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短篇阅读十则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595176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39KB
文言文短篇阅读十则Word文档格式.docx
《文言文短篇阅读十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短篇阅读十则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眼双瞳,指天子。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杜门不见一客者杜:
关闭,堵塞
B.纵不为斯人名行惜纵:
纵使,即使
C.差堪自老差:
公务、差使
D.不论官方方:
应守的礼法、准则
2.比较以下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即乡曲小儿忌谤相加
②即不宜轻发
③其冷百倍
④其如国家人才一路何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句子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都散地留都:
旧称迁都后的旧都。
B.今设为风波之世局风波:
风浪
C.谛观年来士大夫风尚谛观:
仔细审视
D.莫负此千载遭逢也遭逢:
机遇机会
4.“独念国家所重者人才,君子所惜者名行”。
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只是想到国家重视的是人才,君子可惜的是名行
B.独自想到国家看重的是人才,君子可惜的是名行
C.独自想到国家看重的是人才,君子爱惜的是名行
D.只是想到国家重视的是人才,君子爱惜的是名行
5.“二疏已上,速去为幸,扁舟已买江上矣”。
解决正确的一项是(
A.已上两道议论时政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上策,已在江边雇了一条扁船了。
B.已上两道请求去职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万幸,已经在江边雇了一条小船了。
C.已上两道请求去职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上策,已经在江边雇了一条小船了。
D.已上两道议论时政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万幸,已在江边雇了一条扁船了。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在晚明任礼部尚书,本已投闲置散,再加上受到忠贤阉党的弹劾,更感到“其冷百倍”。
B.但他自认为饱读诗书,砥砺名节,问心无愧;
然而他担心朝纲日坏,自己清名受累,所以决心辞官归隐,终其余年。
C.他很不满当时官场排除异己、任人唯亲的不良风气,并认为如此选拔出来的官吏不能拘回社会日益崩溃的颓势。
D.他希望他的学生应利用给皇上当侍讲官的机会,随时讽谏,争取得到重用,要相信自己的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答案:
1.C(大致还可以)
2.D(①即使②就③代词④副词)
3.B(多灾多难)
4.D(关键在“独念”、“惜”两个词语)
5.C(“疏”为求去之疏,“扁舟”是小船)
6.D(鼐本心希望学生相信国家前途光明,并抓住时机,随缘讽谏皇上,以便挽救危亡的局势)
2.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④,因语恭:
“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
“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⑨。
”
(选自南朝宋·
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恭:
东晋重臣。
②会稽:
古地名,今市。
③王大:
王恭的族叔。
④簟(dià
n):
竹席子。
⑤东:
会稽在东晋国都建康(今市)的东面。
⑥领:
量词,相当于“条”。
⑦荐:
草垫。
⑧丈人:
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
⑨长(zhà
ng)物:
多余的东西。
[文化常识]
古人的坐具。
“椅子”是宋朝开始才有的,宋以前都是席地而坐。
人先跪下,然后臀部搁在脚后跟上。
如果上身挺直,这叫“危坐”,成语有“正襟危坐”。
家庭经济一般的坐在草垫上,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坐在锦缎垫子上。
坐垫还有皮制的、竹制的、木制的。
王恭从会稽带回家的是竹制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卿
②举
③谓
④对
⑤悉
2.①上文有三个“之”,请依次说明它指代的容:
(A)
(B)
(C)
3.“可以一领及我”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可以一条跟我的相比吗?
②可以把一条送给我吗?
③可以让我拿一条吗?
④可以让我欣赏一下吗?
4.翻译:
既无余席
5.理解:
①上文有“恭无言”,请问王恭为什么没话可说?
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成语“身无长物”的出典即在上文,这个成语的意思
3.云门娶盲女
项城①云门,名堳(mé
i),聘②戚氏女。
未几,两目失明。
戚谓郎年少能文,必成远③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
欲毁婚而终女子于家。
之父母将许之,云门毅然不可,如礼迎娶以归。
戚不得已,媵以美婢④。
云门曰:
“人情见则欲动,不若无见,以全我居室之好。
”遂遣婢还。
后于壬子举⑤于乡,出为教谕⑥。
携妇偕行,伉俪无间。
豫⑦人称其笃行。
(选自清·
钮琇《觚賸》)
[注释]①项城:
古县名,今市。
②聘:
出聘金订婚。
③远:
大。
④媵(yì
ng)以美婢:
用漂亮的侍女作陪嫁女。
⑤举:
科举考试中获得“举人”资格。
⑥教谕:
县里负责教育、祭祀的官员。
⑦豫:
古州名,今境。
“壬子”及其他。
“壬子”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
我国古代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直到天干的“癸”与地支的“亥”组成“癸亥”,共六十组,即六十年,然后从“甲子”周而复始。
上文所说的“壬子”年,其后即“癸丑”年(康熙十二年)、“甲寅”年(康熙十三年),往下以此类推。
[考点]
①偶
②许
③毅然
④如
⑤遣
⑥笃行
2.翻译:
①欲毁婚而终女子于家
;
②挈妇偕行
③伉俪无间
3.选择:
下列词语哪几个与“未几”意同或意近:
①俄②既而③未久④顷⑤向
4.理解:
“以全我居室之好”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用来保全我美好的住宅;
②凭这使我房间漂亮;
③以此使我夫妻和睦友好;
④以此作为我家室的全部财产。
4.蔡邕被害
太尉马日磾(dī)谓允①日:
“伯喈②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书后史,为一代大典③;
而所坐至微,迭之,无乃失人心乎!
允日:
“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
方今国祚④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⑤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日磾退而告人曰:
“王公其无后乎!
善人,国之纪⑥也;
制作,国之典也;
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邕遂死狱中。
(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
[注释]①允:
王允。
伯喈(jiē):
即蔡邕,东汉末年人,精通文史历法,屡上书言弊政,为王允所杀。
③典:
典籍。
④国祚:
国运、国福。
⑤幼主:
指汉灵帝,时年幼。
⑥纪:
纲纪。
“太尉”及其他。
以前中央职官较复杂。
始皇统一天下后,中央设丞相(掌握政务)、太尉(掌管军队)、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汉朝基本上沿袭制。
上文所说的马日磾,即任太尉,而王允时任司徒(东汉后期改丞相为“大司徒”)。
他们均为朝中高官。
①逸——②佞一——③讪——④其——
①所坐至微,诛之,无乃失人心乎!
②王公其无后乎
5.宴客摆阔
余小时见人家请客,只是果五色①、肴五品②而已。
今寻常宴会,动必用十肴,且水陆毕,或觅远方珍品,求以相胜。
前有一士夫③请循斋,杀鹅二十余头,遂至形于奏牍。
近一士夫请袁泽门,闻肴品计有百余样,鸽子、斑鸠之类皆有。
尝作外官④。
囊橐殷盛,虽不费力,然此是百姓膏血,将来如此暴殄,宁不畏天地遣责耶!
(选自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注释]①果五色:
指干果疏菜五种。
②五品:
五种。
③士夫:
即士大夫,官僚。
④外官:
地方官。
[文言知识]
说“寻常”。
古代八尺为一寻;
二寻为一常。
,这样的尺寸,不算短也不算长,很普通,所以“寻常”含普通的意思。
上文“今寻常宴会”,意为如今普通(平常)的宴会。
又,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又,辛弃疾《永遇乐》: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①囊橐一一②暴殄——
①且水陆毕
②宁不畏天地遣责耶!
3.“遂至形于奏牍”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就到了让人用文字记载;
②就直到被人弹劾参奏;
③就到了亲自向皇上解释;
④就直到被人弹劾现出原形。
6.观第五泄记①
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
“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
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⑧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⑨,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⑩,不知作何等语。
时夜已午,魈⑾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
彼此谛观⑿,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选自明·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注释]①第五泄:
第五个瀑布。
今诸暨境,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
②山门:
庙门;
指五泄寺的大门。
⑧青削:
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④寸肤:
古代计算长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短篇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