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要背诵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583082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62.77KB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要背诵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要背诵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要背诵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熹强调学与思,提出了著名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养,切己体察,居敬持志”的读书法,但他对行有所忽视。
(6)、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
提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
(7)、蔡元培,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强调发展个性,崇尚自然。
为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强调要有“自动”、“自学”、“自助”的精神,防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8)、陶行知,近代人民教育家,著有《中国教育改造》,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
2、国外
(1)、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重视知识与美德的教学,以产婆术闻名。
(2)、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其教育思想散落在他的《理想国》一书中。
(3)、昆体良,古罗马教育家,著有《演说术原理》,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
(4)、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关于教育学的著作。
提出泛智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5)、洛克,英国哲学家,著有《教育漫话》。
他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主张绅士教育。
(6)、卢梭,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著有《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
(7)、赫尔巴特,德国著名教育家,著有《普通教育学》,这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他认为教育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8)、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杜威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强调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通过活动来组织教学,主张“从做中学”。
他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等教育思想。
(9)、斯宾塞,英国实证主义者,重视实科教育,强调生理学、卫生学、数学、机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实用学科的重要性,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育。
(9)、凯洛夫,苏联教育理论家,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10)、布鲁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制定《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认知技能目标三大类,每类目标又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
(11)、布鲁纳,美国教育家,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
他主张: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他还认为,学科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
“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采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
”他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
(12)、赞科夫,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强调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二)、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1、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含义:
广义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思想与行为的活动,包括人们在学校、家庭与社会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的构成要素:
①教育者:
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主导者。
②受教育者:
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③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方式。
(三)、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
1、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这是这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从而使人能更加自觉自愿地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把教育活动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活动,该观点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是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该观点没有认识到人是有意识的,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
(4)、劳动起源论:
代表人物有马克思、恩格斯,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教育的基本形态
教育形态是指教育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状态。
可以从不同标准对教育形态进行分类:
(1)、教育的规范程度,可分为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2)、教育存在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存在的时间特性,可分为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3、教育的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整体的原始性,即教育水平低,内容缺乏形式十分简单,具有同一性并且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没有专门分化,没有阶级性。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3)、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逐渐普及;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2)、社会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①社会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目的;
③社会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④社会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⑤社会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管理体制。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①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②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③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4)、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①人口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学校教育发展的速度;
②人口的密度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规模;
③人口出生的高峰与低谷影响到学校不同时期的学额与班级调整;
④人口的迁移影响到学校的拆、迁、建、并。
2、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②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③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以及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先行”是指教育的发展要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是由于教育的周期性较长。
)
(2)、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通过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②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③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学记》中“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3)、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发展功能。
(4)、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①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
②有助于提升人口质量;
③有助于改善人口结构。
(五)、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
作用:
①是人的心身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③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遗传决定论(先天决定论):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高尔顿、霍尔。
(2)、环境。
①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②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环境决定论(后天决定论):
华生。
(3)、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3、教育对人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要是因为: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人的发展方向。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教育对个体的作用又称为教育的个体功能。
4、人的身心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性会影响到教育的各个方面。
(六)、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
3、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
①双轨学制(原来西欧的学制,英国为典型);
②单轨学制(美国);
③分支型学制(前苏联)。
4、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德国是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案的国家。
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日益多样化。
⑤终身教育受到重视。
法国于1971年制定“使终身教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义务”的法案。
5、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及现行学制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实施。
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1922年,由留美派主持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壬戌学制代”,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
1951年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1958年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妥当地加以改革的”。
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育 知识 能力 精要 背诵
