,铰链约束和固定端约束。
约束反作用力:
约束必然对物体有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约束反作用力,简称为约束反力或反力。
约束反力属于被动力。
(1)约束反力的作用点就是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相互接触点。
(2)约束反力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限制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1.柔体约束:
由线绳,链条,传动带等所形成的约束称为柔体约束(只承受拉力,不承受压力)。
方向:
约束反力作用于连接点,方向沿着绳索等背离被约束物体。
用FS或FT表示。
图1-7
2.光滑面约束: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摩擦不计,这种光滑面接触所构成的约束称为光滑面约束。
方向:
总是沿接触表面的公法线指向受力物体,使物体
受一法向压力作用,也叫法向反力,用FN表示。
图1-8
3.铰链约束:
由铰链构成的约束,称为铰链约束。
(1)固定铰链约束:
两个构件中,有一个是固定的,称为支座,可以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FRX和FRY来表示。
(2)活动铰链约束:
支座可以移动,允许距离稍有变化,也是一种双面约束。
方向:
作用线通过铰链中心,并垂直于支承面,指向上或指向下均可。
4.固定端约束:
车床上的刀架,三爪卡盘对圆柱工件的约束都是固定端约束,关于它的受力分析,在第四章详细介绍。
§1-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一受力图
为了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需要把研究的物体从所受的约束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它的简图,再画上所有的主动力和约束反力。
解除约束后的物体,称为分离体,画出分离体上所有作用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反力)的图,称为物体的受力图。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要注意:
(1)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并分析哪些物体对它有力的作用。
(2)画出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全部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反力。
画约束反力时,应取消约束,而用约束反力来代替它的作用。
(3)研究对象对约束的作用力或其他物体上受的力,在受力图中不应画出。
例1-1均质圆球,重为G,用绳系上,并靠于光滑斜面上,如图所示,试分析受力情况,并画出受力图。
图1-14
解:
①确定球为研究对象。
②作用在球上的力有三个,重力G,绳的拉力FT,斜面的约束反力FN。
③根据分析,画出所有的力,球受G,FT,FN作用而平衡,其作用线相交于球心O点。
例2.均质杆AB,重量G,支于光滑的地面及墙角间,并用水平绳DE系住,如图所示,试画受力图。
解:
①以杆AB为研究对象。
②作用在杆上的力有重力G,绳的拉力FT,墙角的约束反力FN。
③根据分析,画出所有的力,杆受G,FT,FN作用而平衡。
如图1-15b所示。
图1-15
例3三角架由AB,BC,两杆用铰链连接而成,销B处悬挂重量为G的重物,A,C两处用铰链与墙固连,不计杆的自重,试分别画出杆AB,BC,销B的及系统ABC的受力图。
解:
①首先以AB和BC为研究对象。
两个杆不计自重,是二力杆,暂设AB杆受拉,则BC杆受压。
②以销B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③以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图1-18
例4.水平梁AB两端由固定铰链支座缓和轴支座支承,在C处作用一力F,若梁不计自重,试画出梁AB的受力图。
解:
①取AB梁为研究对象。
②主动力有F;B处约束反力FNB和A处约束反力FAX和FAY。
③根据三力汇交定理,确定反力FA沿A,D连线。
图1-19
小结:
(1)必须要明确研究对象,并把它从周围物体的约束中分离出来,单独画。
(2)正确确定研究对象受力的数目,先画主动力,再画约束反力。
(3)正确画出约束反力,多个约束同时存在时,应根据其特性来确定力方向,不能凭空假想。
(4)当分析两物体间相互的作用力时,应遵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里。
(5)画受力图时,通常要先找出二力构件,画出受力图然后在画其他物体的受力图。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
§2-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与平衡的几何条件
一平面汇交力系:
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而且相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图2-3
如图所示,选比例尺,画出合力,封闭的折线0abc称为力的多边形,表示合力F的有向线段OC称为力多边形的封闭边,用力的多边形求合力的作图规则称为力多边形法则。
结论: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其大小和方向由力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其作用线通过个力的汇交点。
即合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
即:
F=F1+F2+……+FN=∑Fi
平面共线力系:
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沿同一直线作用,称为共线力系。
是平面汇交力系的特殊情况。
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必要充分几何条件:
力系中各力构成的力的多边形自行封闭。
矢量式表达:
F=F1+F2+……+FN=∑Fi=0
几何法:
按比例画出封闭的力多边形,根据几何关系或三角公式计算未知量的解题方法。
例1:
如图所示,起重机吊起一减速端盖,端盖重为G=200N,钢丝绳与垂线夹角为α=60。
,β=30。
。
求钢丝绳AB和AC的拉力。
图2-6
解:
①取端盖为研究对象做受力图。
端盖受重力G,拉力FTB和FTC作用而平衡,交于A点。
②选取比例尺做铅垂矢量ab=200N,做平行于FTB和FTC的两条直线ac和bc,它们相交于c点,得到三角形abc.
③按选取的比例尺量得
FTB=bc=100N,FTC=ac=173N。
FTB=Gcos60。
=100N,FTC=Gsin30。
=173N.
小结:
(1)选取适当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
(2)作力封闭三角形或多边形,比例尺要适当。
(3)在图上量出或用三角公式计算未知量。
§2-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一力的分解
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工程中用两个垂直正交的分力来代替合力,如下图所示:
图2-7
二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如图所示:
在直角坐标系oxy平面内有一已知力F,此力与x轴夹角为,从力F的两端A和B分别向x,y轴做垂线,得线段abab,其中ab称为力F在轴上的投影,以FX表示;ab称为力F在轴上的投影,以FY表示。
图2-8
方向:
(1)当投影的指向与坐标轴的正向一致时,投影为正,反之为负。
(2)当力与坐标轴垂直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为零;力与坐标轴平行时,其投影的绝对值与该力的大小相等。
(3)力F的大小和它与X轴的夹角按下式计算:
F2=F2X+F2Y
Tanα=FY/FX
例2-2:
试求图2-10中所示F1,F2,F3各力在X,Y轴上的投影。
解:
F1X=-F1cos60。
=-0.5F1
F1Y=F1sin60。
=0.866F1
F2X=-F2sin60。
=-0.866F2
F2Y=-F2cos60。
=-0.866F2
F3X=0F3Y=-F3
三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个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这就是合力投影定理。
四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用合力投影定影定理进行计算比较方便,设各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F1X,F2X,F3X……FNX及F1Y,F2Y,F3Y……FNY,合力F在轴上的投影分别为FX,FY,根据合力投影定理得:
FX=F1X+F2X+F3X……FNX=∑Fix
FY=F1Y+F2Y+F3Y……FNY=∑Fiy
例2-3:
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根绳索连接在一个固定的圆环上,三根绳索拉力分别为F1=50N,F2=100N,F3=20N。
求这三个绳索作用在圆环上的合力。
图2-12
解:
以力系汇交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OXY。
FX=∑Fix=F1cos60。
+F2+F3cos45。
=50×0.5+100+200×0.707=266N.
FY=∑Fiy=F1sin60。
+0-F3sin45。
=50×0.866-200×0.70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职段 工程力学 教案 完成 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