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铁炉营黄氏溯源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596323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17MB
淮滨县铁炉营黄氏溯源Word文档格式.docx
《淮滨县铁炉营黄氏溯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滨县铁炉营黄氏溯源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此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处,沟壑纵横,沿河土质历来属于清沙河岭和岗坡之地,是多种农作物、蔬菜瓜果生长的好地方。
根据祖辈传说:
明朝末年的1640年,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大军,向北进军曾经路过此地,当时正值三伏天,又赶上江淮地区每年的汛期,因为洪河涨了大水,当时渡河的船只极少,他的士兵北上受阻,暂时就地驻扎下来,一方面进展休整,另一方面在这东西一公里处、南北一华里的区域内,兴建了七十二盘铁炉打造兵器,近年来在铁炉营村不同区域的地下多处发现锈迹斑斑的炉渣,实际上就是当年打铁留下的遗迹,说明此地历史上确实存在很多铁炉是真实的。
也与后来人们就给当地起名叫铁炉营非常吻合,这就是铁炉营村子得名的由来。
根据祖祖辈辈的传说,我们的远祖黄伦、黄富兄弟二人,大概是自明朝末年,即1640年后发生李自成战乱的年代里,从某某省洪洞县大槐树枣龙庄那里迁徙到此地居住的,历史上该地方始终属于某某省息县管辖,直到解放后,1952年党与新中国人民政府才把原名乌龙集改名为淮滨,设置淮滨县。
淮滨顾名思义地处淮河之滨,铁炉营也就划归于新设置的淮滨县赵集镇管辖。
从当年黄伦、黄富兄弟二人远从某某迁入此地,到2016年铁炉营的村名已经有370多年历史了。
根据老人们的传说,当年闯王李自成的士兵在此休整期间,由于正值每年的汛期,天气炎热,蚊蝇滋生,也正是各种瘟疫极易传染的季节,很多士兵也许是因为不服当地水土的缘故,就得了瘟疫病,在当时医务条件十分落后、匮乏的情况下,瘟疫长时间得不到平息,李自成就想起在三国时期,魏国丞相曹操曾得了脑流沙病,请了好多名医,医治无效,于是有人就推荐了曾经给关公刮骨疗毒的华佗,华佗诊断之后,说要想根治此病,必须做开颅手术,曹操本来就是性情多疑之人,心想如果开颅还能活命吗,以为华佗假借治病的名义,想通过开颅谋害他,于是曹操拒绝了开颅手术,并且后来又找个理由把华佗陷入大狱,最终将其杀害,一代名医就这样含冤死于本性多疑曹操手中。
华佗死后,冤魂不散,曾托梦给曹操说“开头颅〞真正目的就是治疗脑沙病,梦醒之后的曹操惊了一身冷汗,此后曹操的脑沙病逐渐得以好转,此时曹操才感到确实是因为自己的是错杀了人,但人死不能复生,对神医华佗的遭遇曹操既感到心中有愧,又心中十分敬佩,于是陆续在各地给华佗设置了庙宇。
李自成想到这些,就在心目中祈求神医华佗同样能给他的士兵治疗瘟疫,就亲自派人来到铁炉营的西头,也就是现在华佗庙东边的小水塘旁边下跪磕头,用水瓢舀了些塘水,祈求神医华佗赐予神水,还别说,塘水取回来后,李自成就让他生病的士兵都喝一些,效果真的不错,士兵的瘟疫很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士兵的身体也很快恢复了健康。
这时李自成出于对神医华佗显灵的感激,崇敬心情可以说难以言表。
为了永远传播和纪念神医华佗的显灵和帮助,闯王李自成于是决定在铁炉营西头水塘的西边选址,就地建立华佗庙,华佗庙于次年即1641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动工兴建。
华佗庙建成之后,从此以后,铁炉营百姓为了永远纪念神医华佗,就把这个良辰吉日,即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定为华佗庙会日,迄今已有三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了。
此事在《淮滨县志》上有记载。
据前辈老人家传说,更为神奇的是,每年的二月十九日庙会日子从未下过雨,即使有雨,不是应前就是迟后,总会错开庙会节日的那一天。
在铁炉营的华佗庙会上,每年都有戏剧演出和其他民间杂耍节目,做生意的更是期盼庙会日子到来,因为在庙会上,他们可以卖一些百姓需要的日用品,小商小贩,各种小吃,在庙会期间,云集于此,热闹非凡,这就是铁炉营华佗庙会的来历。
铁炉营的华佗庙会在当地影响很大,名声远播,方圆几十里地的人们届时都会来这里赶庙会,特别是某某的临泉和阜南两县的群众来的比拟多。
最远的还有某某来的人,有一年一群某某人来了,逛了热闹非凡的华佗庙会,无比感慨地说,总算是体验到华佗庙会热闹劲了,激动心情难以言表。
华佗庙位于铁炉营西北角上,也就是黄富坟墓的西北方向,离墓葬247米处。
当时李自成不但在铁炉营西头建了华佗庙,另外还在铁炉营中间偏东一点盖了东岳庙,之所以设立东岳庙,原因是李自成作为起义军首领,又身为军人,十分崇拜周朝名将黄飞虎,也是鼓励部下,像黄飞虎一样,忠心耿耿,建功立业。
于是就又建立了东岳庙,黄飞虎是夏末周初时的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协助文王、武王为周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理所当然,黄飞虎也就成为黄氏族人引以为荣的著名历史人物。
东岳庙和华佗庙一文一武,两庙东西遥望,相距1120米,作为宗庙文化,华佗庙、东岳庙已经成为铁炉营黄氏族人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根源和文化遗产了。
在这个人杰地灵之处,黄伦黄富兄弟二人迁居至此。
截止到2016年已繁育至十九代人了。
据以往老人家传说,黄伦膝下有二子,长子离家向南迁至商城,其在商城的后人,又散居到固始、潢川的双柳等地。
黄伦病故后,他的儿们就将其父安葬在铁炉营村中间偏东位置的“茅草坟〞。
坟朝向东南,因这个地方头年长茅草,下年长林草,年年如此,所以后人们就把黄伦安葬之处称作“茅草坟〞了。
这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在铁炉营黄氏族人中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后来商城、固始、潢川的双流等地的黄姓后人,一直到现在都承认自己是“茅草坟〞黄伦的后裔。
黄伦次子的后人有居住在固城乡东黄岗子、防胡镇与三空桥乡小黄庄等地,通过联系了解,他们同样也认为自己是铁炉营“茅草坟〞黄伦的后裔。
黄富病故后,他的儿们就将其父安葬在铁炉营西头向东124米处路南,坟向东南的地方,此坟也就是铁炉营黄氏族人,人人皆知、公认的大老坟。
1916年所立石碑与碑文依然存在,大老坟既是铁炉营西头黄氏族人血脉根源,也是铁炉营黄氏族人文化传承象征,更给铁炉营黄氏后人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寄托和难以忘怀的追思与怀念。
黄富的夫人是王太君。
黄守政是黄富到铁炉营的第二代传人,夫人是萧太君。
黄近是第三代传人,夫人是马太君。
第四代至第七代,由于铁炉营黄氏族人历史资料遗失,无法证实,只好空缺。
到了第八代黄庭栋兄弟四人,他是长子,作为长子,其父亲将他安排到铁炉营的小寨子居住,黄庭栋如此是居住铁炉营小寨子的第一代黄氏传人,黄庭栋单传黄万年。
黄万年就是黄富的第九代孙,黄万年父亲黄庭栋病故后,他就将其父安葬在华佗庙西南、老大桥西南、南北港上坎,坟向东南,老四门的老人都葬在这里,并且竖有石碑,可惜的是石碑都在文革期间平坟时丢失了。
黄万年娶妻两房,育有三子,长子黄德俊,次子黄应离,三子黄德广与黄德俊是长房生,黄应离是二房所生。
他们兄弟三人是黄富到铁炉营后的第十代孙。
黄应离娶妻两房,长房滕氏所育长子黄世臣“后继无人〞。
次子黄世官、三子黄世惠是二房马氏所生。
黄应离病故后,他的三个儿子就将其安葬在现在铁炉营路南的前三队新宅里,就是黄庆武的现在居住的地方,朝向西南,葬坟后立有墓碑并刻有碑文,所立石碑同样由于文革期间平坟期间丢失了。
黄世臣、黄世官、黄世惠如此是黄富的第十一代孙。
尤其是黄世官在当时可是息县东北乡的风云人物,他一生给当地的贫苦百姓办了很多好事,他聪明能干、高风亮节,又公道正派,同时也扭转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好人不得安、恶人占上风〞的坏风气。
按照现在的说法,他是一个品德高尚,性格刚强,公而忘私,有侠义心肠的人。
能够关心和体贴贫民百姓的疾苦,为他人解忧排难,在关键时刻为贫民百姓伸冤解难。
每当息县东北乡地方贫民百姓遇到冤案难以伸X正义的时候,都会忍着极度的悲痛,去找到他给予帮助。
不管事情多么棘手难办,他总能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贫民百姓所反映的真实问题,秉着“实事求是、在事实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如此〞,用以理服人的态度到息县县城喊冤、告状、打官司,他以机智幽默、明辨是非、对答如流的能力,屡次打赢官司。
打赢官司返乡后,受帮助的人家总是带着礼物来到铁炉营小寨子酬谢这位正直、能力又强的人物,但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的一生中,屡次为别人帮助,但是从不收礼,放到当今社会,他才是人民真正的好公仆,深受当地贫民百姓的尊重和敬重。
比如固城东黄岗子有个叫黄大朋的,他于某年年初到固城街上与孔三图打牌,二人发生了口角,当时黄大朋就被孔三图用板凳给砸死了,出了人命案之后,固城老孔家人把黄大朋的死尸隐藏了起来,黄大朋家人到处找也找不到,后来被人发现死尸在野地里,但是时间长了,尸体已经变形,很难区分是谁,但是黄大朋的老婆认出了她做的衣服,通过衣服识别出已经变形的尸体就是黄大朋。
在当时,黄世官在固城街上设有粮食坊子,也就是说在固城街上,有黄世官生意利益所在,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还是为受害人伸X正义,大家都在观望黄世官的态度了,也有人私下对黄世官说长道短,你黄姓家人被别人打死了,黄世官虽然很有本事和能力,因为有生意利益在固城街上,他肯定不会过问此事。
此事传到黄世官耳朵里,他非常生气,并铁了心要过问此事。
黄世官便与黄大朋的家人去息县县城为黄大朋家人喊冤,当时固城老孔家为了不偿命,就变卖了他们的家产去息县城送礼,由于县官收了人家的礼物,尽管知道孔三图就是加害人,但是官司一拖再拖,打了几年没有结局。
但是,黄家并没有罢休,继续上告,结果固城老孔家人没有方法了,为了保命,将一千二百亩田地都卖完了,最后实在走投无路了,便想起某某他孔圣人老家,立即派人到了某某,找到孔圣人的执事后代,但是当时执事人听了此事,当下就表态,批示“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八个大字。
有了某某孔圣人的执事后代批示,息县县官才拍板定案,就照老孔家掌事后人批示,依据事实办案,直到这时,黄大朋的冤案才有了正义的结案。
这场官司下来,固城老孔家倾其所有,既卖光了田产,又输了官司,落到了一无所有地步,一家人于是四处奔波流浪谋求生计。
上个世纪六七年年代的铁炉营村赤脚医生孔繁昭,其爷爷就是那个时候从固城搬到赵集街上,以出摊卖膏药为生。
孔繁昭是六十年代来到铁炉营大队医疗室工作的,有次他看到当时平坟时被运回家在门口放着的黄世官的石碑,他如此说:
“吆,黄世官这个人了不得啊,俺固城老孔家败就败到他跟前。
〞这也间接说明黄世官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是非常广泛并且深远,让后人是难以忘怀的。
人们为了称赞、纪念这位既坚强又朴实的人物,就编了一首顺口溜“黄世官,磨东天,一斗芝麻撒不到边……,〞流传至今。
尽管黄世官在当时社会上,特别是在息县东北乡就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知情达理,能言善辩,给别人办了很多好事,但是他从不收取回报,于是很多人家为了报答他的无私帮助,就把自己的儿子认给黄世官做干儿子。
也因他一生行侠仗义,给别人家办了很多好,又不求回报,耗尽了他的精力和财力,至他晚年的时候,生活非常清贫,田地也稀少无几了。
他的四个儿子每人仅分得三亩薄田,到他终年的时候,他四个儿子安葬他都很困难,此时赵集西南园有个干儿子,就主动带着猪肉和米面来铁炉营小寨子同他的干哥们一起共同安葬他的干父亲黄世官。
黄世官娶妻马氏,育有四子,长子黄存方、次子黄存均、三子黄存功、四子黄存诚。
黄世官病故后,当时他的儿们就将其父安葬在X寨西北、坟塘的西边,现在属于赵集村的地片。
后来,他的四个儿子都葬在他的坟旁。
这块坟地也是他生前帮了X寨老简家人的忙,人家无偿让出的半亩坟地作为他们的墓地,黄世官墓地现有碑文,坟向东南。
黄富的另一位第十一代孙,黄世昌,他在清朝末年某年于潢川科考时,考中了秀才,黄富的石碑就是民国五年即公历1916年时经他手竖立的,从当时立碑至今年的2016年正好是一百周年,可以高兴地说:
今天2016年4月3日,铁炉营黄氏族人给黄富先祖重新立碑祭奠既是百年大祭,也是百年巧合。
黄富的第十三代孙,也就是黄德广的重孙,名叫黄敦行,生于1877年,少年时在家读书,智力超常。
青年时期,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淮滨县 铁炉营黄氏 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